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2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28篇
医药卫生   75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21.
目的:探讨国产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急性胰腺炎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4例(轻症18例,重症6例),对照组32例(轻症24例,重症8例。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加乌司他丁,轻症5万u、重症10万u,稀释后静脉滴注,开始3d每日2次,以后减为每日1次。疗程5--10d。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加奥曲肽。并记录治疗中出现的全部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3.7%。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治疗中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结论:国产乌司他丁治疗轻症急性胰腺炎和重症急性胰腺炙均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2.
采用柔肝息风煎(枸杞子、当归、白芍、生地、丹参、蝉蜕等)治疗老年性瘙痒症30例,总有效率为83%。提示本法有养血柔肝,滋阴润燥作用。  相似文献   
23.
《艾灸通说》的灸疗观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日本江户时代名医后藤省所著之<艾灸通说>的灸疗观点.方法:通过对日本宝历十三年之日本中立斋刻本之学术思想进行研究,辨其渊源,明其旨归.结论:<艾灸通说>在艾叶的加工、艾绒的制作、艾炷的大小都有一定的技术标准.其学术思想如小炷多灸,中病即止;艾火性质并非燥热,而是温润和平,不但寒证可灸,热证亦可施灸;灸治于外,神应于中等观点,今天在临床上仍然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4.
目的观察4种纤维蛋白相关标志物(fibrin-related markers,FRMs):纤维蛋白单体(fibrin monomer,FM)、D-二聚体(D-Dimer,D-D)、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和(或)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ibrin degradation products,FDP)和FIB在不同严重程度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中的动态变化,评价其对AP伴持续器官功能衰竭(persistent organ failure,POF)和胰腺坏死(pancreatic necrosis,PN)的预测价值.方法我们的研究前瞻性的纳入152例AP病人.AP的严重性根据最终出现的POF和PN判定,检测入院后第1、2、3和7天AP病人血浆中4种FRMs的浓度,比较4种FRMs在不同严重程度AP中的变化,采用ROC曲线计算FM、D-D、FDP预测POF和PN的临界值及其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并与常用的C-反应蛋白(C-reaction protein,CRP)和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作比较.结果152例AP病人中,32例发生POF,44例发生PN.血清F M在有无POF的A P病人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 N组血清FM在入院后第1(P=0.043)、2(P=0.008)、3(P=0.007)和7天(P=0.002)明显高于无PN组.入院后第1(P=0.001)、2(P=0.004)、3(P=0.000)和7天(P=0.002)POF组病人的D-D高于无POF组;入院后第1(P=0.023)、2(P=0.045)、3(P=0.000)和7天(P=0.000),PN组病人的D-D高于无PN组.入院后1(P=0.000)、2(P=0.000)、3(P=0.000)和7天(P=0.000),POF组的FDP高于无POF组;入院后第2(P=0.021)、3(P=0.000)和7天(P=0.000),PN组的FDP高于无PN组.入院后1 wk在有无POF组和有无PN组间血浆FIB差异无显著性;ROC曲线分析表明,入院后第1天FDP(AUC=0.711)和D-D(AUC=0.693)对POF的预测优于常用的CRP(AUC=0.615)和LDH(AUC=0.672).入院后第3天D-D(AUC=0.832)和FDP(AUC=0.814)对PN有较好的预测价值,优于LDH(AUC=0.639)和CRP(AUC=0.706).结论入院后1 wk 4种FRMs在AP伴POF和PN组中高于AP无POF和PN组,D-D和FDP与AP的严重性明显相关,对AP的严重程度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可以作为AP发生POF和AP发生PN的较好的辅助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25.
目的观察伞状缝合应用于混合痔痔上黏膜环形切除钉合术(PPH)术中的疗效。方法选取该院肛肠科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接受PPH治疗的混合痔患者102例,按非随机临床同期对照研究及患者自愿原则,分为单荷包组(33例)、双荷包组(30例)和伞状组(39例),单荷包组予以单荷包缝合,双荷包组予以双荷包缝合,伞状组予以伞状缝合,比较各组患者治疗效果、直肠黏膜切除情况、伤口愈合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伞状组总有效率为97.44%,与单荷包组的93.94%、双荷包组的96.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伞状组直肠黏膜切除宽度明显大于单荷包组、双荷包组,切除均匀率明显高于单荷包组、双荷包组,伤口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单荷包组、双荷包组,肛缘水肿、肛门下垂、术后出血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单荷包组、双荷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伞状缝合应用于混合痔PPH术中可明显改善患者直肠黏膜切除情况,缩短伤口愈合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6.
王岚  周力  陈晓琴  谭友文 《重庆医学》2015,(8):1107-1109
目的:观察胎盘多肽注射液对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免疫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期间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1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采用抗病毒、保肝、休息和营养支持治疗措施,观察组在上述措施的基础上注射胎盘多肽,比较两组患者的免疫功能和肝功能变化情况。结果经过10 d的治疗后,观察组CD3+细胞(69.86±3.95)%、CD4+细胞(42.98±3.68)%、CD4+/CD8+(1.68±0.08)和自然杀伤(NK)细胞(22.89 ± 1.97)%,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CD8+细胞(30.89 ± 2.34)%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CD3+细胞、CD4+细胞、CD4+/CD8+和NK细胞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CD8+细胞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10 d后,观察组:T bil (14.89 ± 0.97)μmol/L、Dbil (5.12 ± 0.26)umol/L 和Ibil (9.57 ± 0.52)μmol/L ,AST(40.98 ± 2.32)U/L、ALT(48.89 ± 2.24)U/L和A/G(1.81 ± 0.13)。观察组治疗后肝功能的各项指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P<0.05),对照组患者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胎盘多肽注射液可以有效改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免疫功能和肝功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7.
黑色素瘤胃肠道转移临床上较少见,至今文献报道近50例,以个案报道为多,现将我院2012—2013年收治的5例结合复习相关文献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5例患者中男4例,女1例,年龄45~77岁,中位年龄61岁。肿瘤部位:胃部3例,直肠2例,分别以腹痛、纳差、消瘦、血便、大便性状改变为主要症状。出现症状至确诊时间为20d至1年,中位时间6个月。5例患者仅有1例内镜检查  相似文献   
28.
目的:从围术期麻醉管理角度分析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术中不良事件和麻醉管理安全性关系,试图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建议。方法:回顾性分析不同麻醉方法(静脉全麻、喉罩静吸复合全麻和气管插管全麻)下1 792例介入治疗术中出现不良事件的类型、发生率、死亡原因及处理等。对可以预知的麻醉高危因素加以强化管理,降低麻醉相关不良事件。结果:麻醉相关因素引起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63%(65/1792),经及时处理后好转,不影响患儿预后。手术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40%(43/1792),其中死亡4例,总死亡率为0.22%。3种麻醉方法中静脉全麻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最高(12.6%,P=0.000),且危险性高。结论:术前根据患儿不同的病情和生理状况,选择合适的麻醉管理方案,对可以预知的高危因素加以强化,制定合理的应急处理方案。有效的围术期监测及科室团结协作可以降低先心病介入治疗术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经皮可吸收螺钉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效果。方法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可吸收螺钉固定治疗21例跟骨骨折患者共25足。结果21例均获随访,时间12—27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及皮肤坏死等并发症;患者骨折均获愈合。Btihler角和Gissane角分别由术前7.35°±13.20°、132.20°±15.10°,恢复至末次随访时的28.80°±11.20°、121.70°±10.10°,跟骨宽度均恢复正常。按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系统评定:优20足,良2足,可3足,优良率为22/25。结论闭合复位经皮可吸收螺钉固定治疗跟骨骨折,手术创伤小、无需二次取内置物,短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0.
用火箭电泳法检测了120名正常健康男性(其中A,B,O,AB型各30人)的血浆vWF:Ag(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含量,以判断是否存在有A,B,O血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O型男性人群的血浆vWF:Ag含量低于其他男性血型人群,除AB与B型人群外,其他各型人群间血浆vWF:Ag含量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