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0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8篇
医药卫生   36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讨不同头高位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术后颅内压和脑灌注压的影响。 方法纳入66例2020年9月至2021年4月我院重症医学科aSAH术后患者,依次将床头抬高0°、10°、20°、30°、40°,每种体位保持15 min,待稳定后记录患者血压、心率、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颅内压,计算出相应平均动脉压和脑灌注压。并收集患者的预后相关指标,包括压力性损伤、住院病死率、出院时格拉斯哥预后评分。 结果在床头抬高0°、10°、20°、30°、40°时,颅内压分别为(17.76±5.54)、(16.77±5.58)、(15.94±5.85)、(14.94±5.26)、(14.35±5.33)mmHg(1 mmHg=0.133 kPa),脑灌注压分别为(79.31±12.08)、(80.17±10.07)、(81.94±11.96)、(81.92±12.48)、(82.53±12.30)mmHg,平均动脉压分别为(97.07±11.17)、(96.94±9.43)、(97.88±10.57)、(96.86±11.56)、(96.87±10.89)mmHg。头高位从0°增加到30°时,颅内压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两比较,P=0.001,P=0.050,P=0.033),但在30°与40°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7)。头高位从0°增加到40°时,脑灌注压呈升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但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平均动脉压随着头高位角度的增高并没有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26)。患者在不同头高位下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所有患者ICU住院期间均未发生压力性损伤。 结论对aSAH术后患者,床头抬高至30°~40°是控制颅内压升高、保证有效脑灌注压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性体位。对初始颅内压较高的患者,床头抬高至40°可降低颅内压,且无需担心压力性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明确原发性肝癌射频消融术后针道种植转移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对2001年至2010年于我院接受冷循环射频治疗的400位患者(700个病灶)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位患者术后发生针道转移1% (4/400),均经影像检查或再次外科手术予以证实.其中3例为皮下转移,予以局部切除治疗,一例右肝内复发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分析胆管细胞性肝癌和肝细胞性肝癌的临床诊治特点,以指导临床诊治。方法回顾分析我科1985年1月至2003年1月行手术探查的胆管细胞性肝癌(CC)患者90例和肝细胞性肝癌(HCC)510例临床资料。结果CC患者和HCC患者在多种临床资料指标及病理特征存在显著差异。两者在有无乙肝病史、是否合并肝硬化、AFP阳性率、CA199阳性率、r-GT是否增高、B超表现、CT典型表现以及姑息性切除率及其术后1、3、5年生存率等方面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在发病年龄、临床首发症状、根治性手术切除率及其术后1、3、5年生存率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C和HCC临床上均无特异的临床表现,HCC多数有乙肝和肝硬化病史,AFP为HCC特异敏感指标。CC血清学无特异敏感指标,CA199阳性及r-GT增高提示胆管细胞性肝癌可能。B超和CT联合能发现病灶及病灶性质。CC易发生肝门淋巴结转移。CC和HCC以手术治疗为主,根治性手术切除是保证长期生存的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初步探讨精准肝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 将2007年7月至2009年10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10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根据不同肝切除方式分为精准组(54例)和常规组(4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术后和随访情况.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方差不齐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均无围手术期死亡.精准组和常规组术中失血量分别为(635±608)ml和(929±1044)m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22,P>0.05);术中输血量分别为(222±381)ml和(542±785)ml,两组比较筹异有统计学意义(t=2.590,P<0.05);术后AST分别为(158±121)U/L和(292±347)U/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58,P<0.05);肿瘤标本切缘阳性率分别为2%(1/54)和18%(9/4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4/54)和24%(12/4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肿瘤复发率分别为24%(8/33)和42%(20/48);术后1年生存率分别为85%(28/33)和77%(37/48),两组预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癌患者在准确的术前评估后采用精准肝切除,手术打击较小,术后恢复更快,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通过比较不同营养支持方案的作用,评价ω-3多不饱和脂肪酸联合营养支持治疗在肝切除术后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对照研究的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82例行肝切除术患者,依照围手术期不同的营养支持方案分为全肠外营养组(23例,简称肠外组)、联合肠内营养组(30例,简称肠内组)和ω-3不饱和脂肪酸组(29例,简称ω-3 PUFAs组)。肠外组术后给予全肠外营养支持;肠内组在静脉营养支持基础上术后早期口服肠内营养;ω-3 PUFAs组在肠内组基础上,术后加用ω-3多不饱和脂肪酸。通过比较3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病率、肝功能等临床指标综合评估不同营养支持方案的疗效。结果 (1)3组患者术后均无胆漏、胆道出血等严重并发症,轻微并发症包括腹腔积液、胸腔积液,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与肠外组比较,肠内组、ω-3 PUFAs组术后排便时间、术后住院天数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4.624;P =0.001,t =5.019);肠内组、ω-3PUFAs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对于大范围(≥4个肝段)肝切除患者,与肠内组相比,ω-3PUFAs组术后第3、5天ALT值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t=2.432;P=0.042,=2.144);(4)对于有肝硬化的患者,与肠内组相比,ω-3 PUFAs组术后第3、5天胆红素值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t=2.202;P=0.035,t =2.183)。结论 肝切除术后早期给予肠内营养并联合肠外营养支持,可加速患者康复;对于有肝硬化背景及大范围肝切除的患者,ω-3 PUFAs联合营养支持治疗对肝功能的保护作用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迟发型维生素K缺乏症致颅内出血的误诊原因,提高该病的早期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97例迟发型维生素K缺乏症致颅内出血的病历资料。结果:首诊误诊39例,占40.2%。结论:迟发型维生素K缺乏症并颅内出血首诊误诊率仍较高,加强对本病的认识,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对降低病死率,减轻神经系统后遗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结肠癌临床表现为急腹症时的诊断治疗和误诊误治、漏诊漏治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318例结肠癌中呈急腹症表现56例的诊断及治疗经过。结果:56例结肠癌临床表现为腹内脏器急性炎症型27例,急性肠梗阻型18例,急性消化道出血型7例,急性腹内脏器穿孔型3例,急性腹内脏器缺血型1例。术前确诊33例,误诊23例均在术中快速病理切片确诊。56例术后临床治愈出院39例,好转10例,死亡7例。结论:结肠癌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容易误诊及漏诊,只要医生仔细询问病史及查体,借助必要的辅助检查,大多数病例术前是可以确诊的。结肠癌应尽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9.
注射针刀治疗颈椎病66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注射针刀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颈椎病患者132例,随机分为注射针刀治疗组66例和药物治疗组66例,对患者治疗前后综合疗效评定.结果:注射针刀治疗组与药物对照组各项指标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注射针刀治疗可提高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选择性术中胆管造影在降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胆总管残余结石发生率的价值以及对阳性结石的治疗意义。方法对926例L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根据术中胆道造影评估表中各项指标的判断,符合术中造影评估标准的患者,术中胆管造影全部成功,其中发现胆总管内结石16例,采用相应的治疗策略均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无术后结石残留。结论根据术中胆道造影评估表对病情的判断,进行选择性术中胆道造影可避免不必要的胆道探查,并指导进一步的治疗,能有效地降低胆总管残余结石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