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2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3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01.
[目的]探讨显微内窥镜后路椎间盘手术系统(MED)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应用、手术适应症和临床早期效果.[方法]通过术中C形臂X线机定位,后期采用术前摄腰椎正、侧位X线片定位,在局部麻醉或浅硬膜外麻醉下于腰部后旁正中做一长约1.5 cm的小切口,置入内窥镜于电视监视下用特制微型骨刀凿去部分椎板、增生内聚的关节突、肥厚的黄韧带、突出的椎间盘髓核组织、钙化的后纵韧带,彻底解除硬脊膜及神经根周围的压迫.[结果]82例获随访,时间3~40个月,平均7个月,按照Nakai评价标准:优65例,良6例,可8例,差2例.优良率86.6%.[结论]MED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在神经根充分减压的前提下,能尽可能保持脊柱的稳定性,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且较安全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2.
急性心肌梗塞(AMI)是冠心病严重的临床类型,是因冠状动脉急性闭塞,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心肌持久而严重的缺血导致心肌坏死,治疗的根本在于早期恢复已经闭塞的冠状动脉血流。20世纪60年代前,AMI治疗多为对症处理,住院病死率高达20%~30%。静脉溶栓是指将溶解血栓的药物从静脉内输入溶解冠状动脉的血栓,  相似文献   
103.
低血压是血液透析(HD)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可高达25%~40%。低血压状态的透析患者在治疗期间常出现不耐受,导致治疗终止,直接影响患者透析质量。因此如何防治透析中低血压,尤其是通常措施治疗无效的顽固性低血压,成为长期透析能否进行的关键环节。我们对15例透析中并发顽固性低血压的患者使用参附注射液治疗,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研究在无血清无饲养层条件下小鼠胚胎干细胞的培养方法,为最终建立无血清无饲养层培养系统打下基础.方法 比较小鼠胚胎于细胞ES-S8株在无血清培养体系和有血清培养体系中的生长情况,分析ES-S8细胞克隆形成效率,测定其生长速度;然后在撤去血清和饲养层的条件下培养ES-S8细胞,进行AKP染色和表面标记物SSEA-1免疫荧光检测.结果 ES-S8细胞在无血清培养条件下细胞生长速度减缓,克隆形成率降低,但AKP染色、SSEA-1免疫荧光均显阳性;在无血清无饲养层条件下ES-S8细胞培养仍能形成克隆,且AKP染色、SSEA-1免疫荧光均显阳性.结论 研究表明ES-S8细胞能够在无血清无饲养层的培养条件下生长,保持其良好的未分化特性.  相似文献   
105.
背景:羟基丁酸-羟基戊酸纳米纤维材料促进骨组织再生的体内实验研究较少,且研究结果有争论。 目的:观察羟基丁酸-羟基戊酸纳米纤维材料修复骨缺损的能力。 方法:随机选取45只新西兰兔,制备单侧胫骨中上段骨缺损模型,随机均分为3组,实验组植入羟基丁酸-羟基戊酸纳米纤维材料,对照组植入β-磷酸三钙人工骨,空白组不植入任何材料。在术后相应时间段分别进行X射线摄片,组织学检查,扫描电镜观察其成骨能力、生物降解性、生物相容性等指标。 结果与结论:术后4~8周,实验组骨缺损植入材料处片状密度增强,截骨两端骨质向缺损区生长,骨皮质不连续,仍见骨性缺损,术后8~12周,新生皮质骨与宿主皮质骨自然连接,骨缺损完全修复。术后4,8周,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新生骨的形成及修复骨缺损方面相差不明显(P > 0.05),12周时,实验组具备更好的成骨能力,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结果可见羟基丁酸-羟基戊酸纳米纤维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骨传导性,是一种良好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106.
微创后路胸腰椎骨折内固定1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胸腰椎骨折是临床常见外伤之一,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前路椎体融合内固定术是治疗此类创伤的主要手段.笔者摸索出一种微创后路内固定术式,并于2003年4月~2005年4月对常规需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的部分患者实施该手术,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7.
高锋  严怀宁  周珊珊  潘永飞  叶荣  段艳伟 《武警医学》2006,17(6):457-457,F0004
1病例资料患者,男,19岁,发现左跟骨内侧肿块8月,无明显诱因及自觉症状,肿块呈缓慢增大,此次偶因左足滑入排水管道受伤,当即肿块迅速增大,疼痛难忍,来院急诊。查体可见左跟骨内侧一4 cm×4 cm左右半球形隆起,色泽青紫晦暗,质韧,局部张力较大(图1),急诊行肿块穿刺抽出血性液体约2ml,张力无明显降低,局麻下作肿块切开减压,引流出鱼肉状物约8 ml,标本送病理提示:梭形细胞瘤,倾向恶性。X线摄片:左足跟内侧见大片状钙化灶,局部软组织肿胀,周围骨质未见明显骨性病变。双足CT:左足跟内侧软组织内见团块状阴影,密度不均,其中可见大面积钙化灶,与骨…  相似文献   
108.
叶荣 《热带医学杂志》2005,5(3):364-365
目的探索性病患者的分布特征及传播因素,提供防治依据。方法应用统计学方法对韶关市收治的部分性病住院患者进行分析。结果患者最小年龄为1岁,最大的为64岁,平均年龄33岁,以20、30岁组比重大,占病例数77.61%;职业以工人、农民为主。传播因素中男性以性乱传播为主,女性则以家庭配偶传播为主,不同年龄患者的传播因素各异,<10岁者为家庭传播,>10岁组为性乱传播,其余各年龄组不同因素均占一定比例。患者中诊断为淋病的多见于男性,诊断为尖锐湿疣的多见于女性。结论性传播疾病的主要因素为性乱并通过家庭配偶传播。  相似文献   
109.
110.
目的:探讨骨盆外固定支架及早期康复训练在骨盆骨折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4年1月武警江苏总队南京医院骨科收治的应用骨盆外固定支架治疗的骨盆骨折患者66例。结果66例患者术后骨折复位质量按Matta 标准评定:优42例,良16例,可4例,差4例,优良率87.9%。末次随访 Majeed 评分:优39例,良15例,可9例,差3例,优良率81.8%。结论骨盆外固定支架可单独应用于骨盆 Tile A2及 B1、B2型骨折;对于有合并伤的不稳定型骨盆骨折,Tile B3或者 C 型骨折的急诊临时固定,可有效促进患者病情的恢复。康复训练对于骨盆骨折外固定支架治疗是非常必要的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