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59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1.
本文测定了30例正常人及90例糖尿病患者血清8种元素水平,结果糖尿病患者血清镁、磷、锌、铁、铬降低。同时我们还探讨了这些元素与糖尿病慢性病变的关系,结果显示有糖尿病性视网膜、肾及末梢神经病变者血清镁、铁降低、铜增高。对研究糖尿病的发病机理、指导治疗、防止、延迟或减轻慢性病变的发生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凋亡基因Bcl/Bax与高脂饮食诱导大鼠的胰岛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应用TUNEL法检测高脂饮食诱导的大鼠胰岛细胞凋亡率,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bcl-2、bax的mRNA的表达.结果 高脂饮食使大鼠胰岛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胰岛细胞凋亡过程中,诱导凋亡基因bax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抵抗凋亡基因bcl-2 mRNA表达水平明显下降.结论 高脂饮食可能通过诱导胰岛细胞凋亡导致或加重糖尿病,其中bcl-2/bax mRNA表达比率变化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血压控制及影响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住院2型糖尿病(T2DM)患者短期血压控制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169例伴发高血压的T2DM患者给予降压等综合治疗,以出院时血压130/80 mmHg(1 mmHg=0.133 kPa)为界限分为达标组(97例)及未达标组(72例),比较2组入院时临床及实验室指标,并通过回归分析观察各种因素对出院时平均动脉压(MAP)水平的影响.结果:全组T2DM入院时收缩压(SBP)为(143±15)mmHg,舒张压(DBP)为(78±8)mmHg,控制达标率仅17.8%;出院时血压达标率57.4%,降压药物种类平均增加0.8种.未达标组患者入院时SBP[(151±15)∶(137±12)mmHg,P<0.01]、DBP[(80±9)∶(77±7)mmHg, P<0.01]均高于达标组,且TC及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显著升高.回归分析显示MAP与入院时SBP、DBP、TC及高血压病程显著正相关,与年龄呈负相关;MAP与UAE显著正相关(r=0.303, P<0.01).并发糖尿病肾病(DN)患者随UAE增多而SBP显著升高,大量蛋白尿者需要多种降压药物联合且血压难以控制.结论:T2DM患者门诊血压控制达标率低,住院短期治疗明显改善了血压控制水平;住院T2DM患者血压控制受入院时血压水平、高血压病程、高胆固醇血症、高UAE等因素影响;UAE增加可能是并发DN患者血压难以控制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在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中,对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胱抑素(CysC)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本院门诊85例早期D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使用替米沙坦治疗,对照组予尼群地平,两组均给予胰岛素控制血糖,进行12周临床观察,比较两组血压、血脂、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hsCRP及Cys C的变化。结果:两组在治疗前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经过12周的治疗,两组UAER、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HbA1c、hsCRP、CysC和血压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好转(P〈0.01);而治疗组的UAER、TC、HDL-C、LDL-C、hsCRP及CysC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替米沙坦治疗早期DN,能有效改善hsCRP、CysC及减少UAER,可能对延缓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进展有益。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适量胃肠补液治疗非酮症高渗性糖尿病昏迷(NHDC)的作用。方法 采用适量胃肠补液配合静脉滴注小剂量胰岛素治疗30例NHDC患者。结果 头24小时净入量占预计失液量的50%,其中胃肠道入液量占60%,静脉入液占40%。30例患者各顶生化指标于24小时内恢复正常,脱水症状在24小时内得到改善,2~3天内基本纠正,全部患者均无发生脑水肿、肺水肿及溶血表现。结论 适量胃肠补液治疗更有利于NHDC患者脏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胶体溶液在糖尿病急性代谢紊乱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上云  劳干诚 《新医学》2004,35(3):189-190,F003
补液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DKA)及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综合征(hyperosmolar nonketotic diabetic syndrome,HNDS)等急性代谢紊乱治疗中的关键环节。一直以来,人们往往以晶体溶液纠正DKA及HNDS循环血容量不足为主。随着对糖尿病急性代谢紊乱的病理生理过程的进一步认识,胶体溶液在纠正糖尿病急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脂饮食对大鼠胰岛细胞凋亡的影响和机制。方法:20只雄性Wister大鼠,随机分两组,其中对照组给予普通大鼠饲料,实验组给予含混合油脂的高脂饲料。10周后抽血并测定血糖、胰岛素、甘油三酯、胆固醇后取胰腺,并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大鼠胰导细胞中的细胞凋亡率,观察两组对大鼠胰导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高脂饮食组较对照组血脂升高,胰岛细胞凋亡率高于对照组。结论:高脂饮食明显影响大鼠血脂水平,高脂饮食使胰岛细胞凋亡率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初步探讨胰岛素抵抗的Zucker肥胖大鼠(ZF鼠)及嘌呤霉素(PA)诱导的肾病综合征(DN)大鼠高脂联素(ADPN)血症的产生机制。方法:8周龄肥胖Zucker大鼠(ZF大鼠)正常饮食4周,及Wistar大鼠腹腔注射PA后10 d留取血、24 h尿标本,检测血脂系列、ADPN、白蛋白(ALB)及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并行多次取样的静脉糖耐量试验(FSIVGTT),根据Bergman微小模型法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SI)及葡萄糖效应指数(SG);留取大鼠附睾白色脂肪组织称重。分析ADPN与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ZF大鼠及PA注射大鼠ADPN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7.44±1.23)mg/L vs (2.44±0.33)mg/L及(8.64±0.88)mg/L vs (2.95±0.46)mg/L, P<0.0)]。ZF大鼠SI、SG显著降低且与ADPN负相关;DN大鼠SI、SG与对照鼠比较无明显变化,且与ADPN无相关性。两种大鼠模型均有明显高脂血症并与ADPN正相关。ZF鼠及DN鼠尿白蛋白排泄显著增多[(64.8±14.2) mg/24 h vs (14.9±14.6)mg/24 h及(275.1±64.5)mg/24 h vs (15.4± 4.5)mg/24 h, P<0.01]且与ADPN显著正相关。ZF大鼠白色脂肪比例高于对照鼠,但与ADPN升高水平不成比例,DN大鼠白色脂肪组织无增多。两种大鼠肌酐清除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别。结论:ZF大鼠及PA注射鼠呈高ADPN血症,胰岛素敏感性与ADPN无关;两种大鼠UAER明显升高可能是高ADPN血症发生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补液疗法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患者液体平衡的影响。方法将72例DKA患者按是否出现多尿分为多尿组(PU组,n=18)及非多尿组(NPU组,n=54)。记录2组的临床资料及生化指标,比较2组在治疗初期、治疗后期静脉及胃肠补液量、DKA纠正前后的电解质变化。结果 PU组的年龄及病程显著低于NPU组(P<0.05),2组的生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U组在治疗初期、治疗后期的胃肠补液量较NPU组明显增多(P<0.01)。PU组的血钠水平在DKA纠正后更低(P<0.05)。结论在补液治疗DKA的过程中,应密切观察尿量,根据失水和血钠情况及时调整补液的种类及补液量。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20.
病历摘要 患者男,36岁.因疲倦、乏力、多尿、体重下降、性欲减退2个月余,于2000年6月4日入院.患者于2个月余前开始自觉疲倦,全身乏力.渐出现口渴、多饮,夜尿2~3次/晚,尿量增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