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0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2篇
医药卫生   77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探讨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PDVI)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R)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126例TKR患者,术前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记录股总静脉有无反流并记录反流时间,反流时间>1s为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有PDVI组),无反流或反流时间≤1 s为静脉瓣膜功能正常(无PDVI组);术后7 d再对全部患者进行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复查,观察有无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对两组计量资料采用成组资料χ2检验的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26例患者中,有PDVI组54例,无PDVI组72例,共有50例患者术后发生下肢DVT,总发生率39.7%(50/126).其中,有PDVI组33例患者术后发生下肢DVT,发生率61.1%(33/54);无PDVI组17例患者术后发生下肢DVT,发生率23.6%(17/72);PDVI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高于瓣膜功能正常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227,P<0.05).结论 原发性PDVI是TKR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2.
���Զ�Һ�ʲ��˻�����ɳɷֵ��о�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前瞻性地研究癌性恶液病人的机体组成成分变化。方法:将54例恶性肿瘤病人依体重指数(BMI)分为两组:BMI≤18为A组,BMI>18为B组,利用机体组成分析仪(InBody 3.0,Biospace Co.)对两种病人进行测定,并以节段多频生物电阻抗法自动分析受检者的各项机体组成成分。结果:A组肿瘤病人各项机体组成成分与理想体重的比值皆明显低于B组,两组间的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结论:癌性恶液质病人的机体组成变化不但有显著的脂肪群丢失,还有大量瘦肉群与体细胞群的丢失。癌性恶液质病瘦肉群的丢失,可能会导致病人生活质量下降、机体功能障碍及生存时间缩短。因此,尽早地监测肿瘤病人营养状况变化、及时予以营养支持干预,都将有效地将改善肿瘤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23.
目的分析选择性乳腺导管造影对有乳头溢液而临床扪不到包块的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80年1月至2003年12月收治74例扪不到包块的乳腺癌经选择性乳腺导管造影诊断结果。结果选择性乳腺导管造影明确诊断68例,占91%。造影主要发现为大导管及分支导管管壁不规则浸润、僵硬、狭窄及截断征象和导管束状结构因癌侵犯、收缩或压迫等引起的改变。误诊病例与造影失败和诊断经验不足有关。结论选择性乳腺导管造影对有乳头溢液的早期乳腺癌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4.
目的 探讨肌动蛋白和PTEN蛋白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中从单个肿瘤细胞或者肿瘤细胞团到明显肿瘤细胞转移发展过程中的意义.方法 收集92例女性乳腺癌术后淋巴结共293枚,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对常规HE染色未发现转移的淋巴结行细胞角蛋白19(CK19)以及肌动蛋白染色,筛选出含有微转移、孤立肿瘤细胞的淋巴结.对筛选出的淋巴结行PTEN检测,观察不同转移情况下PTEN的表达情况.结果 所有293枚淋巴结中,有明显转移的84枚(28.67%),有微转移的42枚(14.33%),含孤立肿瘤细胞者22枚(7.51%);所有明显转移灶周围均有肌动蛋白表达,34枚(80.95%)含有微转移的淋巴结中微转移灶周围有肌动蛋白表达.PTEN在84枚含有明显转移的淋巴结中均呈低表达,在38枚含有微转移的淋巴结中呈低表达,其余4枚未见PTEN表达.结论 淋巴结内间质反应中肌动蛋白表达变化在乳腺癌细胞进入淋巴结发展为微转移灶及进一步发展为明显转移形成的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的作用.PTEN蛋白的低表达可能是促进淋巴结内肿瘤细胞生长和侵袭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5.
红外乳腺导管造影术诊断乳头溢液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 探索用红外乳腺诊断仪行乳腺导管造影的方法及其对乳头溢液诊断的意义。方法 106例乳头溢液病人,同时行选择性X线乳腺导管造影和经导管注入美蓝造影用红外乳腺诊断仪观察,全部病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结果 X线乳腺导管造影与红外乳腺诊断仪乳腺导管造影对有乳头溢液的乳腺癌、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乳腺导管扩张症和乳腺腺病的病理学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3.3%、91.8%、100%、90.0%与70.8%、65.6%、100%和30.8%。结论 作为一种简单、方便的方法,红外乳腺诊断仪乳腺导管造影术对部分乳头溢液病人的诊断和治疗可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6.
抑癌基因失活在多原发性恶性肿瘤发生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抑癌基因在多原发性恶性肿瘤 (MPMN)发生中的重要作用。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近年来多原发性恶性肿瘤中常见的相关抑癌基因研究进行了综述。结果 目前在多原发性恶性肿瘤研究中 ,研究较多的抑癌基因有 p5 3、APC、p16、BRCA1、BRCA2、PTEN/MMAC1等基因 ,许多MPMN可检测出相同的抑癌基因突变。 结论 多原发性恶性肿瘤发生与抑癌基因失活有重要关系 ,通过对抑癌基因在MPMN中作用的研究 ,可揭示出MPMN发生的某些共同规律。  相似文献   
27.
普通外科自由投稿稿件中问题最多的是临床研究部分的论文。本文结合审阅《中国实用外科杂志》等 6个医学杂志来稿所见到的情况 ,就普通外科投稿论文中有关研究方法、结果及统计学处理中存在的常见问题进行分析。1 有关研究方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 1 论文写作中对研究方法的基本要求论文的研究方法部分体现作者的选题、研究特色和技巧等 ,不论是实验研究还是临床研究 ,研究方法中包括的受试对象和处理因素是论文立论的基础。回顾性研究应注意临床资料的完整性、客观性和科学性。前瞻性研究应有明确的目的、科学的设计、对比 (对照 )资料应为…  相似文献   
28.
目的 研究乳腺癌组织内微淋巴管的特点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采用微淋巴管标记物podo—planin对102例乳腺癌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微淋巴管的特点,分析乳腺癌中微淋巴管密度(MLD)及淋巴管浸润(LVI)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并与血管标记物CD34进行双标免疫组化染色,观察podoplanin标记淋巴管的特异性。结果 podoplanin标记的微淋巴管与CD34标记的微血管没有交叉反应;乳腺癌组织中MLD和形态与正常乳腺组织相比具有明显的异质性,肿瘤组织内MLD较正常乳腺组织明显增高(P〈0.01),且形态不规则,管腔较大,存在淋巴管管壁的开放,并观察到癌栓从开放处进入淋巴管。乳腺癌组织中MLD与LVI有关(P〈0.05),而与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临床TNM分期、肿瘤的病理类型、ER和PR的表达无关。LVI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有关(P〈0.01),并且在ER阳性与阴性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腺癌中存在淋巴管的生成,乳腺癌组织中的微淋巴管在介导LVI中起重要作用,LVI可能是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更有效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29.
短肠综合征并肠外瘘的诊治(附32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短肠综合征合并肠外瘘的诊断与治疗方法的特点与规律。方法1995~2005年共收治剩余小肠<100 cm的肠外瘘病人32例,就肠外瘘发生原因、部位、治疗方法和肠康复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治愈20例,死亡6例,6例好转后中断治疗出院。病人残存的肠管平均(58.03±28.30)cm。28例接受了肠内营养,其中9例未进行肠康复治疗,肠管平均长度为(52.8±31.5)cm,肠内营养平均恢复时间为(129.6±89.8)d;19例接受了肠康复治疗,肠管平均长度(64.1±19.2)cm,肠内营养平均恢复时间为(61.8±54.0)d。结论短肠综合征合并肠外瘘的主要疾病为肠扭转,部位多在吻合口,原因是坏死范围较大,切除界限不易判断。早期使用生长抑素有减少肠液分泌的作用,还可减少短肠综合征急性期的腹泻症状。后期使用生长激素有促进肠外瘘自愈和肠康复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探讨临床Ⅰ、Ⅱ期乳腺癌术前短程化疗的意义。方法 122例临床Ⅰ、Ⅱ期乳腺癌术前用CEF方案化疗1疗程,化疗后3-5d手术。结果 部分缓解21例(占17.2%),轻度缓解76例(占62.3%),无变化25例(占20.5%),无临床进展病例。术前可扪及腋窝肿大淋巴结42例,化疗后30例见淋巴结明显缩小或消失。病理组织学观察75例镜下见肿瘤细胞有小点片状坏死。106例按计划手术;16例因白细胞降低等化疗反应推迟手术。全组随访1~6年,无局部复发病例;6例在随访期间1~3年内发现骨转移,经放疗和化疗控制;仅1例同时有骨转移和肺转移者于术后4年死亡;余均健在。结论 可手术乳腺癌的术前短程化疗可观察到肿瘤缩小等治疗效果,为术后化疗提供指导。并可能减少术中血行转移和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