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7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28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通过查阅整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白蔹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文献,对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外用进行综述,为其进一步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2.
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胸腰椎骨折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刘欣  白人骁  李德达  朱波  吴疆 《中国骨伤》2009,22(7):488-490
目的:总结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特点,避免诊断延误。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5年4月至2007年6月收治的5例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胸腰椎骨折病例,男4例,女1例;年龄26~72岁,平均44.8岁。分析内容包括:病史、骨性融合椎体数、骨折特点、风湿活动状态等。结果:强直性脊柱炎患病史平均22.6年。骨性融合椎体数平均18.2节。1例为自驾车交通事故,1例有扭伤史,3例无外伤史为应力骨折。2例合并椎体骨折:骨折线分别经T6、T7或L1椎体;3例合并椎间隙骨折:2例骨折线经L1,2椎间隙,1例骨折线经L2,3椎间隙。未见压缩骨折及脊髓或马尾神经损伤。4例血沉及C-反应蛋白等急性炎症指标与疼痛程度不相称。非甾体抗炎药均无明显止痛效果。在外院均误诊为强直性脊柱炎“复发”,平均延误1.51个月。结论:①骨折好发于强直性脊柱炎中晚期胸腰椎广泛骨性融合者;②好发于下部胸椎和上部腰椎,且多为应力骨折;③可以为合并椎体骨折或椎间隙骨折;④易误认为强直性脊柱炎“复发”而发生误诊、漏诊;⑤中晚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腰背痛突然加剧,疼痛程度与急性炎症指标不相称,非甾体抗炎药甚至皮质类固醇疗效欠佳,应考虑到胸腰椎骨折可能。  相似文献   
33.
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幼儿多发病、常见病,是婴幼儿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多发于2岁以下婴幼儿,以1—6个月的小婴儿为主。多由不同的病毒所致,呼吸道合胞病毒是最常见的病原,副流感病毒、腺病毒、呼肠病毒及鼻病毒均可引起^[1]。咳与喘憋同时发生为本病的特点,是儿科常见急症。笔者在常规抗感染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压力驱动雾化吸人普米克令舒和博利康尼联合辅助治疗毛细支气管炎35例,效果明显。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4.
目的 探讨大肠埃希菌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的耐药特点和机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05年5月至12月临床分离的544株大肠埃希菌经微量肉汤稀释法确认对氨苄西林/舒巴坦耐药的大肠埃希菌,从中随机选取276株用药敏纸片检测,仅52株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耐药.对符合耐酶抑制剂β-内酰胺酶耐药表型的2株大肠埃希菌进行TEM型β-内酰胺酶基因的克隆表达.采用多重PCR技术检测耐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大肠埃希菌的TEM、SHV、OXA型3种β-内酰胺酶.结果 52株大肠埃希菌含TEM型46株,SHV型1株,OXA型6株.其中同时含TEM型和SHV型1株以及含TEM型和OXA型5株.结论 TEM-1型广谱酶的高产是华西医院大肠埃希菌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耐药主要机制,另外本次研究首次在西南地区发现OXA-1型ESBLs,也是造成耐药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35.
目的 评价北京市小学生水痘疫苗应急接种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2007年5-7月北京市4个区(县)49起小学水痘疫情应急接种进行前瞻性观察.将应急接种前发生水痘病例的班级和同楼层或同排平房无病例班级的全体7882名学生作为观察对象;收集水痘病史、疫苗接种史、病例个案等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评价水痘疫苗应急接种保护效果.结果 水痘疫苗应急接种总体保护率为85.26%.首例水痘病例既往有疫苗接种史、疫情发现及时、病例数少、距首例病例发病时间短的水痘疫苗应急接种保护效果较好;分别对水痘疫苗应急接种前已发生病例班级和同楼层或同排平房无病例班级的应急接种效果进行分析,疫苗保护率分别为84.26%和87.06%.首例病例既往有水痘疫苗接种史的应急接种保护率分别为92.09%和93.06%,均高于首例病例既往无疫苗接种史的学校.应急接种前仅发生1例病例的疫曲接种保护率分别为83.09%和93.02%,均高于应急接种前已发生2~3例病例的学校.首例病例发病后<5 d完成消毒、隔离和应急接种等综合措施的疫苗保护率分别为86.60%和92.73%,均高于首例病例发病后<5 d完成消毒、隔离、但≥5 d完成应急接种的学校.此外,学校教室为平房、无校车或食堂、无住宿、学生间无搭伴包车或就餐的学校应急接种后疫苗保护率较高.结论 北京市小学生水痘疫苗应急接种具有较高的保护率,有利于控制水痘疫情.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探讨校院合作模式下护生个人防护安全强化培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实习的66名2017级护生为对照组,2021年实习的62名同院校2018级护生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观察组采用基于CIPP模型构建的护生个人防护技能强化培训持续提升方案,并运用BOPPPS教学法完成闭环式培训与临床实践。比较2组防护理论知识、技能考核成绩、主观培训效果。结果 观察组理论知识、技能考核成绩及主观培训效果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CIPP模型联合BOPPPS教学法构建的护生个人防护强化培训方法,能全面考虑教学现况、临床要求和学生个体能力,并能持续提升培训效果,引导护生采取恰当的防护措施、有效保障个人防护安全。  相似文献   
37.
目的:查深圳市外来未婚女工生殖健康服务需求情况,为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开展生殖健康服务工作提供重要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深圳市宝安区某厂3182名外来未婚女工作为调查对象,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结果:3182名调查对象中60.33%的女工认为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有必要开展生殖健康服务,21.02%的人认为非常必要;49.68%的未婚女工希望获得生殖健康专家的服务,41.36%的女工希望获得社康中心女医生的生殖健康服务;45%的未婚女工希望在社区健康服务中心领到避孕药具,20.08%的女工希望在自动售卖机获得;调查对象希望获得生殖健康知识有:性病、艾滋病的预防方法(25.8%)、妇幼保健知识(23.25%)、避孕节育知识(20.99%);希望提供生殖健康服务的方式为:宣传资料(30.01%)、热线电话(20.05%)、健康讲座(18.07%)、咨询(16.06%)。结论:外来未婚女工希望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开展生殖健康服务工作,为其提供形式多样、方便、有效的生殖健康服务。  相似文献   
38.
急慢性咽喉炎、急性扁桃体炎是内儿科门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发病或急或病程迁延,各个年龄组人群普遍易感,季节性不明显。在治疗方法上,一般对症疗法及普通雾化吸入疗法疗效不理想,我们采用双黄连注射液雾化吸入疗法治疗急慢性咽喉炎、急性扁桃体炎取得了症状消除快、疗程短的良好效果,特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1991年6月至1992年3月,应用双黄连注射液雾化吸入法治疗67例;男40  相似文献   
39.
北京地区吸毒人群人口学和行为学特征改变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吸毒人群的人口学特征、行为学特征及改变情况。方法:采用自填式问卷,分别在1998和2000年随机抽取某戒毒所的吸毒人群,进行纵向调查。结果:25岁以下吸毒者比例从1998年的18.7%增加到2000年的28.2%;女性吸毒者从20.5%增加到34.6%;个体经营者吸毒人数增加明显,从15.2%增加到25.9%;约50%的吸毒者为初中毕业,但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者从8.5%增加到15.1%;2000年和1998年相比未婚吸毒者从40.8%增加到53.2%;1998年和2000年分别有16.5%和11.9%的吸毒者共用注射器,57.3%的共用注射器吸毒者毒伴不固定;1998年和2000年婚外性行为的比例分别为12.5%和27.5%,婚外性行为比例有所增加,婚外性行为者平均性伴数为2个;与1998年相比,2000年吸毒者中每次性行为时使用避孕套比例有所增加,但仍有47.7%的吸毒者性行为时从来不用避孕套。结论:由于吸毒人群的大量增加,共用注射器和高危性行为仍很普遍,北京地区吸毒人群中发生HIV流行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40.
目的描述和比较北京市15岁及以上人群(以下简称成人)及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后的15年内抗体水平,为北京市乙肝疫苗接种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2013年8月至2014年2月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北京市1岁以上人群中抽取6 705人进行乙肝血清学流行病学调查,选择其中完成3针基因重组乙肝疫苗接种且没有进行加强免疫的成人和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描述和比较成人和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后15年抗-HBs阳性率和抗-HBs滴度变化。结果共纳入符合入组标准的新生儿和成人分别为463和129人。基于中国目前15~59岁人群自限性感染率估计为30%,成人接种后0~4、5~9和10~15年的抗-HBs阳性率仍可分别保持在58.6%、62.5%和48.4%,呈现平稳下降的趋势;对应的抗-HBs滴度中位数分别为288.8、120.6和62.6 m IU/m L。新生儿接种人群3个时间段的抗-HBs阳性率分别为83.3%、47.3%和43.5%;抗-HBs滴度中位数分别为71.8、8.9和6.7 m IU/m L;成人接种乙肝疫苗后5~15年的抗-HBs滴度及阳性率均高于新生儿。结论成人和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15年内可获得良好的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