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8篇
医药卫生   6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目的?观察浮针与药物在治疗乳腺增生病疼痛的疗效差异,探讨最佳治疗方法。方法?将105例女性乳腺增生病患者随机分为浮针组、夏枯草组、维生素E组,每组各35例。浮针组进行浮针操作,并留置5?h;夏枯草组采取夏枯草口服液口服;维生素E组采取维生素E软胶囊口服。3组均在经前(7±3)天开始治疗,浮针隔日1次,治疗3次,夏枯草口服液每日早晚各服1次,维生素E每日服1次,经期停止治疗。观察3组治疗前后及随访1月后简明McGill疼痛问卷(SF-MPQ)评分表的变化、浮针组初次治疗疼痛缓解时间及3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3组乳腺增生病疼痛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浮针组在乳腺增生病疼痛的改善方面优于夏枯草组、维生素E组(P<0.01),且在随访1月内保持较好疗效(P<0.01);夏枯草组在乳腺增生病疼痛的改善方面优于维生素E组(P<0.05)。浮针组在初次治疗乳房疼痛缓解时间上取效迅捷。结论?浮针疗法治疗乳腺增生病能迅速缓解疼痛,疗效持久,对患者疼痛的改善优于夏枯草口服液和维生素E软胶囊。   相似文献   
32.
目的:运用复杂网络技术探讨针灸辅助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选穴规律。方法:检索建库至2021年1月31日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PubMed及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针灸辅助IVF-ET的临床研究文献,建立针灸处方数据库。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9进行描述性分析,利用IBM SPSS Modeler 18.0 Apriori算法进行关联规则分析,采用SPSS 25.0 Ward聚类法对高频腧穴进行聚类分析,采用Gephi 0.9.2软件对腧穴进行复杂网络分析。结果:共纳入124篇临床研究文献,提取出187条腧穴处方,涉及91个腧穴,使用总频次1296次,其中三阴交使用频次最高。常选用任脉、脾经、胃经腧穴,以下肢部、胸腹部腧穴为主,重视特定穴的使用。关联规则分析显示,腧穴间相关性最高的是关元和子宫。复杂网络K-core层次分析发现关元,三阴交,血海,合谷,太冲,气海和子宫为针灸辅助IVF-ET的核心腧穴。结论:针灸辅助IVF-ET常选用任脉、脾经、胃经腧穴,特定穴多使用交会穴。选穴多以疏肝解郁、活血化瘀、补益肝肾为原则,“关...  相似文献   
33.
回顾始于20世纪30年代的新加坡针灸发展前期代表人物及针灸教育机构,指出方展纶、何敬慈、萧憬我、邓颂如、刘致中等皆为澄江针灸学派传人,耀华针灸学社、中国针灸医学总院等早期针灸教育机构也为该学派传人创办,因此认为新加坡针灸的起步及发展与澄江针灸学派密切相关,并对萧憬我父子、符伯华、陈必廉等澄江针灸学派在新加坡的主要代表人物的针灸学术思想进行初步总结.  相似文献   
34.
对"澄江针灸学派"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形成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澄江针灸学派"的形成,基于其创始人及传人关心民众疾苦的宅心仁厚,及其对廉、便、效、验针灸仁术的挚爱;该学派的发展壮大,得益于新中国中西医并重的卫生政策。该学派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凸显了其信念坚定、不畏时艰、主动与时俱进的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35.
运用文献对比分析的方法,研究澄江针灸学派10余位代表性人物的学术生平、思想与贡献,在此基础上提炼出该学派的学术源流。结果表明澄江针灸学派立足中医传统理论,接受中医科学化思潮的影响,关注针灸临床实践,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日本针灸的启发,是一个既注重承续中医理论体系,又能主动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开放、包容的中医学派。  相似文献   
36.
通过查阅文献、调研访谈等方式,对杨兆民教授的从教历程及相关史料进行全面收集、整理和总结.结果表明办学伊始,杨兆民教授秉承艰苦创业之承门精神,成功探索和实践了巡回教学的针灸人才培养模式;创办针灸专业,组建课程,传承实践教学特色;主编教材,致力于科学创新;承前启后,凝炼针灸成才之心诀.杨兆民教授践行并弘扬了承门现代教育思想,为培养针灸人才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37.
从历史沿革、理论基础、放血部位、放血工具、操作方法、放血量、适应证与禁忌证等方面,对中医学和藏医学的放血疗法进行了比较性研究.指出将在不同医学理论体系指导下的中医与藏医学放血疗法的理论、实践和发展模式相互借鉴与融合,能更好地继承和发展放血疗法.  相似文献   
38.
林静  夏有兵  卢明香  余芝  徐斌 《新中医》2012,(2):105-107
目的:通过观察电针对食源性肥胖大鼠中枢及胰腺组织中磷酸化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α(pAMPKα)表达的影响,探讨针灸减肥的可能机制。方法:SD大鼠50只,随机分成正常组8只和高脂组42只,造模12周后挑选体重超过正常组体重15%的大鼠16只,随机分为电针治疗组(电针组)8只及肥胖模型组(模型组)8只,电针组大鼠针刺足三里、内庭穴位减肥(2/15Hz,3mA),每次15min,每天1次,共30次。治疗结束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各组下丘脑腹内侧核(VMN)及胰腺组织pAMPKα的表达。结果:电针组与模型组比较,体重明显下降(P<0.01),与正常组体重相近(P>0.05)。电针组大鼠胰腺中pAMPKα平均光密度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与正常组相近(P>0.05);各组下丘脑腹内侧核中pAMPKα平均光密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电针可通过升高胰腺pAMPKα,即增加能量消耗达到治疗食源性肥胖的目的。  相似文献   
39.
本从薰烧消毒、药物涂抹、药囊佩带、艾灸防病四个方面总结了孙思邀的防疫经验,为应用中医中药预防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提供启迪。  相似文献   
40.
目的观察IL-6受体在脑缺血再灌注脑损伤中表达的变化,及电针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又各分为6h和24h观察组,各组每个时相各5只。采用改良Longa线栓法复制大脑中动脉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电针组治疗取百会(DU20)及大椎(DU14)两穴,疏密波刺激30min。应用qPCR法测定受损侧海马IL-6RαmRNA及gp130mRNA的表达。结果 IL-6RαmRNA的表达随着时间的延长下降:在脑缺血再灌注6h,模型组IL-6RαmRNA表达最低,与假手术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电针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24h时,模型组仍最低,与假手术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电针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假手术组与电针组无显著性差异。IL-6信号转导子gp130mRNA表达随着时间的延长上升:在脑缺血再灌注6h,3组gp130mRNA表达无显著性差异;在24h时,假手术组表达无明显变化,模型组、电针组表达有所上升,电针组表达最高,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模型组与假手术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电针早期介入可以上调缺血再灌注脑组织的IL-6RαmRNA、gp130mRNA表达,这可能是电针发挥脑保护作用机制的一个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