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篇
  免费   8篇
医药卫生   19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原重庆市华支睾吸虫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原重庆市华支睾吸虫人群感染情况,分布范围和流行特点。方法:根据反映有华支睾吸虫确诊病例和疑似存在该病的区县随机选择调查点。用醛醚集卵法粪检华支睾吸虫卵,计数并计算克粪虫卵数;采用压碎法、压片法和人工消化法检查中间宿主的自然感染情况;检查家猫、狗、猪粪便,了解保虫宿主感染情况。结果共调查18个区县112个点23738人,人群平均感染率为4.13%,性别间无差异,以青壮年感染率最高,第一中间宿主有纹沼螺、赤豆螺,第二中间宿主有麦穗鱼、鲫鱼、草鱼,猫、狗、猪是主要保虫宿主。结论:原重庆市的华支睾吸虫病呈“点状”分布于渝西北浅丘水网地带,人畜粪便未经无害处理即用于稻田施肥和喂鱼而导致该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22.
目的了解重庆市实现消除碘缺乏病阶段目标后人群碘营养状况,为科学防治碘缺乏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1年选择重庆市西部地区的永川、璧山县和东部地区的涪陵、万州区作为监测县,以县为单位,按东、西、南、北、中抽取9个乡(镇),每个乡(镇)抽取4个村,每个村抽取10户居民食用盐。随机抽取1所小学,抽取8~10岁儿童90人采集尿样测定。用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测定尿碘,直接滴定法监测盐碘。结果共抽取居民户食盐1 440份,碘含量中位数为29.34 mg/kg;不同区县间碘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80.52,P<0.01);碘盐覆盖率、碘盐合格率、合格碘盐食用率分别为99.72%、96.73%、96.46%。共调查8~10岁儿童360份尿样,尿碘中位数为297.85μg/L;不同区县间尿碘中位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30.05,P<0.01)。360份尿碘<50μg/L者占1.11%,50~99μg/L者占6.67%,100~199μg/L者占27.78%,200~299μg/L者占31.11%,300μg/L以上者占33.33%。;尿碘构成比比较,区县间有统计学意义(χ2=39.20,P<0.01),性别、年龄间均无统计学意义(χ2性别=1.94,χ2年龄=4.28,P>0.05)。结论重庆市人群碘营养处于适宜量状态,盐碘水平存在下调的空间。  相似文献   
23.
2006年重庆市土源性线虫病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土源性线虫病流行动态及影响因素,掌握流行规律,预测流行趋势,为制订防治对策和评价防治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年龄3周岁以上的监测点居民,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一粪三检)计数检查土源性寄生虫卵,3~12周岁儿童加做透明胶纸肛拭法定性检查蛲虫卵。监测点随机抽取10户,每户采集菜园、厕所周边、庭院、厨房四类地点的土样以监测土壤污染情况。结果本次调查共粪检1019人,检出虫种有蛔虫、钩虫、鞭虫、蛲虫4种。感染者59人,感染率为5.99%。其中,蛲虫感染率最高,为14.10%,其次是蛔虫,3.53%。检测土壤43份,庭院土壤蛔虫卵检出率为63.63%,厨房检出率为9.09%,菜园地检出率54.55%,厕所检检出率为63.63%。结论重庆市人体土源性线虫病感染率呈下降态势。  相似文献   
24.
三峡库区重庆段生态环境对钉螺孳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明三峡建坝后生态环境变化对钉螺孳生的影响。方法在三峡库区重庆段,收集气象资料,实地调查库区不同环境的植被类型、土壤类型及其理化成分。结果三峡库区年均气温在16~18.7℃之间,在长江沿岸及主要支流的滩塘等环境共调查10750m^2,发现草本植物50余种。优势植被主要有双穗雀稗、白茅、马唐、狗尾巴、芒、金盏银盘等,发现钉螺喜欢食用的植物有白茅、莎草。土壤质地有砂土、砂壤、壤土、黄壤、粘土,其理化成分对钉螺孳生有一定影响。结论三峡库区重庆段生态环境适宜钉螺孳生,应加强重点环境监测。  相似文献   
25.
目的了解重庆市人群土源性寄生虫的感染状况,为防治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1982-2007年间按不同年代,且资料完善、有代表性年份的蛔虫、钩虫人群感染率调查资料进行统计,比较发展趋势。并对蛔虫、钩虫感染者与未感染者进行对照调查,用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感染与生吃蔬菜、赤脚下地劳动、年人均收入的关系。结果建国初期蛔虫、钩虫感染率最高分别达到92.9%和74.7%,2007年已分别降至23.42%和7.89%,呈稳定下降态势。病例-对照研究共调查了1180人,其中病例(感染者)425人,对照755人。蛔虫、钩虫病例对照研究结果表明,感染与生吃蔬菜、赤脚下地劳动、年人均收入密切相关。结论人群钩虫、蛔虫感染率呈下降趋势,社会经济发展、环境因素和社会因素发生改变,对促进土源性寄生虫的防治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6.
三峡库区流动人口血吸虫血清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三峡库区流动人口血吸虫血清学特征,为制定三峡库区血吸虫病防治对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8年,采用流行病学调查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在三峡库区调查流动人口的血吸虫血清感染情况.结果 调查流动人口1 416人,其血清学阳性率为3.04%,返乡人员阳性率(4.04%)高于疫区来渝人员(1.76%)(χ2=6.15,P<0.05);区县阳性率以云阳、万州、开县为最高,超过4%.血清阳性率以50岁以上组最高,为5.38%.来自非流行省未发现阳性,传播阻断省血清阳性率(1.33%)低于流行省(3.60%)(χ2=4.05,P<0.05).流动人员主要来自湖北、湖南、四川,分别占33.40%、17.44%、10.52%;血清阳性率以江西、江苏、湖北最高,均超过4%.结论 三峡库区流动人口存在血吸虫感染情况,主要来自血吸虫病流行地区,应加强外来流动人员的血吸虫病监测,防止传染源的输入.  相似文献   
27.
2007年三峡库区人群日本血吸虫病血清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掌握三峡库区当地人群抗日本血吸虫特异性抗体的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三峡库区中段6个区县的当地居民为研究对象,用统一的调查表进行个案调查,采集2~3mL静脉血,检测人群血吸虫特异性抗体(IgG).结果 本次调查3 003人,人群血吸虫抗体水平几何平均数(OD均值)为0.017 2,抗体阳性率为0.87%(26/3 003).男OD均值为0.015 9,女为0.018 3,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449,P<0.05);男抗体阳性率为0.70%,女0.9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88,P>0.05).70岁以上组OD均值最高(0.024 5),50~59岁组滴度最低(0.014 6),各年龄组OD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56,P<0.05),呈正相关(R=0.043,P<0.05);年龄组间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9.553,P>0.05).农民和学生OD均值分别为0.017 7和0.016 1,职业人群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115,P>0.05).初中和文盲OD均值较高,分别为0.018 5和0.017 3,学历人群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760,P>0.05).不同收入人群OD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62,P<0.05),明显相关(R=0.046,P<0.05),低收入者(<3 000元)与高收入者(≥3 000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28,P<0.05).耕种方式不同人群OD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8.58,P<0.05),牛耕者显著高于机耕者和人耕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饮用水不同人群OD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4.07,P<0.05),饮用河沟水者OD均值显著高于饮用井水者和自来水者(P<0.05).抗体水平全频率分布曲线均呈"L"型,OD均值小于0.04者占64.97%,4、于0.08者占92.64%.结论 三峡库区人群日本血吸虫特异性抗体水平呈非流行区人群分布特征,人群存在血吸虫病发生和流行的高危行为因素.建议进一步健全三峡库区血吸虫病监测体系,针对重点人群开展健康教育,预防和控制血吸虫病在三峡库区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28.
庞艳  吴成果  漆莉  汪清雅  张婷 《疾病监测》2021,36(2):167-171
目的 分析重庆市2014-2019年学生结核病登记病例的时空分布特征和流行趋势,为学生结核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14-2019年重庆市学生结核病登记病例数据,应用地理信息软件ArcGIS 10.3进行全局及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应用SaTScan 9.6软件探测病例的时空聚集性...  相似文献   
29.
目的了解重庆市城市与农村地区儿童的蛲虫流行特征。方法选择重庆市城区和农村各1个区县作为调查点,每个调查点按东、西、南、北、中抽取1个乡镇(街道),每个乡镇(街道)抽取150名3~12岁儿童,每个点750名以上。采用圆底试管透明胶纸肛拭法,定性检查蛲虫卵。分析比较城市和农村地区儿童蛲虫感染率差异。结果重庆市儿童蛲虫感染率为6.85%,城市(2.14%)低于农村地区(12.13%)(χ2=62.14,P〈0.01)。城市及农村儿童的性别间比较,蛲虫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城市=0.21,χ2农村=1.32,P均〉0.05);同一性别间,城市与农村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城市、农村不同年龄组间儿童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城市=12.65,χ2农村=34.22,P均〈0.01);在同一年龄组间比较,除11~岁组外,其他年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城市各个年龄段儿童蛲虫感染率变动不大(χ2趋势=0.89,P〉0.05);农村儿童感染率趋势随年龄的增加而降低(χ2趋势=3.36,P〈0.01)。结论重庆市城市与农村儿童蛲虫感染具有不同特征,应针对不同地区、不同人群采取适宜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0.
目的了解重庆市血吸虫病潜在流行区血吸虫病潜在流行因素,为血吸虫病潜在流行区提供预警信息,防止钉螺的扩散与血吸虫病疫情的传播。方法在三峡库区中段万州和支流上游开县设立固定监测点和流动监测点,调查当地居民、流动人口及家畜的血吸虫感染情况;在固定危险地带和流动可疑环境开展输入性钉螺调查。采用ELISA方法检测人群血清血吸虫抗体情况。结果 2个监测点共调查当地居民2006人,血清阳性率为1.50%(30/2006),开县血清阳性率高于万州(2.29%vs0.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6,P〈0.01)。调查流动人员1970人,血清阳性率为2.39%,返乡人员血清阳性率高于疫区来渝人员(2.92%vs0.26%)(χ2=9.54,P〈0.01),万州区的流动人员阳性率高于开县(3.61%vs1.32%)(χ2=11.03,P〈0.01)。监测点未发现从血吸虫病流行区引进的家畜,检测当地的牛和羊血清均为阴性。固定监测和流动监测分别调查133875、545530m2,未发现钉螺。结论重庆市血吸虫病潜在流行区存在血吸虫病传播的危险因素,应加强潜在流行区的传染源监测和管理,防止钉螺输入潜在流行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