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3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36篇
医药卫生   1691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88篇
  2011年   96篇
  2010年   90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120篇
  2007年   94篇
  2006年   95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87篇
  2003年   81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81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数字化立位全脊柱成像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 探讨数字化立位全脊柱的成像技术。方法 在数字化X线设备上 ,分次采集全脊柱的影像数据 ,获得 2 2例受检者的正、侧位原图共 88幅 ,经图像工作站合成为 4 4张数字化全脊柱影像。选择同一体位的胸、腰椎片为配对组 ,测量每组图像的水平位移长度 ,分析其对脊柱侧凸角(Cobb角 )的影响。结果 每一配对组的胸、腰椎影像移位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t =0 0 8~ 1 0 1,P >0 0 5 )。椎体移位每递增 1 7cm ,人体倾角 (α)发生± 1°的变化 ,对Cobb角影响极小 ,可以忽略不计。结论 在图像工作站实现数字化全脊柱的成像技术 ,对普及脊柱侧凸检查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2.
黄安宁  陈娜  丁莉莉  胡彬 《武警医学》2008,19(2):153-156
 目的 评价舒芬太尼用于胸外科手术时对血流动力学、术后苏醒时间及血浆中应激物质(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浓度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胸外科手术患者3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S组,n=16 )和芬太尼组(F组,n=14),于手术各时间点分别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术后苏醒时间和镇痛效果,并测定各时点血浆中的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浓度.结果 F组血流动力学变化比S组大(P <0.05),S组术后苏醒时间短于F组,但镇痛时间长于F组,S组血浆中的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浓度变化较小.结论 舒芬太尼用于长时间的胸外手术中,可维持良好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性,苏醒较快,但镇痛效果维持时间长,体内应激性物质产生较少.  相似文献   
73.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观察组)与瑞芬太尼复合异氟烷组(对照组)各40例。静脉麻醉诱导插管后,观察组静脉泵入瑞芬太尼0.25~1μg/(kg·min)和丙泊酚50~75μg/(kg·min)维持麻醉;对照组泵入瑞芬太尼0.25~1μg/(kg·min)复合吸入异氟烷1.5%~2.5%维持麻醉。记录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后生命体征、血流动力学、麻醉恢复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血流动力学指标、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具有麻醉起效快、可控性强、血流动力学更稳定、术后苏醒早、意识恢复快和无躁动等优点。  相似文献   
74.
目的通过与PET/CT在病灶检测及定量分析方面的比较,论证PET/MR一体机应用于临床的可行性。方法2012年5月至2013年2月共300例患者同天间隔15—35min行PET/CT和PET/MR检查,其中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完整的277例[男165例,女112例,平均年龄(52.9±12.6)岁]纳入该研究。扫描范围由下颌至大腿根部。PET/CT采集为2或3min/床位,PET/MR采集为5min/床位,MRI图像包括T1、T2及弥散加权成像,图像重建采用Vender软件及MRI散射校正Mu图。PET、CT、MRI中只要有1项为阳性,即认为PET/CT及PET/MR的结果为阳性。勾画ROI并计算SUVmax。不同显像技术间探测效率的比较采用配对X2检验,并对PET/CT与PET/MR的SUVmax进行相关分析。结果277例患者随访证实阳性220例,病灶353个。与PET/CT比,PET/MR少发现了6个病灶,但多发现了30个病灶。两者的探测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病灶和患者计,两者的一致性分别为89.8%(317/353)和85.9%(189/220)。相同部位病灶PET/CT和PET/MR的SUVmax的相关性良好(rs=0.91,P〈0.01),多数正常组织(除肺和主气管)的SUVmax也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s=0.62-0.76,均P〈0.01)。结论PET/MR一体机在半定量分析方面与PET/CT有良好的相关性,在躯干部尤其是腹、盆腔病变及软组织病变检测方面优于PET/CT,可以为临床提供可靠的影像学诊断。  相似文献   
75.
在临床输血学教学中采用案例式教学法,目的在于更好的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性,使学生能更好的掌握临床输血理论知识,同时也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综合分析能力,改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6.
王瑞  安宁  付力军 《医学争鸣》2000,21(4):508-508
1 病例报告 男 ,71岁 ,因排尿困难于 1999- 0 9- 0 4入院 .B超确诊前列腺增生 5 a,既往无高血压、心脏病及心率失常史 .查体 :Bp17/ 10 k Pa,心界不大 ,心率 6 2次· min- 1 ,心律齐 .下腹部可触及涨大的膀胱 ,约耻骨上 4指 .入院时 ECG正常 .肝肾功能无异常 ,确诊前列腺增生伴急性尿潴留 .首先予导尿 ,导出尿液约 90 0 m L,之后 im乙稀雌酚 1mg,2 h后患者突发心慌、胸闷、气短、心前区疼痛 .发现患者大汗BP12 /6 k Pa,P110次· min- 1 ,R2 8次· min- 1 ,心率绝对不齐 ,脉搏明显短促 ,两肺底可闻及湿性罗音及哮鸣音 ,ECG示房颤 ,心…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膝关节单髁置换术(UKA)的技术难点,观察UKA治疗膝关节单间室退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2015年9月收治的24例膝关节内侧间室退变患者,24例(24膝)均获得2年以上随访。左僻8膝,右侧16膝,均为内侧间室退行性变,骨性关节炎。依照AHLBACK标准:Ⅱ期9例,Ⅲ期15例。采用髌内侧旁小切口行uKA治疗。膝关节HSS评分(包括关节活动度、疼痛、关节功能评价)。告知患者来本院复查拍片,进行长期随访和总结。结果术后2周拆线,切口I期/甲级愈合。出院后1~6个月随访有7例出现膝关节内侧疼痛,行保守治疗,半年后复查疼痛症状消失。24例患者随访18~32个月,无假体周围感染、假体松动、剩余间室退变。HSS评分和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通过UKA治疗膝关节退变性骨关节炎的早期疗效可靠UKA的近中期疗效可与全膝关节置换相媲美,而且UKA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78.
马志国  杨辉  安宁  吕胜青 《重庆医学》2006,35(12):1110-1111
目的探讨后颅窝减压硬脑膜成形手术治疗脊髓空洞症合并Chiari畸形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27例Chiari畸形并脊髓空洞症经MRI确诊后应用显微外科技术,采用减压硬脑膜成形术,并进行3个月以上随访以判断治疗效果。结果27例患者术后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术后复查头颅MRI见脊髓空洞缩小。结论该手术可使颅颈交界区充分减压,改善了脑脊液循环状态,有效地缓解了临床症状,并对脊髓空洞有明显的治疗作用。扩大修补硬脑膜有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9.
目的:观察监测麻醉(MAC)用于门诊隆胸术是否优于传统的区域阻滞麻醉.方法:32例受术者分为MAC组和对照组(Con),MAC组给予芬太尼、异丙酚后行区域阻滞麻醉;对照组行传统的区域阻滞麻醉.结果:麻醉效果:MAC组优良率高于Con组P<0.01;MAP和HR的改变:MAC组P>0.05;Con组术中高于术前P<0.05;呼吸:两组的SpO2最低值比较P>0.05;局麻药毒性反应:Con组高于MAC组P<0.01;术毕至离院时间:PADSS评分≥9分,所需的时间≥120min,两组均无1例.结论:MAC用于门诊隆胸术优于传统的区域阻滞法.  相似文献   
80.
罗雁  安宁  李晓琴  刘芳  何欣  康雅琼 《甘肃医药》2021,40(2):148-150
目的:探讨头颈部骨外尤因肉瘤(E-EWS)/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层瘤(pPNET)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原发于头颈部的E-EWS/pPNET,对其进行组织形态学的观察及免疫组化标记,总结其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低倍镜下可见较一致的小圆细胞弥漫分布,瘤细胞核呈圆形或椭圆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