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9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目的 探讨PNPLA3基因rs738409多态性(编码I148M)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遗传易感性的相关性. 方法 对315例NAFLD患者和336名健康体检正常者(对照组),采用多聚酶链反应及基因型检测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PNPLA3基因rs738409多态性基因型分析.计量资料经方差齐性检验之后,行t检验;性别、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的比较行x2检验.结果 (1) rs738409基因多态性,经检测得出148CC,148GC,148GG 3种基因型.(2) 148GG基因型频率分布在NAFLD组为45.1%,对照组为12.5%,两组比较,x2=85.110,P<0.05.PNPLA3 rs738409 G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NAFLD组是65.4%,对照组是33.2%;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组为71.9%,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组为56.5%,两组比较,x2值为135.041和16.210,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多变量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148GG基因型频率高于对照组,148CC基因型频率低于对照组,携带rs738409 G等位基因的个体患NAFLD的风险是携带rs738409C等位基因个体的3.81倍(OR=3.81,95%CI=3.03 ~ 4.79,P< 0.05),携带rs738409 G等位基因的单纯脂肪肝个体发生NASH的风险为1.97倍(OR=1.97,95% CI=1.41 ~ 2.75,P<0.05).(4)NASH组中,148GG基因型体质量指数(BMI)为27.4±2.9、ALT为(131.7±40.6) U/L、空腹胰岛素为(9.1±2.6)μU/ml;148CC基因型BMI为27.4±2.9、ALT为(79.6±47.6)U/L、空腹胰岛素为(7.0±1.6)μU/ml,两组比较,F值分别为0.055,3.754和0.626,P值均<0.05.148GC基因型BMI为28.0±3.2,ALT为(121.0±16.6)U/L,148CC基因型BMI为22.1±2.8,ALT为(9.6±47.6) U/L,两组比较,F值为0.067和4.278,P值均<0.05.高密度脂蛋白148GG基因型为(1.2±0.6)mmol/L,148GC基因型为(1.9±1.0) mmol/L,148CC基因型为(2.2±0.9) mmol/L,148GG基因型与148GC基因型和148CC基因型相比,F值为0.641和2.148,P值均<0.05.结论 在汉族人群中,PNPLA3 rs738409多态性与NAFLD的发生相关,是决定NAFLD个体遗传易感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2.
53.
近年来,随着用药种类和不合理用药的日益增多,药物性肝损伤(DILI)发病率及病死率日益增高。DILI发病机制复杂,可能涉及药物的直接肝毒性作用、免疫介导性的肝损伤、线粒体损伤、胆道损伤等方面。探讨及了解其发病机制对预防及治疗DILI尤为重要。综述了DILI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4.
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CV)后1~3周,在外周血可检测到HCVRNA。病毒血症持续6个月仍未清除者称为慢性丙型肝炎感染。丙型肝炎慢性化率为50%~85%。感染后20年,儿童和年轻女性肝硬化发生率为2%-4%;中年因输血感染者为20%-30%;一般人群为10%-15%。40岁以下人群及女性感染HCV后自发清除病毒率较高;感染HCV时年龄在40岁以上、男性及合并感染HIV并导致免疫功能低下者可促进疾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55.
本研究选择目前临床常用的保肝药物还原型谷胱甘肽与传统中医认为有强大保肝作用的虫草菌丝联用,观察其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治疗效果并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56.
为完成奥运会这一重大国际赛事的医疗保障任务,通过对面临任务的分析,经过两年测试赛医疗保障工作的探索,形成了参与重大国际赛事医疗保障工作的专项工作机制.专项工作机制内容:一是赛事专用诊疗区域、专职诊疗团队、专项服务流程、专用服务标志、专用医疗文书、专项服务模式和专项药品管理的"七个专项"赛事医疗运行体系;二是诊疗规范的国际标准;三是抢救工作的专项流程;四是信息报告的专项体系.通过专项工作机制的建立,医院成功完成了奥运会的医疗保障任务,并实现医院日常诊疗工作的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57.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 ,应用自拟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调查表对100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及100例健康人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结果 进行分析.结果 多因素Lositic回归对19个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进行分析,腰臀比、体质指数、喜食甜食、喜食荤食、睡前加餐、喜食海鲜、常在外就餐、家族脂肪肝病史、家族糖尿病史引入回归方程,体质指数、喜食荤食、家族脂肪肝病史和家族糖尿病史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病有关(P<0.05),病例组腰臀比、体质指数、喜食荤食、常在外就餐、睡前加餐、喜食海鲜、家族脂肪肝病史、家族糖尿病史、高血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以肥胖为中心的多元代谢紊乱密切相关,不良的饮食习惯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形成有一定的关系.遗传可能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8.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虽主要侵犯肝脏,但自LieInjo首次从HBsAg阳性的肝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检测出HBV—DNA,近几年在慢性乙肝患者PBMC内已检出多种形式HBV—DNA及复制中间体RNA和抗原成分。由于HBV感染引起的肝脏病变主要与免疫系统功能紊乱有关,而PBMC是T、B淋巴细胞、巨噬细胞、NK细胞等免疫活性细胞的集合体,对机体的免疫反应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故PBMC已成为HBV在肝外的重要复制场所,本文就有关HBV感染PBMC研究进展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在不同肝病患者血清中含量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了180例不同肝病患者血清sIL-2R水平。结果各组肝病患者sIL-2R水平高低与其肝损害程度相一致(重症肝炎869.96±185.04kU/L、急性肝炎665.83±156.94kU/L、肝硬化活动期594.03±187.73kU/L、慢性活动性肝炎532.42±167.83kU/L、肝癌406.30±123.70kU/L、肝硬化代偿期337.41±107.42kU/L、慢性迁延性肝炎303.20±105.47kU/L),均高于对照组(250.04±96.98kU/L)。结论血清sIL-2R可作为进行性肝损害程度的临床判定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