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2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吡拉西坦注射液治疗急性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病毒性脑炎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联合治疗组应用依达拉奉30mg,bid,共7d,联合吡拉西坦注射液20g,bid,共7d,其余治疗与对照组相同。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进行症状所需恢复时间、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结果两组治疗后2周与治疗前比较神经功能评分均有明显改善,对照组改善幅度不如治疗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73.3%,、恢复所需时间分别为6d、9d。结论依达拉奉联合吡拉西坦注射液治疗急性病毒性脑炎,对脑组织有显著保护作用,能促进脑功能恢复,无副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强化、序贯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3年6月来自本院神经内科就诊的100例脑梗死患者入组,患者均在发病后24小时内入院并符合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诊断,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50例,对照组50例,治疗组加用阿托伐他汀钙40mg,口服,每天一次,强化治疗14天后,改20mg,口服,序贯治疗21天。对照组不使用阿托伐他汀钙。两组患者的活血化瘀、抗血小板聚集、脑细胞代谢等神经科治疗药物、康复方案相同,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5周进行NIHSS(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ofdailylivingADL)量表评分以及改良Rankinj量表(ModifiedRankinScale,MRS)评分,进行效疗评定。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NIHSS评分、ADL评分、改良Rankinj量表评分均有明显降低,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强化、序贯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脑梗死有显著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大面积脑梗塞后脑水肿的变化特点及治疗反应。脑水肿无创监测的可行性。方法:应用BORN~BE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护仪监测15例大面积脑梗塞患者。观察双侧大脑半球脑电阻抗(CEI)扰动系数的变化,同时设定无颅脑疾患患者为对照组比较分析。钡5定脑梗死面积及周围水肿病灶性面积,了解其与病侧CEI扰动系数相关性。结果:大面积脑梗塞患者急性期病灶侧CEI扰动系数均高于健侧P〈0.0005。对照组患者双侧CEI扰动系数对称P〉0.05。起病24小时脑梗塞患者的病侧CEI扰动系数与病灶体积正相关(r=0.8496,P〈0.01)。给予甘露醇后约0.5小时扰动系数开始下降,脑水肿改善,2—3小时后脑水肿下降最明显,5—6小时接近用药前。结论:(1)无创脑电阻抗扰动系数可反映脑水肿动态变化特点。(2)可及时敏感的发现大面积脑梗塞后早期脑水肿。(3)可指导和评价脑水肿的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浆交换、大剂量免疫球蛋白治疗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血浆交换、大剂量免疫球蛋白治疗住院经临床表现和脑脊液等检查确诊为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8例患者。结果 8例病人治疗1个月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00%,四肢肌力恢复到5级,能独立生活,基本治愈;使用呼吸机时间为7d,恢复到独自行走时间为25d。结论 血浆交换联合大剂量免疫球蛋白治疗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可迅速清除血浆中的抗体和免疫复合物等有害物质、减轻或阻断免疫损伤,中和抗原和调节免疫功能,减轻神经髓鞘的中毒性损害,促进髓鞘的修复、再生,促进神经功能康复,提高抢救成功率。缩短使用人工呼吸机的时间,病人恢复独立行走所需时间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强化、序贯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6月~2013年6月来自本院神经内科10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加用阿托伐他汀钙40 mg,口服,每天一次,强化治疗14天后,改20 mg,口服,序贯治疗21天。对照组不使用阿托伐他汀钙。两组患者的活血化瘀、抗血小板聚集、脑细胞代谢等神经科治疗药物、康复方案相同,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5周进行NIHS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以及改良Rankinj评分,并进行效疗评定。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NIHSS评分、ADL评分和改良Rankinj评分均有明显降低,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88.0%,显著高于对照组(4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946,P〈0.05)。结论强化、序贯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有显著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了解美德市人民医院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情况及一般规律.方法 对本院2006年6月至2010年6月上报的263例ADR报告,按患者的年龄、性别、给药途径、药品类别、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63例ADR报告中涉及的药品共10类48种,其中抗微生物药引发的ADR最多,有121例(占46%);其次是中药注射剂38例(占14.4%);静脉给药引发的ADR例数最多,有191例(占72.6%);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有103例(占39.2%).结论 临床应重视和加强ADR监测和上报工作,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8.
男,73岁,突发神志模糊,说话不清,伴呕吐7小时于99年3月1日入院。入院后立即行头颅CT扫描,CT诊断右顶叶脑出血,脑干模死。当即予以脱水、止血、降依压、营养脑细胞,吸氧等抢救措施,但病情未能得到控制,且是进行性加重,于3月5日患者出现双侧瞳孔大小不等(左1.smm,右  相似文献   
19.
临床资料:误诊的9例垂体瘤患者;男3例、女6例,年龄28-43岁,平均年龄34岁。误诊为偏头痛1例;甲亢2例、溢乳———闭经症1例;月经失调1例;神经官能症1例;神经衰弱症1例;皮质醇增多症1例;神经衰弱症伴近视屈光不正1例。临床症状、体征出现后误诊...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脑卒中吞咽障碍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方法:对98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护理措施,观察早期康复护理效果。结果:治愈32例,显效43例,有效17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3.88%。结论:早期康复护理能提高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