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0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32篇
医药卫生   67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81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81.
目的比较何首乌全组分、水提组分、醇提组分对小鼠急性毒性的影响,进行何首乌药材的急性毒性观察与评价。方法分别制备何首乌全组分、水提组分、醇提组分,按照经典小鼠急性毒性试验方法测定何首乌不同组分小鼠口服半数致死量(LD50)、最大耐受量(MTD)、最大给药量(MLD),连续观察14天,观察其急性毒性症状谱,记录累积死亡数及小鼠体重变化。结果何首乌不同组分对小鼠急性毒性强度为:全组分〉醇提组分〉水提组分。何首乌全组分、水提组分、醇提组分无法作出LD50,MTD试验结果按含生药量计算分别为20.0 g.kg-1.d-1、98.4 g.kg-1.d-1和78.0g.kg-1.d-1,分别相当于临床70 kg人每公斤体重日用量的116.7倍、574.0倍和455.0倍。主要毒性症状是腹泻、怠动、毛色不华。结论何首乌药材具有一定的毒性,与文献记载相符。其不同组分中化学成分是决定其毒性强度不同的物质基础,通过何首乌不同组分小鼠急性毒性试验比较研究,有利于进行何首乌药材系统的毒性研究与评价,为进一步锁定其毒性物质基础提供试验依据,其毒性成分和致毒机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2.
目的比较鲜益母草、干益母草和酒炙益母草不同炮制品95%乙醇热回流提取物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大小,探讨益母草炮制减毒原理,优选炮制工艺。方法分别制备鲜益母草、干益母草和酒炙益母草95%乙醇热回流提取物,按照经典急性毒性实验方法,进行益母草不同炮制品的急性毒性实验研究,实验数据用Bliss法计算LD50.结果益母草不同炮制品对小鼠急性毒性强度以鲜益母草毒性最大,干益母草次之,酒炙益母草毒性最低。鲜益母草和干益母草95%乙醇热回流提取物LD。按含生药量计算分别为83.089g·kg^-1和102.93g·kg^-1,相当于每公斤人日用生药量的145.4倍和240.2倍;95%可信限分别为71.302~97.055g·kg^-1和91.862~115.140g·kg^-1,相当于每公斤人日用生药量的124.8~169.9倍和214.4~268.7倍。酒炙益母草95%乙醇热回流提取物无法作出LD50,MTD实验结果按含生药量计算为98.0g·kg^-1,相当于临床70kg人每公斤体重日用量的228.7倍。结论炮制可降低益母草的毒性,不同炮制方法的减毒作用有差异,通过比较研究有利于实现饮片规范化、标准化,为临床用药提供安全标准和可控依据。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现代分析技术在中药毒理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方法对国内近十几年来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分析与归纳。结果紫外分光光度法(UV)、原子吸收光谱法(AAS)、荧光光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气相色谱法(GC)、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PLC-MS)、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和分子生物学技术是目前中药毒理学研究中常用的分析技术,其中HPLC、GC-MS、HPLC-MS应用最广泛。结论现代分析技术在中药体内过程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主要用于血液或肝、肾等重要组织中有毒物质的浓度测定;而且随着现代分析技术的发展和分析仪器的灵敏度的提高,必将促进中药毒理学的进一步发展。随着现代毒理学中新技术、新理论的建立与发现,现代分析技术必将在中药毒效动力学(TD)和毒代动力学(TK)研究中占据不可或缺的地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84.
目的对南柴胡不同炮制品中皂苷类物质的含量和急性毒性大小进行比较研究,探讨炮制对南柴胡皂苷类物质含量与毒性的影响。方法运用HPLC法、经典急性毒性实验法,进行南柴胡不同炮制品中柴胡皂苷a的含量测定及急性毒性比较研究。结果南柴胡生品、清炒品、醋炙品、酒炙品和蜜炙品不同炮制品中柴胡皂苷a的百分含量依次为0.46%、0.16%、0.22%、0.22%、0.32%。南柴胡生品,清炒品,醋炙品,酒炙品和蜜炙品没有出现死亡,测得最大给药量(MLD)值按含生药量计算分别为25.2、28.8、26.4、26.0、32.4g·kg-1,分别相当于临床70kg人每公斤体重日用量的196、224、205、233、252倍,连续观察14天,小鼠一般状况良好,无一死亡。结论南柴胡不同炮制品中柴胡皂苷a含量和毒性各不相同,且各样品均未出现死亡,其最大给药量显示南柴胡的各炮制品基本安全低毒,提示炮制对南柴胡药材柴胡皂苷类物质含量和安全剂量范围大小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85.
基于功效和物质基础的半夏毒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为进行功效和毒性导向下的化学成分分离、控制和功效与毒性成分的"量效关系"和"量毒关系"研究提供文献依据和研究思路。方法对半夏近十几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分析与归纳。结果半夏针对功效、物质基础和毒性的研究都局限在单一学科之间,缺乏两者之间甚至相互间的关联性研究。结论只有在半夏功效表达和功效物质基础分离与控制的过程中,进行毒性的研究和毒性物质基础的安全控制,才能提出切合半夏临床使用过程中不良反应预警方案和早期诊疗措施,保证半夏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86.
山豆根不同组分小鼠急性毒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孙蓉  杨倩  赵燕 《中国药物警戒》2010,7(5):257-262
目的比较山豆根全组分、水提组分、醇提组分、总生物碱提取物对小鼠的急性毒性,为山豆根的临床安全使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经典的急性毒性实验方法测定山豆根全组分的最大耐受量(MTD)及水提组分、醇提组分、总生物碱提取物的小鼠口服半数致死量(LD50),观察其急性毒性症状谱,记录累积死亡数及小鼠体重变化。结果山豆根全组分的MTD为10.68g·kg-1,水提组分、醇提组分、总生物碱提取物的小鼠口服LD50及95%可信限分别为17.469(15.450~19.701)g·kg-1、27.135(24.869~29.622)g·kg-1、13.399(12.016~14.899)g·kg-1,主要毒性症状是烦躁、多动、呼吸急促、抽搐。结论山豆根不同组分急性毒性大小顺序依次是总生物碱提取物、水提组分、全组分、醇提组分,其毒性成分与致毒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7.
目的 研究基于肝内过氧化损伤路径的北豆根水提、醇提组分在抗炎作用下伴随出现的毒副作用机制,为其“功效-毒性”相关性研究提供肝内物质水平变化的实验依据.方法 建立复方巴豆油致小鼠耳肿胀模型和皮下注射琼脂致小鼠肉芽肿模型,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北豆根水提组分、醇提组分连续灌胃3天和7天,末次给药后检测血清和肝组织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水平和活性.结果 北豆根水提组分和醇提组分可使小鼠血和肝组织内MDA含量增加,同时SOD活性下降;血和肝组织中NO含量增加,NOS活性升高;血和肝组织中GSH含量下降,GSH-Px活性下降.上述变化趋势随剂量增加和时间延长而加重,与空白对照组有明显差异.结论 北豆根水提、醇提组分对炎症小鼠产生的肝脏毒副作用机制可能与过氧化损伤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88.
辛夷酯素抗过敏作用机理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辛夷酯素抗过敏作用机理,为指导抗过敏药物的研发及指导I临床用药提供参考及思路。方法分别用形态法和荧光法观察辛夷酯素药物血清冻干粉对致敏大鼠腹腔肥大细胞(PMC)脱颗粒和组织胺释放的影响,研究辛夷酯素的抗过敏作用,探讨抗过敏机制。结果给药15rain、60rain后,制备的药物血清冻干粉对PMC脱颗粒和组织胺释放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存在一定的时效关系。其抗过敏的机理可能与其稳定肥大细胞细胞膜,抑制其脱颗粒和释放过敏介质有关。结论辛夷酯素对过敏症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抗过敏机制与抑制PMC释放过敏性介质组织胺有关。  相似文献   
89.
目的比较附子不同组分对寒证小鼠急性毒性的影响,进行附子药材的急性毒性观察与评价,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低温冷冻法制作寒证小鼠模型,分别制备附子全组分、水提组分和醇提组分,采用经典的急性毒性实验方法分别测定MLD和LD50.结果附子醇提组分的对寒证小鼠的LD。值为12.0g·kg^-1·d^-1,相当于临床70.0kg的成人每公斤体重日用量的56.0倍;附子全组分、水提组分对寒证小鼠的MLD为16.0g·kg^-1·d^-1和28.8g·kg^-1·d^-1,相当于临床70.0kg的成人每公斤体重日用量的74.7倍和134.4倍。通过观察发现,附子灌胃小鼠的急性毒性症状主要有:怠动、恶心、四肢麻痹、抽搐、惊厥和俯卧不动,且多发生于5.0h之内。结论附子不同组分对寒证小鼠具有一定的急性毒性,其毒性强度大小为:醇提组分〉全组分〉水提组分。  相似文献   
90.
附子不同组分对正常小鼠的急性毒性实验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附子不同组分对正常小鼠急性毒性的影响,进行附子药材的急性毒性观察与评价,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分别制备附子全组分、水提组分和醇提组分,采用经典的急性毒性实验方法分别测定近似最小致死量(MLD)和半数致死量(LD50)。结果附子醇提组分的对正常小鼠的LD。值及95%可信限为11.7g·kg^-1·d^-1和11.1~12.4g·kg^-1·d^-1,相当于临床70.0kg的成人每公斤体重日用量的54.6倍;附子全组分、水提组分对正常小鼠的MLD为16.0g·kg^-1·d^-1和14.4g·kg^-1·d^-1,相当于临床70.0kg的成人每公斤体重日用量的74.7倍和67.2倍。通过观察发现,附子灌胃小鼠的急性毒性症状主要有:怠动、恶心、四肢麻痹、抽搐、惊厥和俯卧不动,且多发生于6.0h之内。结论附子不同组分对正常小鼠具有一定的急性毒性,其毒性强度大小为:醇提组分〉水提组分〉全组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