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17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31.
目的动态观察弓形虫可溶性速殖子抗原(soluble tachyzoite antigen,STAg)滴鼻和皮下免疫小鼠诱导的黏膜免疫和系统免疫应答。方法6周龄BALB/c小鼠90只随机分为3组,分别以20μg STAg滴鼻或皮下注射免疫小鼠2次,间隔2周,对照组不做处理。末次免疫后1、2、3、4和5周,每组随机处死6只小鼠。ELISA法测定小肠冲洗液sI-gA和血清IgG,分离并计数小肠上皮内淋巴细胞(intraepithelial lymphocyte,IEL)和脾淋巴细胞。结果对照组小鼠小肠冲洗液sIgA水平和IEL数及血清IgG水平和脾淋巴细胞数均维持在较低水平。滴鼻免疫组小鼠小肠冲洗液sIgA水平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sIgA=10.074,FIEL=14.747,P0.01),其中第5周sIgA水平、第2~5周IEL数量与皮下免疫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sIgA=7.862,FIEL=9.807,P0.05)。皮下免疫组小鼠血清IgG水平和脾淋巴细胞数均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gG=8.207,F脾细胞=11.209,P0.05),第5周脾淋巴细胞数与滴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826,P0.05)。结论20μg STAg滴鼻免疫小鼠诱导的黏膜免疫应答水平优于同剂量的皮下免疫,同时也诱导了较高水平的系统免疫应答。皮下免疫可诱导较高水平的系统免疫应答,但其诱导的黏膜免疫应答较弱。  相似文献   
32.
rTgPrx蛋白滴鼻免疫小鼠抗弓形虫感染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重组弓形虫过氧化物还原蛋白(rTgPrx)滴鼻免疫小鼠诱导的免疫应答及抗弓形虫感染作用。方法6周龄BALB/c小鼠75只,随机分为5组,实验组分别用10,20,30,40μg rTgPrx〔溶于20μL磷酸盐缓冲液(PBS)中〕滴鼻免疫小鼠3次,各间隔2周;对照组用等量磷酸盐缓冲液;末次免疫后14 d,用1×104个速殖子/只灌胃攻击全部小鼠;攻击后30 d,眼静脉丛采血,颈椎脱臼处死小鼠,ELISA检测血清IgG和肠液IgA,分离并计数肠上皮内淋巴细胞(IEL)和脾淋巴细胞,分离并计数肝、脑组织内弓形虫速殖子。结果40μg rTgPrx组血清IgG、IEL及脾淋巴细胞数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40μg组肝、脑组织内虫荷(速殖子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及10,20和30μg组(P0.05)。结论rTgPrx滴鼻免疫小鼠可诱导黏膜部位和系统免疫应答和抗弓形虫感染作用,40μg组的免疫保护作用优于其他剂量组。  相似文献   
33.
刘美娜  马建 《天津中医药》2017,34(6):377-37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伴继发性甲状腺旁腺功能亢进骨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6月收治的8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伴继发性甲旁亢骨病临床稳定期患者,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进行补钙,纠正酸中毒和水、电解质紊乱,降低血磷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补肾健骨方药进行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3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甲状旁腺素、碱性磷酸酶、钙、磷、血清肌酐、血尿素氮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血清钙水平及总体症状明显改善,观察组血清钙水平较对照组升高,血磷水平较对照组降低,总体症状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西药基础上配合补肾健骨方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可以有效升高血清钙以及降低血磷水平,改善患者的整体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4.
NICU导管相关感染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调查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疗装置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及病原蒲的分布特点.方法 收集2002年1月-2007年12月248例入住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NICU,并接受气管插管及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导管装置相关感染发生的百分率和导管相关感染的感染率、病原菌种类和特点.结果 248例患儿中,侵入性操作相关感染141例次(56.9%);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感染染为66.9%或64.9/1000通气日,导管相关血源感染为7.7%或5.8/1000置管日.置管时间和多种侵入性操作是导管相关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导管相关感染的病原菌以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占29.4%),其次分别为肺炎克雷伯杆菌(14.7%,ESBL为主)、铜绿假单胞菌(8.6%)、金黄色葡萄球菌(8.0%)、阴沟肠杆菌(8.0%).结论 NICU导管相关感染尤其足呼吸机相关肺炎的感染率高,病原菌多为耐药菌,需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进一步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5.
目的 利用乳腺癌治疗质量评价指标中的结局指标及综合得分,分析病例组合对医生治疗质量排序影响,探讨有效的治疗质量排序方法,为医生绩效考核及职称评定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浸润性乳腺癌病例数据,计算乳腺癌术后复发率,利用9个治疗质量评价指标计算治疗质量综合得分,建立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分别进行调整和未调整病例组合的logistic回归分析,估计医生治疗质量的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依次进行排序并计算排名可靠性。结果 本研究共收集18位医生,1197例治疗患者,乳腺癌术后平均复发率为5%,治疗质量综合得分均值为0.5689。经病例组合因素校正后,医生治疗质量排序发生变化,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的估计系数减小;术后复发率的固定效应模型排序上升率为44.44%,随机效应模型的排序上升率为33.33%,综合得分的固定效应模型排序上升率为38.89%,随机效应模型中排序上升率为27.78%。术后复发率的排名可靠性为0.6078,综合得分的排名可靠性为0.7001。结论 在乳腺癌治疗质量评价中,病例组合因素不可忽略,需利用模型进行病例组合校正,可以更公平地比较医生治疗质量的差异;本研究提示选择治疗...  相似文献   
36.
目的 分析2011—2017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治疗质量评价指标使用率变化趋势;计算急性心肌梗死治疗质量综合得分,获得综合质量变化趋势及变异,为改善STEMI治疗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STEMI治疗指南Ⅰ类推荐的STEMI治疗质量评价指标12项,提取单病种监测系统中STEMI患者的数据;计算STE...  相似文献   
37.
目的 基于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eighted gene co-expression network analysis,WGCNA)方法识别IgG介导的西红柿不耐受相关蛋白质共表达模块及枢纽蛋白,为其发生机制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IgG介导的西红柿不耐受患者及健康对照血清样本,使用DIA全扫描蛋白质组学定性定量技...  相似文献   
38.
目的分析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IA)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该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995年2月至2004年9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收治的93例全身型JIA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资料。结果93例患儿均有发热,其中不规则发热59例,弛张热34例;皮疹59例(63.4%);常见临床症状为疲乏、纳差、体重下降、面色苍白;关节痛以大关节为多见,累及关节由多到少依次为:膝、肘、踝、腕、掌指、髋关节、全身大关节、髂关节;淋巴结肿大46例(49.5%);肝和(或)脾肿大38例(40.9%)。实验室检查结果:白细胞总数≥10×109/L80例,轻中度贫血34例(37.7%),多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沉增快85例(占94.4%);C反应蛋白(CRP)检测87例,升高79例(占90.8%);行血清免疫球蛋白IgG检查83例,升高55例,IgA升高34例IgM升高42例;行CD+3、CD+4、CD+8、CD+4/CD+8比值测定41例,CD+3(0.65±0.12),CD+4(0.33±0.09),CD8(0.27±0.09)%,CD+4/CD+8比值为(1.38±0.49),与正常对照组相比,t检验示CD3:P>0.05,CD+4、CD+8及CD+4/CD+8比值P值均<0.01。34例行血清铁蛋白检查,升高18例(占47.8%);心电图检查70例,异常44例(占62.6%);行病变关节X线检查26例,异常5例;类风湿因子检查90例,88例阴性,2例阳性。结论全身型JIA临床表现多样化,发热、大关节痛、皮疹、疲乏、纳差等常见。肝、脾和淋巴结肿大,血沉和CRP大部分升高,并有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异常。  相似文献   
39.
目的比较一次交叉验证和多次交叉验证对PLSDA最优模型的影响,探讨在个体正确分组和少数个体错分时,多次交叉验证对PLSDA最优模型稳定性的影响。方法打乱数据集中个体顺序进行多次交叉验证,通过一次交叉验证和多次交叉验证的方法对模拟数据和真实数据进行分析,使用成分数和MSEP等参数值来评价模型变异性和稳定性。结果模拟数据结果,仅进行1次交叉验证结果成分数为3,MSEP值为0.3792;在不打乱数据标签时,5000次交叉验证结果中,成分数范围是2~6,MSEP值的范围0.2569~0.5794;打乱5%的标签时,5000次交叉验证结果中,成分数范围是1~8,MSEP值的范围0.2061~0.6463;真实数据结果,进行1次交叉验证结果成分数为4,MSEP值为0.1376;10000次交叉验证成分数范围是4~10,MSEP范围是0.0802~0.3761。结论一次交叉验证结果不稳定,在应用PLSDA建模时,多次交叉验证在少量个体错分时能够获得稳定模型,建议使用多次交叉验证确保PLSDA模型稳定性。  相似文献   
40.
目的:利用残疾调整生命年指标分析艾滋病的疾病负担,确定艾滋病在中国的高危人群,为制定艾滋病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数据依据,为政府合理分配有限的卫生资金提供科学佐证.方法:将我国2007年艾滋病的发病、死亡情况按照年龄、性别整理,计算艾滋病疾病负担指标中的残疾调整生命年;利用伤残调整生命年强度热指标进行各年龄组、性别的比较,以控制相互比较组别人口基数的影响.结果:我国2007年艾滋病伤残调整生命年为108 312.55人年,负担强度为0.082 4人年/千人,由死亡造成疾病负担高达101 037.40人年,占总的残疾调整生命年比例为93.28%;疾病负担主要集中在15岁至60岁年龄段,这一年龄段占总残疾调整生命年比例的93.86%,30岁至45岁是疾病负担最高的年龄组:艾滋病的疾病负担男性高于女性,男女比例接近2:1.结论:我国人群中的30岁至45岁年龄组和男性是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重中之重,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是目前我国艾滋病疾病负担产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