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191篇
医药卫生   307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91.
目的 探讨退休人群的社会经济地位与心血管疾病患病的关系。方法 选取上海市9 943名≥50岁已退休社区居民的调查数据,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统计分析方法,分别描述文化程度、 婚姻状况、 家庭年收入与高血压、 冠心病、 脑卒中患病的相关性,并构建社会经济地位复合指标,探讨不同社会经济地位社区人群的心血管疾病患病风险。结果 调整年龄后,社会经济地位对研究对象心血管疾病患病存在影响。文化程度较低女性 (高中、 初中、 小学及以下) 患高血压的风险增大,OR值分别为1.08 (95%CI: 0.89~1.30)、 1.26 (95%CI: 1.05~1.51)、 1.34 (95%CI: 1.08~1.65),而男性的OR值分别为0.72 (95%CI: 0.59~0.87)、 0.78 (95%CI: 0.64~0.94)、0.70 (95%CI:0.52~0.92)。研究对象家庭年收入越高,心血管疾病患病风险越大。男性研究对象心血管疾病患病风险随着社会经济地位的降低而减小。相对于高社会经济地位,中及低社会经济地位男性研究对象患高血压的风险OR值分别为0.72 (95%CI: 0.61~ 0.84)、 0.70 (95%CI: 0.57~0.87),在女性中则无显著变化。未发现研究对象的婚姻状况与心血管疾病患病之间存在显著关系。结论 不同社会经济地位人群心血管疾病患病的风险具有差异,应开展有针对性的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292.
目的:了解杭州市企业职工健康认知及行为现状,分析认知对行为的影响,揭示阻碍行为的原因。方法:对杭州市城区的12家企事业单位2066名在职职工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企业职工对多食蔬菜、多食水果、低脂饮食、低糖饮食、低盐饮食、规律性运动有利于健康的知晓率分别为91.6%、91.6%、79.7%、80.3%、78.8%、61.9%,对吸烟危害健康的知晓率为81.1%;上述6项健康行为率及吸烟率分别为66.7%、48.6%、88.7%、80.3%、83.8%、33.9Vo、25.2%;认可(下称知晓)“主动多食蔬菜、水果,规律性运动及戒烟有利于健康”的人群健康行为率高于不认可或不确定组人群,而知晓“少食低脂、低糖、低盐食物有利于健康”的人群健康行为率与不认可或不确定组人群间尚无统计学差异;自报阻碍多食水果、蔬菜,体育锻炼及戒烟的首要原因分别为“价格贵”、“没时间”、“戒烟太难”。结论:杭州企业职工健康认知高低不等,“规律性运动有利于健康”的认识相对不足;经常性摄人蔬菜、水果及规律性运动的率偏低;正确的健康认知在促进“多食蔬菜、水果、坚持规律性运动及减少吸烟”等健康行为发生方面作用明显;“价格”、“时间”及“戒烟太难”可能为阻碍多食水果、蔬菜,规律性运动及戒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93.
目的:了解中国30~79岁成人抑郁障碍与冠心病及脑卒中之间的关联。方法: 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于2004年至2008年在全国10个项目地区开展基线调查,收集了512 891名调查对象的人口社会学特征、行为生活方式、常见慢性疾病史及其家族史,以及通过WHO简版复合性国际诊断访谈表(composite international diagnostic interview-short form,CIDI-SF)诊断12个月内抑郁发作(major depressive episodes,MDE)情况。体格检查获得的身高和体重用来计算调查对象的体质指数,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比较不同MDE状态之间的基本特征,通过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不同抑郁状态与冠心病、脑卒中之间的比值比(OR)及其95%可信区间(95% CI)。结果: 共有3 281人(0.6%)在12个月内抑郁发作,15 472人(3.0%)自报患有冠心病,8 884人(1.7%)自报患有脑卒中。抑郁障碍与冠心病和脑卒中患病风险升高有关,年龄和性别调整后的OR值及其95%CI分别为1.80(1.53~2.12)和2.53(2.09~3.05),进一步调整其他潜在混杂因素后,抑郁障碍与冠心病和脑卒中的OR值分别为1.83(1.54~2.18)和2.19(1.79~2.69),此外,性别和抑郁障碍与脑卒中患病风险的关联存在交互作用(P=0.013),在两者联合分析中发现,男性MDE患者的脑卒中患病风险最高(OR=5.02,95% CI=3.70~6.82)。结论: 中国成人抑郁障碍与冠心病和脑卒中患病风险升高可能有关,但需要在前瞻性研究中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294.
目的 了解杭州市城区初中生体力活动行为与认知情况.方法 选取杭州市4549名城区初中生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了解初中生校内外体力活动、静态活动和对体力活动的看法.结果 4549名初中生中仅7.50%每天体力活动时间≥60 min.初中生每日校外做作业约2h,周末约3h,其他坐着活动的时间每日≥30 min和周末约2h的比例最高.初中生每天60 min参加体力活动保持健康的知晓率仅为24.63%,不同年级和性别的学生对体力活动作用的认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杭州市城区初中生仍然缺乏体力活动和相关知识,应开展干预活动促进其体力活动的水平.  相似文献   
295.
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研究方法和调查对象的基线特征   总被引:20,自引:18,他引:2  
目的 探讨环境、个体生活方式、体格和生化指标以及遗传易感性等因素对中国成年人主要慢性病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 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为一项建立有生物样本库的超大型前瞻性队列研究.2004-2008年在城市和农村各5个地区开展基线调查,包括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血液样本采集.2008年对随机抽取5%的队列成员进行第一次重复调查.通过常规和定向监测对队列成员进行长期全死因监测和四类主要慢性病的发病监测,并从全民医疗保险数据库获取个体全病种入院诊疗信息.结果 基线调查共入选30~79(平均51.5)岁512 891名对象.其中男性占41.0%,农村人群占55.9%.队列人群男女性现在吸烟率分别为61.3%和2.4%;男性过去一年中每周至少一次饮酒率为33.4%,女性为2.1%;超重肥胖(BMI≥24.0 kg/m2)率,男性为41.8%,女性为45.3%;调查时SBP≥140 mm Hg或DBP≥90 mm Hg(1 mm Hg=1.33 kPa)的比例男性为32.2%,女性为30.2%.不同年龄、性别和地区各主要调查指标均有差异.结论 中国不同地区、年龄、性别及出生年代人群具有不同的慢性病暴露谱.  相似文献   
296.
共病高发于老年群体,可显著降低个人生活质量,增加疾病治疗、管理的难度和开支。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共病逐渐成为居民健康的主要威胁。已有研究显示某些疾病因共享危险因素致病通路常聚集出现,心血管代谢性共病是其中最为常见和稳定的共病模式之一。促进健康生活方式是健康管理和疾病管理的重要手段,其对单一心血管代谢性疾病发病风险的保护效力已被大量研究证实。近年来研究者开始探索生活方式与心血管代谢性共病之间的关联。本文就心血管代谢性共病的定义、流行分布和共病机制以及综合生活方式与心血管代谢性共病间关联的前瞻性研究证据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97.
  目的  描述2008-2018年北京市城区年龄≥20岁体检人群不健康饮食的长期变化趋势,为人群膳食干预提供证据。  方法  以2008-2018年在北京美兆健康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人群为研究对象,采用半定量食物频率问卷进行膳食调查,获得北京市城市居民部分不健康饮食信息,包括含糖饮料、油炸类、腌制类食物、方便面及酱油等含盐佐料的日均摄入量,采取Meta回归分析描述其时间变化趋势。  结果  共纳入232 702人次,经性别和年龄标化后,2008-2018年北京城市居民油炸类食物的日均摄入量呈上升趋势,上升幅度为0.23 g/年(P < 0.001);方便面的日均摄入量呈下降趋势,下降幅度为0.26 g/年(P < 0.001);含糖饮料和腌制食物摄入量有下降趋势(均有P < 0.05),酱油等含盐佐料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73),除腌制类食物上述趋势在男女性中均表现为低年龄组变化趋势更明显(均有P < 0.05)。  结论  2008-2018年,北京城市居民不健康饮食摄入存在长期变化趋势,且以年轻人变化更为明显,提示了人群膳食干预的重点。  相似文献   
298.
目的 基于2008-2018年北京市城区年龄≥18岁人群的体检资料,探究睡眠时长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之间的关联。方法 利用北京美兆体检中心2008-2018年体检资料,采取横断面调查研究,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探究睡眠时长与NAFLD患病之间的关联,并进一步分析不同亚人群中睡眠时长与NAFLD的关联。结果 共纳入77 697名体检对象,年龄为(40.7±11.7)岁,短睡眠时长(<6 h)与长睡眠时长(≥8 h)分别占12.7%与7.0%,NAFLD的超声检出率为37.6%。调整潜在混杂因素后,短睡眠时长和长睡眠时长与正常睡眠时长的体检对象相比患有NAFLD的OR值分别为1.08(95%CI:1.03~1.14,P=0.003)和0.88(95%CI:0.82~0.95,P<0.001),且短睡眠时长与NAFLD的关联在男性(P交互<0.05)及18~<30岁、30~<40岁的人群中(P交互<0.001)更为...  相似文献   
299.
大型前瞻性人群队列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9,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300.
嵌合染色体变异(mCA)指体细胞突变大规模发生在染色体上使体内有多种核型细胞系的现象, 被视为人类衰老表型之一。mCA与血液系统癌症、心脑血管疾病等多种慢性病存在关联, 但mCA自身的遗传基础(遗传易感位点等)尚在探索。本文对基于大型人群的常染色体mCA、性染色体mCA[Y染色体嵌合缺失(mLOY)和X染色体嵌合缺失(mLOX)]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进行综述。其中, 常染色体mCA研究发现的遗传易感位点多与拷贝数中性杂合性缺失类型关联;性染色体mCA的研究多聚焦于嵌合缺失突变, mLOY遗传易感位点数目较多(最多达156个), 而mLOX遗传易感位点数目则较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