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32篇
医药卫生   12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目的了解自愿咨询检测(Voluntary Counseling&Testing,VCT)门诊就诊的男男性行为(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人群艾滋病性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及获取方式,为有针对性地开展MSM人群宣教及行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2016年12月~2018年5月前来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VCT门诊就诊的MSM人群。结果调查对象共计335名,其中15~40岁组占78.21%,最近一次使用安全套者占31.34%,艾滋病性病传播知识全部回答正确者占22.38%,72.21%的调查对象通过网络获取艾滋病性病相关知识。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最近一次安全套使用情况对MSM人群的艾滋病性病知识知晓程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χ2=1 052.73,P<0.01;χ2=1 005.00,P<0.01;χ2=1 675.00,P<0.01;χ2=330.00,P<0.01)。结论加强对MSM人群艾滋病性病知识的宣传教育以及行为干预,加大覆盖面和针...  相似文献   
112.
目的 分析2010-2018年河南省新报告HIV/AIDS流行特征,为艾滋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从我国艾滋病防治基本信息系统中下载2010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河南省新报告HIV/AIDS个案信息,应用Excel 2010软件整理数据、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10-2018年,河南省新报告HIV/AIDS 41 223例,新报告HIV/AIDS数从2010年的3 087人逐年增加至2018年的5 910人。新报告HIV/AIDS以性传播为主,性传播构成比从2010年的50.6%(1 564/3 087)升至2018年的98.8%(5 839/5 910),异性性传播从2010年的44.9%(1 387/3 087)先升后降至2018年的65.7%(3 885/5 910),男男性行为传播从2010年的5.7%(177/3 087)升至2018年的33.1% (1 954/5 910)。异性性传播HIV/AIDS中有非婚异性性行为的比例从2010年的69.4%(962/1 387)升至2018年的91.7%(3 562/3 885)(趋势χ2=657.802,P<0.001)。15~24岁青年、≥ 60岁老年新报告HIV/AIDS数逐年增多,青年以男男性行为传播为主(52.7%,2 561/4 856),老年以异性性传播为主(86.4%,5 907/6 833),且老年异性性传播HIV/AIDS中,以男性为主,男性HIV/AIDS数从2010年的122例增加到2018年的738例,历年男性构成比在82.2%~91.0%之间,女性构成比从2010年的9.0%(12/134)增加到2018年的17.8%(160/898)。结论 2010-2018年河南省新报告HIV/AIDS数逐年增多,性传播成为主要传播途径,艾滋病防控重点应以控制非婚异性性行为传播和男男性行为传播为主,并关注青年和 ≥ 60岁老年人群的性传播。  相似文献   
113.
目的 为了解河南省部分地区新近发现并报告的经异性性传播感染的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在确诊前后的高危性行为变化情况,评估其二代传播HIV风险。方法 2015年1-5月使用自制的调查问卷,对随访到的经异性性传播的HIV/AIDS病例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结果 361名调查对象中,有商业异性性行为和临时性伴性行为的比例分别由确诊前的77.3%(279/361)和28.5%(103/361)下降至确诊后的13.6%(49/361)和2.5%(9/36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6.66,P<0.001; χ2=4.80,P=0.03);确诊感染前后,调查对象商业异性性行为发生地较多的省份均是河南、广东和浙江,寻找商业性伴的途径均以场所内等待为主;确诊感染后,与商业性伴、固定性伴和临时性伴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分别是51.0%(25/49)、88.5%(184/208)和88.9%(8/9);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商业异性性行为史、既往接受过HIV检测、35岁以上人群是发生二代传播高危性行为的危险因素。结论 非婚异性性传播成为艾滋病防制的重点和难点,强化HIV检测结果告知及干预技巧,加强对既往商业异性接触人群和35岁以上人群的行为干预和安全套使用等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114.
孕产妇艾滋病感染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影响我国孕产妇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高危因素.方法 采用1:2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病例来源于2005年11月至2007年1月在新疆、河南、云南、广西等地区发现的325名艾滋病病毒感染孕产妇.对照组为同地区、同民族、年龄相差不超过2岁、孕周相差不超过4周的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阴性孕产妇共650名.结果 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孕产妇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可能性较小(OR=0.45,95% CI:0.29~0.72),有婚前性行为的孕产妇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风险是无婚前性行为者的3.27倍(95% CI:1.59~2.49).有多性伴的孕产妇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危险性是无多性伴者的4.29倍.有过有偿采供血史的孕产妇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危险性明显增加.结论 孕产妇自身的社会人口学特征、行为特征以及性伴的行为特征都是影响其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主要因素.孕产妇本人受教育程度低,有多性伴、婚前性行为、有偿采供血史以及其性伴有吸毒、多性伴、有偿采供血史等高危行为,都会增加妇女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危险.  相似文献   
115.
李宁  孙定勇  杨文杰  聂玉刚  王奇  王哲 《疾病监测》2009,24(11):837-838
目的查明艾滋病患者的感染途径。 方法利用河南省病例网络直报系统,对艾滋病患者中感染途径不详者进行专项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共调查感染途径不详病例726例,调查率为81.7%。查明感染途径病例443例,占调查病例的61.0%。其中性接触感染41.6%(184例),既往有偿供血感染28.2%(125例),既往输注血液/血制品感染23.7%(105例),母婴传播3.6%(16例),注射毒品2.9%(13例)。结论艾滋病网络直报系统中大部分感染途径不详的病例通过进一步调查可以查明感染途径,应提高病例报告和个案流行病学调查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6.
摘要:目的 分析河南省不同病程的HIV感染者同时段检测指标变化特征。方法 回顾性研究58例新报告感染者和68例长期感染者,分析2组感染者2011年至2013年期间CD4+T淋巴细胞、病毒载量(Viral Load,VL)变化情况。采用In-house方法,探讨2组感染者原发耐药状况。结果 新报告感染者的CD4+T淋巴细胞2年内从658(520,829)个/μl下降至394(274,529)个/μl,长期感染者从481(292,626)个/μl降低至385(247,520)个/μl,前者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6.64,P<0.05)。组内比较2组感染者V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45,P>0.05;Z=0.20,P>0.05),组间比较显示长期感染者VL高于新报告感染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8,P<0.05;Z=3.16,P<0.05)。新报告感染者和长期感染者耐药发生率分别为5.17%(3/58)、11.76%(8/68)。结论 新报告感染者病程进展快于长期感染者,应加强全省未治疗感染者的跟踪随访和抗病毒治疗前的耐药检测。  相似文献   
117.
目的了解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危险和保护因素,为进一步完善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有关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调查河南省39个艾滋病感染状况不同县区的43例母婴传播病例,另选同地区86例未发生母婴传播的病例作为对照,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对不同因素进行比较,发现应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的产妇,母婴传播率低于未服药产妇(22.4%vs 61.6%)(χ2=25.1,P0.01)。分娩方式中择期剖宫产产妇的母婴传播率低于顺产(30.4%vs42.1%)(χ2=5.1,P0.05)。喂养方式看人工喂养产妇的母婴传播率低于母乳和混合喂养的产妇(31.1%vs83.3%)(χ2=4.92,P0.05)。控制相关混杂因素后发现:产妇采取择期剖宫产(OR=0.25,95%CI:0.09~0.69),规范三联用药(OR=0.07,95%CI:0.02~0.28),婴幼儿采取人工喂养(OR=0.06,95%CI:0.003~1.23)可能是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保护因素,产妇产时或产后服用抗病毒药物(OR=4.38,95%CI:1.67~11.4)可能是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危险因素。结论艾滋病母婴传播可能受分娩方式、抗逆转录药物应用、婴幼儿喂养方式多种因素影响,应针对主要影响因素采取干预措施提高艾滋病孕产妇母婴传播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18.
目的 了解河南省艾滋病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后的生存状况及影响患者治疗后生存时间的因素.方法 利用国家成年人DataFax抗病毒治疗信息系统,收集2003-2009年全省抗病毒治疗者的生存、死亡信息,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影响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生存时问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共收集24 669例有效接受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流行病学信息,其中存活18 683例,死亡5986例.艾滋病患者总病死率从2003年的20.1/100人年降到2008年的5.1/100人年.艾滋病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不同、合并机会性感染情况不同的感染者生存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影响艾滋病患者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是:基线CD4+T淋巴细胞<50 cells/μl(HR=4.4)、CD4+T淋巴细胞在50 ~ 199 cells/μl(HR=2.0)、血红蛋白<90 g/L的中度贫血(HR=1.8)、基线合并机会性感染症状数多者死亡风险高(HR=1.7).其他影响艾滋病治疗者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为年龄≥60岁、男性、未婚或离异、谷丙转氨酶值较高、性传播或注射毒品传播(HR值分别为2.2、1.6、1.5、1.3、1.2).影响艾滋病患者治疗后生存时间的保护因素:开始抗病毒时间较早(HR=0.8)和抗病毒治疗前配偶也是HIV感染者(HR=0.8).结论 河南省艾滋病免费抗病毒治疗降低了艾滋病死亡率,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需要进一步监测艾滋病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数量变化及机会性感染情况,及时开展艾滋病的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119.
李宁  王哲  马彦民  孙定勇  朱谦  聂玉刚  杨文杰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8):2040-2042,2046
目的了解河南省艾滋病流行情况,为制定科学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历史卡片下载"处下载1995~2009年河南省累计报告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数据库。描述历年报告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的地区和人群分布特征。结果截至2009年底全省累计报告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46187例,主要聚集在豫东南6个省辖市;男女比例2004~2008年基本一致,到2009年略有增大,为1.36︰1;年龄主要集中在20~49岁组,但60岁以上病例数由1995年的0.9%上升到2009年的7.8%;既往有偿采供血构成比从1995年的93.8%下降到2009年的30.0%;性传播构成比从1995年的2.7%上升到2009年的34.3%;婚外性传播病例所占性传播的比例由2006年的24.6%上升到2009年的51.2%。结论河南省艾滋病流行在既往有偿献血人群仍然占有相当比例,但性传播和婚外性传播病例已经占主要部分,艾滋病流行模式正在转向性传播为主。  相似文献   
120.
目的 了解河南省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特征,为结核病临床治疗和防控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收集2021年河南省30个县(市、区)初诊涂阳肺结核患者分离鉴定的结核分枝杆菌,采用结核分枝杆菌比例法固体药敏试验法,开展对异烟肼(INH)、利福平(RFP)、链霉素(SM)、乙胺丁醇(EMB)、氧氟沙星(OFX)、左氧氟沙星(LFX)、卡那霉素(KM)、莫西沙星(MFX)、阿米卡星(AM)9种抗结核药物的敏感性试验并分析耐药性。结果 共获得结核分枝杆菌1 277株,总耐药率23.88%(305株)、单耐药率11.35%(145株)、耐多药率5.17%(66株)、多耐药率7.36%(94株)、准广泛耐药率0.47%(6株)、广泛耐药率0.31%(4株);结核分枝杆菌耐一线药物最高为SM(14.72%,188株)、其次为INH(12.53%,160株),耐二线药物最高为OFX(5.4%,69株)、其次为LFX(4.23%,54株);从初治肺结核患者分离结核分枝杆菌对9种药物的耐药率均低于复治患者(P均<0.05)。66株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谱中占比最高的前3种是RFP+INH+SM(12.12%,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