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2篇
医药卫生   27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 对急诊腹膜透析与常规腹膜透析安全性及患者预后进行Meta分析.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及维普数据库中从建库至2020年1月关于急诊腹膜透析(腹膜透析管置入<14 d)与常规腹膜透析(腹膜透析管置入≥14 d)的研究,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  相似文献   
72.
 【目的】了解携带IL-1B(+3954)等位基因2的牙周炎患者在牙周基础治疗后龈下菌斑中牙周可疑致病菌的动态变化情况。【方法】选择了携带IL-1B(+3954)等位基因2牙周炎患者的42颗患牙为实验组(B2+group),无携带该等位基因牙周炎患者的40颗患牙为对照组(B2-group)。收集两组患牙在牙周基础治疗前、治疗后1、3、6个月时牙周临床指标菌斑指数(PI)、牙龈指数(GI)和探诊深度(PD),采集龈下菌斑,采用细菌培养鉴定方法测定牙周可疑致病菌的检出率和检出量(CFU/g)。【结果】(1)在同一观察时间点,两组的临床牙周各项指标无统计学差异。(2)基线时,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牙周可疑致病菌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而实验组的梭杆菌、类杆菌和BPAR检出量则较对照组高(P〈0.05)。(3)基础治疗后1个月,两组的检出率和检出量明显下降(P〈0.05)。(4)治疗后3个月时,两组的可疑致病菌检出率和检出量较1个月均有上升,且实验组的BPAR检出率和检出量均较对照组高(P〈0.05)。(5)治疗后6个月时,两组的检出率基本回复基线水平;而实验组的真杆菌、梭杆菌、类杆菌和BPAR检出量则较对照组高(P〈0.05). 【结论】(1)对于PD≥6mm的牙周炎患牙,基础治疗只能暂时控制牙周可疑致病菌。(2)基础治疗前后,携带IL-1B(+3954)等位基因2患者的牙周深袋处都可检出有更多的梭杆菌、类杆菌和BPAR。  相似文献   
73.
介绍了妊娠期糖尿病的国内外的治疗现状,阐述了中医针刺治疗妊娠期糖尿病取得的疗效,揿针治疗隶属予针灸诊疗的特殊类型,是将特制针具刺入皮内并作较长时间留针,达到持续微弱刺激,以调整气血、脏腑功能的一种治疗方法,认为揿针降糖效果和产妇舒适度优于普通针刺疗法。  相似文献   
74.
感冒和流行性感冒,综合发病季节及病邪性质,可参考中医的"太阳病""风温"等论治.基于四川地区感冒、流行性感冒的病因、病机的特点,介绍"上感颗粒"的组方思路,以及其在清热解表、清宣透邪同时早期使用清解气分药物以拦截病势的"截断疗法"的理论创新点,为积极开展中医药救治感冒、流行性感冒及其他新突发呼吸道传染病提供借鉴或参考.  相似文献   
75.
唐倩  艾虹 《广东牙病防治》2002,10(3):190-190
目的 了解儿童乳牙反He的患病情况。方法 以个别正常He为标准,对508名3-6岁儿童进行检查。结果 乳牙反He的患病率10.83%A,各年龄组间及男女间无显著性差异。乳牙反He主要表现是多个乳前牙反He。结论 乳牙反He的治疗率较低。  相似文献   
76.
双侧腮腺内多发性淋巴结结核1例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三临床学院口腔科(510630)唐倩口腔颌面部结核病变最常见的为颈淋巴结结核,其次为颌骨结核和口腔粘膜结核,腮腺内淋巴结结核临床上较少见。而双侧腮腺内多发性淋巴结结核,则更为少见,现将我科遇到的1例报道...  相似文献   
77.
龈沟液中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龈沟液中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的浓度与牙周病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常规滤纸条法收集牙周健康者(H) 、边缘性龈炎(MG) 以及慢性成年人牙周炎(CAP)患者龈沟液样本,用ELISA法检测各样本中sICAM1 的含量。结果:3 组受检牙龈沟液中sICAM1 的含量不同,其中MG组和CAP组的sICAM1 水平明显高于H组( P< 0.01) ;龈沟液中sICAM1 的水平与牙龈出血指数(BI)、牙周探诊深度(PD)、菌斑指数(PLI) 呈等级相关关系( P< 0.001)。结论:龈沟液中sICAM1 的水平可作为评价牙周组织炎症的一项较敏感和客观的指标  相似文献   
78.
目的:观察黄连解毒液外用防治头颈部肿瘤放射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头颈部恶性肿瘤放疗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给予黄连解毒液外用涂擦放疗区域皮肤,2次/d;对照组给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外用溶液(金因肽)外喷于放疗区域皮肤,2次/d,放疗第一天开始,观察至治疗结束。观察2组患者首次发生放射性皮炎的时间、Ⅲ度以上放射性皮炎发生率、发生放射性皮炎皮损程度、放射性皮炎临床治疗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首次发生放射性皮炎的时间治疗组晚于对照组(13.22±3.87dvs11.44±3.79d,P=0.030),Ⅲ度以上放射性皮炎发生率(46.7%vs75.6%,P=0.005)、放射性皮炎治疗有效率(95.6%vs82.2%,P=0.044)均优与对照组,2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在观察病例中,黄连解毒液外用凃擦,能延缓首次发生放射性皮炎的时间、降低Ⅲ度以上放射性皮炎发生率及放射性皮炎皮损程度、提高放射性皮炎临床治疗效果,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9.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