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5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35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21.
目的 了解高原汽车驾驶员高发腰痛的原因,并对疼痛的性质和特征进行分析。方法 通过对1132名高原汽车驾驶员的问卷调查和91名驾驶员的体格检查,分析各种造成腰痛的原因和相关因素。结果 高原缺氧反应可导致驾驶员发生腰痛,并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职业行为和不良工作体位与腰痛有关;腰痛性质以酸痛为主;半数以上驾驶员腰背部有压痛点,而与腰痛肌有关的压痛点占45.61%。结论 高原汽车驾驶员腰痛的病因较为复杂,但他们的腰痛与职业有关。  相似文献   
22.
本文介绍了美军护理人员战备评估及部署能力指数量表的研究背景、相关研究进展,旨在为我军护理研究人员提供借鉴,并为我军护理人员做好战备训练、提高综合应对各种军事行动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3.
目的:在北京市老龄化多维纵向研究基线人群基础上,对抽样筛查确诊的中老年人原发性震颤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方法:2000-07/09以社区为基础调查了北京市55岁以上2835名中老年人群,通过原发性震颤的筛查和诊断,最终共确诊原发性震颤患者135例,其中男83例,女52例;年龄55~101岁,平均(75.8&;#177;7.9)岁。55~64岁年龄段男7例,女2例;65~74岁年龄段男31例.女14例.≥75岁年龄段男45例,女36例。对调查发现的135例原发性震颤患者进行病史收集、体格检查、震颤评分和功能评价,进而分析原发性震颤的临床特点。结果:135例原发性震颤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震颤部位以上肢(100%)、头部震颤(20%)为主。②女性震颤总分高于男性,但差异无显著性(7.2&;#177;3.4,6.5&;#177;2.5,P=0.150);男性和女性肢体震颤总分差异也不明显(6.3&;#177;2.4,6.0&;#177;2.2,P=0.421)。女性头部震颤几率高于男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5%,16.9%,P〉0.05)。③头部震颤组肢体震颤总分与无头部震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6.6&;#177;4.1,6.0&;#177;1.6,P=0.506)。④阳性家族史报告仅占3%,有69.6%的患者曾意识到震颤的存在.大部分患者(90.4%)均于50岁以后起病。⑤按照有无病史将原发性震颤患者分为两组,发现有病史组头部受累几率明显高于无病史组(25.5%,73%,P=0.015).而震颤总分和肢体震颇总分差异均不明显(6.8&;#177;2.7,6.5&;#177;3.1:6.1&;#177;2.1,6.2&;#177;2.7,P〉0.05)。结论:①上肢与头部是原发性震颤患者的主要震颤部位,震颤程度与特点无明显性别差异。②是否合并头部震颤不影响肢体震颤程度。③大部分原发性震颤患者于50岁之后发病。④头部震颤与否是影响震颤病史汇报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4.
凝血功能异常与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老年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及其对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按照脓毒症的诊断标准将人住急诊ICU的老年患者分为脓毒症组(A组)146例和感染组(B组)48例,脓毒症组又按照预后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分别测定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PTA)、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lT)、纤维蛋白原(FBG)6项与凝血功能有关的实验室指标.结果 A组中APTT、PT较B组延长(P<0.01).PTA较B组降低(P<0.01).A组中的PLT、FBG均高于B组(P<0.01).A组中的死亡组APTT、PT和TT较生存组明显延长(P<0.01或P<0.05),PTA降低(P<0.01).结论 老年脓毒症患者存在凝血功能紊乱;凝血功能的异常可预测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5.
目的采用植绒转运拭子联合显色培养基对鼻腔金黄色葡萄球菌(SA)定植进行快速筛查,了解耳鼻喉头颈外科患者SA定植情况,为预防SA感染和医院感染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eSwab植绒转运拭子采集某院耳鼻喉头颈外科门诊患者鼻前庭标本,以WASPLab微生物自动化系统接种于羊血琼脂培养基和MRSA/SA显色培养基,孵育培养16、40 h,自动拍摄、观察菌落,通过质谱(MALDI-TOF MS)、药敏试验和mecA基因检测对SA进行验证。结果共采集200份鼻前庭标本,检出SA菌株48株,其中MSSA23株(占47.9%),MRSA25株(占比52.1%),鼻腔SA定植率为24.0%,MRSA定植率为12.5%。SA筛查阳性报告平均时间为(17.6±6.1)h。培养与质谱鉴定、耐药表型检测的符合率为100.0%,与mecA基因检测的符合率为97.9%。结论基于植绒转运拭子联合显色培养基的快速检测方法准确度较高,报告时间较短,可以用于SA定植快速筛查。  相似文献   
26.
在现代医学发展背景下,检验医学实验室与临床存在沟通不足的现状,制约了检验医学甚至临床医学的发展。这就需要既具有临床医学专业背景,又具备医学检验专业能力的检验医师参与临床诊疗过程中实验室与临床的沟通、协调、衔接和咨询等工作。该文通过分析检验医师在实验室与临床沟通中发挥的作用,探讨培养与构建以检验医师为导向的实验室与临床沟通模式,旨在呼吁业界提高对检验医师培训发展的重视程度,也希望临床能够接纳检验人员参与临床诊疗工作,共同提高医疗水平和促进医学进步发展。  相似文献   
27.
目的了解鼻腔金黄色葡萄球菌(SA)和其他可培养共生菌的定植情况,为鼻腔定植条件致病菌特别是SA的感染预防及其医院感染控制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在某院临床医学课程学习的健康军医大学本科生鼻前庭标本,以微生物自动化系统接种于各类细菌培养基进行细菌培养和菌落观察,对分离菌株采用质谱鉴定,对SA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共采集鼻前庭标本161份,检出鼻腔定植菌549株,其中革兰阳性菌493株,革兰阴性菌56株,居前三位的细菌为拥挤棒状杆菌(151株)、表皮葡萄球菌(150株)、假白喉棒状杆菌(54株)。共有72种不同的带菌模式,以同时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拥挤棒状杆菌带菌模式的学员最多,达21名(13.04%)。鼻腔SA定植率为25.46%(41/161),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定植率为4.35%(7/161),SA菌株对青霉素、红霉素和克林霉素耐药率为39.02%~78.05%。结论军医大学本科生鼻腔定植菌群以正常菌群为主,需注意定植的SA和其他条件致病菌导致自身感染和引发医院感染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8.
HPLC法同时测定黄芩中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黄芩中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的含量.方法:采用Agilent Eclipse XDB-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以甲醇-乙腈-0.1%磷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77 nm;流速1.0 ml·min -1;进样量10 μl;柱温35℃.结果: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59 ~ 1.175 μg,r=1.000 0(n =7)、0.010~0.204μg,r=1.000 0(n =7)和8.210×10-3~1.642×10-1 μg,r =1.000 0(n =7);提取回收率分别为99.08%,RSD=0.5%(n=6)、98.66%,RSD =0.5% (n =6)和98.31%,RSD =0.7% (n =6).结论:本法操作简便、快速、结果准确,可用于黄芩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9.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双黄消炎片中黄芩苷和黄芩素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色谱柱采用Agilent Eclipse XDB-C18柱(250 mm ×4.6 mm,5μm),以甲醇-0.1%磷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77 nm,流速1.0 mL/min,进样量10μL,柱温35℃.结果 黄芩苷质量浓度在5.678~141.95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有良好线性关系,r=1.000 0(n=7);黄芩素质量浓度在2.122~53.05 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有良好线性关系,r=1.000 0(n=7).黄芩苷平均回收率为99.32%,RSD为0.63%(n=6);黄芩素平均回收率为99.27%,RSD为0.48%(n=6).结论该法操作简便、快速、结果准确,可用于双黄消炎片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30.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消炎片中绿原酸和咖啡酸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采用Agilent Eclipse XDB-C18柱(250mmx4.6mm,5μm),以甲醇-乙腈-0.05%磷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328nm,流速1.0 mL/min,进样量20μL,柱温35℃.结果 绿原酸和咖啡酸进样质量浓度分别在2.530-30.36μg/mL(r=0.9999,n=7)和1.351-16.22μg/mL(r=1.0000,n=7)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68%(RSD=1.02%,n=6)和99.04%(RSD=0.97%,n=6).结论 所用方法操作简便、快速,结果准确,可用于消炎片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