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56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41.
42.
呼吸科和呼吸监护病房非发酵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我院呼吸科和呼吸监护病房(RICU)近5年呼吸道感染及耐药情况。方法收集2001—2005年我院呼吸科和RICU分离出的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对其中621株非发酵菌作体外药敏试验,对其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5年中共分离出革兰阴性杆菌1288株,其中呼吸科907株,RICU381株。非发酵菌621株,占同期分离出的革兰阴性杆菌的48.3%。其中呼吸科306株,占革兰阴性杆菌的33.7%(306/907),铜绿假单胞菌最多见(146株,16.1%),其次为鲍曼不动杆菌(119株,13.1%),嗜麦芽窄食单胞菌(24株,2.6%)和其他(17株,1.9%)。RICU315株,占革兰阴性杆菌的82.7%(315/381),鲍曼不动杆菌最多见(134株,35.2%),其次为铜绿假单胞菌(113株,29.7%),嗜麦芽窄食单胞菌(50株,13.1%)和其他(18株,4.7%)。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的敏感率最高,为81.3%,对亚胺培南的敏感率较低(48.8%);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的敏感率最高,为95.6%,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敏感率仅为40.4%;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敏感率最高,为86.8%,其次为左氧氟沙星(78.9%),头孢他啶(72.7%),对其他抗菌药的敏感率均很低。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在呼吸科和RICU有显著差异,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耐药率在2个病房差异不显著。结论呼吸科中非发酵菌检出率高且耐药性强,在RICU分离菌株的耐药性明显高于普通病房,在应用抗菌药物治疗时应根据药敏结果和流行特点选择用药,避免进一步产生耐药菌。  相似文献   
43.
患者男性 ,88岁。因反复胸闷、胸痛 30年 ,加重 3h于2 0 0 1年 12月 12日 1∶0 0入院。患者 30年前查体诊为冠心病 ,之后偶有心绞痛发作 ,休息或服用硝酸异山梨酯后可好转 ,未规律服药治疗。入院前 3h情绪激动后出现心前区持续性胸闷、胸痛、剧烈压榨感 ,伴大汗 ,自服硝酸异山梨酯 10mg后未缓解。心电图V1~ 3ST段弓背上抬 0 1~ 0 3mV ,Ⅰ、Ⅱ、Ⅲ、AVL、AVF、V4~ 6 压低 0 1~ 0 2 5mV ,以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收入院。入院查体 :急性病容 ,血压 12 0 6 0mmHg,呼吸 2 0次 min ,心率 76次 min ,双肺呼吸…  相似文献   
44.
患者男性 ,75岁。 6个月前开始出现低热 ,体温最高37 8°C ,多为午后低热 ,至夜间渐恢复正常 ,体重下降 3kg ,于2 0 0 0年 10月 13日入院。既往有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史 ,5年前因胆石症行胆囊切除术 ,半年前诊断 2型糖尿病。查体 :贫血貌 ,轻度营养不良 ,全身皮肤粘膜无出血点 ,浅表淋巴结不肿大。心肺无明显异常 ,腹平软 ,肝脾肋下未触及 ,无雷诺现象。实验室检查 :红细胞 3 1× 10 12 /L ,血红蛋白 80g/L ,白细胞 6 9× 10 9/L ,血小板 30 1× 10 9/L ,红细胞平均容积 83 7fl,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 2 7 9pg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  相似文献   
45.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者气道炎症特征及其可能机制,并进一步观察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对气道炎性细胞分类计数、炎症介质等的影响.方法 分别选择轻度(轻度组)、中度(中度组)和重度(重度组)持续哮喘患者15例、14例和19例,正常对照组15名,分别行哮喘症状控制评分、肺功能测定、诱导痰炎性细胞分类计数、调节激活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细胞因子(RANTES)、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白介素8(IL-8)及髓过氧化物酶(MPO)浓度检测,然后规范吸人糖皮质激素治疗4周,随访复查上述指标.结果 诱导痰NEU%、IL-8及MPO重度组明显升高,分别为(62.40±22.05)%、594.53±85.11、39.25±10.67与轻度组[(47.23±15.12)%、183.63±120.98、12.47±4.15]、中度组[(46.13±19.23)%、352.76±71.72、22.93±7.35]、正常对照组[(31.44±13.31)%、103.26±36.33、10.22±4.1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RANTES、嗜酸粒细胞百分比(EOS%)和ECP浓度在各哮喘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OS%与RANTES、ECP水平呈正相关(r=0.557,P<0.05;r=0.852,P<0.01);NEU%与IL-8、MPO水平呈正相关(r=0.732,P<0.05;r=0.806,P<0.05);经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对轻、中、重度哮喘患者合并进行分析表明,治疗后症状评分由(9.8±5.4)分下降至(4.0±3.5)分和肺功能指标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由(62.2±23.3)%升高至(75.9±17.5)%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后,RANTES、EOS%和ECP水平均显著降低.另外MPO水平也显著降低(P<0.01);但治疗后在重度组仍显著高于轻、中度组(P<0.01).但IL-8、NEU%治疗后无明显降低(P>0.05),而且治疗后IL-8、NEU%在重度组仍显著高于轻、中度组(P<0.01).结论 中性粒细胞增多是重度哮喘的气道炎症特征之一,EOS与病情严重程度无关.EOS哮喘的发生可能与RANTES的趋化、EOS的活化、ECP的释放有关,激素可以抑制EOS气道炎症.而中性粒细胞哮喘的发生可能与IL-8的趋化、NEU的活化、MPO的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46.
目的:分析2007年1月至2008年3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临床分离的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的同源性,调查其定植或感染的危险因素,评价该菌所致医疗相关性感染的抗菌药物治疗。方法:通过复习病历收集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定植或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菌株的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法,通过脉冲场凝胶电泳分析菌株的同源性。结果:研究期间共分离到49株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菌株,其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为7型,共45株(91.8%)具有同源性。分离到菌株前患者最常见的暴露因素为住ICU、侵入性操作和低白蛋白血症,最常见的合并症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2例)和脑血管病(10例)。在这49株菌中,定植者28株,导致感染者21株,感染患者的死亡率为38.1%。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APACHEⅡ评分是导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2,OR=1.7,95%CI1.1~2.5)。抗菌药物联合治疗的成功率高于单药治疗(11/13例,84.6%vs.3/17例,17.6%),尤其是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左氧氟沙星联合治疗。结论:我院自2007年出现了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菌株的院内播散,导致播散的危险因素为住ICU、侵入性操作、低白蛋白血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脑血管病,对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抗菌药物联合治疗可能优于单药治疗。  相似文献   
47.
北京延庆农村支气管哮喘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北京延庆农村支气管哮喘(哮喘)的流行病情况和易患因素.方法:对北京市延庆县5个自然村40岁以上1 638人进行入户问卷调查,包括呼吸系统症状、行为习惯、个人史、家族史;进行体检及肺功能检查(通气功能及支气管舒张试验);根据喘息发作特点、体征、肺功能检查确诊哮喘.危险因素经单变量分析后,将统计学上有意义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在1 638名年龄大于40岁人群中发现哮喘患者31人,患病率为1.89%(31/1 638).女性明显多于男性.哮喘发作的诱因以感冒、冷空气、被动吸烟及油烟刺激等为主.幼年时有呼吸道疾病史、14岁以前咳嗽病史、生物燃料使用年限在哮喘组与非哮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4岁以前咳嗽病史与哮喘发生关系更为密切.该地区哮喘明确诊断比例只有12.9%.结论:北京延庆地区40岁以上人群哮喘患病率较高,改变人群生活习惯,控制14岁以前呼吸道感染,可能减少哮喘患病的危险因素.对农村地区的哮喘防治应该更加重视.  相似文献   
48.
重度支气管哮喘患者气道炎症及其与白细胞介素17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探讨重度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者气道炎症特征及其可能机制,并进一步观察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对气道炎性细胞分类计数、炎症介质、白细胞介素17(IL-17)和IL-8等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分别选择轻度(轻度组)、中度(中度组)和重度(重度组)持续哮喘患者16例、14例和18例,正常对照组15名,采用基线评估包括哮喘症状控制评分、肺功能测定和用诱导痰检查方法对痰炎性细胞进行分类计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痰IL-17和IL-8浓度;采用酶联免疫荧光法测定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浓度;采用比色法测定中性粒细胞髓过氧化物酶(MPO)浓度,并用痰液蛋白含量进行校正。然后规范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4周,随访轻、中度和重度哮喘患者各15例复查上述指标。结果痰嗜酸粒细胞(EOS)比值和ECP浓度在每克蛋白中轻度组分别为0.0670±0.0740、(155±91)×10-6g;中度组分别为0.0830±0.0440、(180±83)×10-6g;重度组分别为0.1240±0.1430、(191±87)×10-6g,与正常对照组[0.0000±0.0010、(44±25)×10-6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各哮喘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性粒细胞比值在重度组为0.589±0.203,与轻度组(0.455±0.154)、中度组(0.449±0.194)、正常对照组(0.313±0.13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PO水平在每克蛋白中,重度组为(31±10)U,轻度组为(12±4)U、中度组为(22±7)U,与正常对照组[(10±4)U]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L-17水平在每克蛋白中重度组为(264±137)×10-9g,中度组为(172±65)×10-9g,轻度组为(126±52)×10-9g,与正常对照组[(56±20)×10-9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L-8浓度在每克蛋白中,重度组为(531±321)×10-9g,轻度组为(410±181)×10-9g,中度组为(438±148)×10-9g,正常对照组为(83±36)×10-9g,重度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轻度组与中度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17水平与IL-8、中性粒细胞与MPO呈显著相关(r分别为0.525、0.349、0.602,P均<0.01)。经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对轻、中、重度30例哮喘患者进行合并分析表明,EOS、ECP、MPO、IL-17和IL-8均显著降低;但两组患者的中性粒细胞比值在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重度组(0.642±0.157)与轻、中度哮喘组(0.394±0.14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性粒细胞增多是重度哮喘的气道炎症特征之一,IL-17/IL-8可能参与中性粒细胞向气道内的募集。  相似文献   
49.
目的分析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变化。方法收集我院2004年1月—2005年12月期间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其产ESBLs及耐药情况与2000年1月—2002年10月进行比较研究。结果以头孢噻肟为底物检测ESBLs,2004—2005年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为35.4%和21.1%,与2000—2002年度比较显著增加(P<0.01)。2004—2005年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占尿标本41.4%(133/321),呼吸道分泌物占29.0%(93/321),血液占5.9%(19/321),伤口分泌物占12.8%(41/321),体液或引流液占8.1%(26/321)。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氨曲南敏感性2004—2005年较前有显著下降(P<0.05),对其他抗生素的敏感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2004—2005年较2000—2002年除左氧氟沙星外均有下降趋势,并且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性显著下降(P<0.05)。结论产ESBLs细菌近2年有增加趋势,并对多种抗生素的敏感性下降。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卡泊芬净联合克林霉素治疗肺孢子菌肺炎的价值。方法分析我院呼吸内科2例接受卡泊芬净联合克林霉素治疗的重症肺孢子菌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2例患者均因明确的磺胺药过敏史而给予卡泊芬净初始单药治疗,同时给予机械通气、甲泼尼龙等治疗。3~4 d后,因疗效欠佳而加用克林霉素,病情逐渐好转,复查动脉血气分析和胸部CT提示呼吸衰竭纠正、双肺渗出性病变明显吸收好转。结果与结论卡泊芬净联合克林霉素治疗3周,2例患者均治愈,且无不良反应。对于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不能耐受或治疗失败的肺孢子菌肺炎患者,卡泊芬净联合克林霉素方案可能是安全、有效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