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25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21.
目的:应用RNA干扰(RNAi)技术抑制人膀胱癌细胞(BIU-87)EGFR基因的表达,探索采用该技术干预膀胱癌的可行性.方法:制备3个针对人EGFR基因的shRNA表达质粒,转染BIU-87细胞48 h后,RT-PCR及蛋白质印迹法检测EGFR基因的表达.结果:酶切及测序鉴定证实,3个shRNA表达质粒构建成功,将其...  相似文献   
22.
随着科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居民收入的增加和物质生活的丰富,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在发生新的变化;从传统温饱型消费向讲究食品安全、卫生、营养、风味转变。餐桌上安全、营养与吃出健康是各级政府和百姓所关注的。为全面了解我市城乡居民目前人群膳食摄入状况及膳食结构与饮食习惯,借此来评定营养需要得到满足的程度,为指导居民形成健康生活方式提供科学依据,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3.
24.
肾上腺肿瘤影像学诊断的评价(附385例报告)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目的 提高肾上腺肿瘤的影像学诊断水平。 方法 肾上腺肿瘤患者 385例。男 15 8例 ,女 2 2 7例。平均年龄 38.2岁。行B超CT检查 385例 ,行IVU检查 380例 ,行MRI检查 180例 ,行Doppler检查 6 3例 ,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 16例 ,行MRA检查 2 8例 ,行间位碘代苄胍(MIBG)检查 34例 ,行CT引导下肾上腺肿块活检术 3例。 结果 B超对醛固酮腺瘤 (APA)、库兴腺瘤、嗜铬细胞瘤 (Pheo)、髓样脂肪瘤定位诊断正确率分别为 92 .7%、88.3%、10 0 .0 %、10 0 .0 % ,定性诊断正确率分别为 83.2 %、86 .7%、83.4 %、10 0 .0 % ;CT的定位诊断正确率分别为 98.2 %、98.7%、10 0 .0 %、10 0 .0 % ,定性诊断准确率分别为 90 .5 %、92 .3%、83.4 %、10 0 .0 % ;MRI的定位诊断正确率分别为 90 .4 %、96 .5 %、10 0 .0 %、10 0 .0 % ;定性诊断正确率分别为 72 .8%、93.5 %、85 .8%、10 0 .0 %。 结论 全面完整的影像学资料对肾上腺肿瘤的定性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 ;正确的影像学定位资料 ,能指导手术方案选择。  相似文献   
25.
一例爆炸性气雾眼灼伤无锡化工集团公司李清,周文龙患者吴×,女,无锡某化工厂职工。在1990年7月4日上午作阻燃剂三氯乙烯磷酸酯小试验,突然爆炸致灼伤,当即送厂卫生所急救处理。患者神清,诉述躯干四肢灼伤部疼痛,但未提及眼部不适。检查见患者戴眼镜,镜片完...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经尿道等离子双极电切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用经尿道等离子双极电切行前列腺切除401例。结果术中出血少,无前列腺电切综合征,术后随访3~6个月,最大尿流率由术前(5.68±2.99)mL/s升至术后(20.85±2.30)mL/s,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由术前(21.92±5.65)分降至(4.36±2.28)分,残余尿由(61.81±18.37)mL减至(12.96±6.19)mL,无尿失禁。结论经尿道等离子双极电切前列腺增生具有安全性高、并发症少、疗效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27.
目的 LRIG1(tandem leucine-rich repeat sand immunoglobulin-like domains 1,LRIG1)是新近发现的抑癌基因,在前列腺癌中表达下降,通过对人前列腺LRIG1蛋白的三维结构进行同源模建,虚拟筛选出LRIG1的功能蛋白,试图为前列腺癌新靶点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 以LRIG1的同源蛋白LRRC4 C蛋白的晶体结构(PDB号3 ZYJ)为模型,通过MODELLER软件搭建LRIG1蛋白的三维空间结构;采用柔性对接的虚拟筛选技术,以荷兰SPECS公司的202490个化合物进行对接和打分,挑选出排名靠前的10个小分子化合物;通过AMBER软件分别进行20 ns的分子动力学模拟,并分析这10个小分子的结合模式、 动力学轨迹的RMSD、RMSF、 结合口袋的氢键以及它们的结合能量.结果 10个小分子化合物都具有一致的结合模式,而且都具有激活LRIG1活性的潜在能力.结论 发现与人LRIG1具有潜在特异结合能力的激动剂,可以为前列腺癌治疗新靶点的确立及开发具有药理活性的先导化合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8.
目的:总结BosniakⅠ型肾囊性占位病变发生癌变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BosniakⅠ型肾囊性恶性病变的B超、CT、病理特征、治疗方法和随访结果:男3例,女2例;年龄42~72岁,平均54岁。患侧腰酸1例,体检发现4例。囊腔直径5.5~8.0cm。术前B超及CT均诊断为肾囊肿。结果:5例均行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术,术后病理检查诊断为透明细胞癌,再次行根治性肾切除术。5例随访6~33个月,4例无瘤存活,1例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结论:重视BosniakⅠ型肾囊性病变的影像学和病理学特征,术中行冷冻切片病理检查是提高BosniakⅠ型囊性肾癌诊治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减少开放耻骨后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RP)出血的有效方法。方法:对100例前列腺癌患者行RRP,前50例(A组)采用Walsh或poor方法处理耻骨后背侧静脉复合体(DVC),后50例(B组)在A组的基础上增加3项止血措施:①在DVC远端预置7号连续缝线;②用4-0可吸收线连续缝合前列腺尖端血管蒂;③在游离神经血管束(NVB)前预置4-0可吸收线或游离NVB后用4-0可吸收线连续缝合肛提肌筋膜残存侧和直肠浆膜层上方的狄氏筋膜深层。通过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手术时间、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差值来比较3项止血措施在RRP中的作用。结果:A组与B组在年龄、PSA、Gleason评分、临床分期、前列腺体积、手术时间、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差值无明显差异(P>0.05),A组出血量和输血量分别为(1 103.00±528.03)ml和(482.00±364.60)ml,明显高于B组的(528.00±258.96)ml和(140.00±266.28)ml(P<0.05)。结论:通过在DVC远端预置连续缝线,离断尿道后用细可吸收线连续缝合前列腺尖端血管蒂,在NVB上方预置细可吸收线或在游离NVB后用4-0或细的可吸收线连续缝合肛提肌筋膜残侧和直肠切除术上方狄氏筋膜深层,可在RRP中达到明显减少术中失血的效果。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总结靶向药物结合手术治疗双侧同时性肾细胞癌的成功经验.方法 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采用靶向药物(舒尼替尼)结合手术共治疗双侧肾癌患者3例.男性2例,女性1例.年龄40 ~59,平均48岁.1例患者因腰背部酸痛就诊,2例体检发现双肾占位,经B超、CT等影像学检查后确诊.肿瘤位于肾上极3枚,中极1枚,下极2枚;左肾3枚,右肾3枚.肿瘤直径2.0~5.5 cm,平均3.5 cm.3例均分期行保留肾单位手术,间隔8~10周.分期手术间隔时间内均服用舒尼替尼治疗.结果 手术顺利,术中出血约为200 ~400 ml,平均300 ml,患者均未输血.术后病理分期均为T1期,3例患者病理结果均为透明细胞癌.手术间期服用舒尼替尼后,所有的肿瘤都有一定程度的缩小或病灶稳定.术后均未发生尿瘘、再出血、伤口感染.3例随访5 ~11个月,平均9个月.无1例出现肿瘤局部复发及转移.结论 靶向药物辅助手术治疗双侧同时性肾细胞癌,能够降低肿瘤分期,增加保留肾单位手术的成功率,并可使原先需根治性肾切除的肾癌患者接受保留肾单位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