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篇
  免费   10篇
医药卫生   22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51.
63例胆道蛔虫症的超声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胆道蛔虫症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 ,患者呈剑突下阵发性钻顶样痛或绞痛 ,发病时辗转不安、痛苦呻吟 ,疼痛缓解时平息如常 ,常表现为症状严重而体征轻微。资料和方法近 5年来 ,经我科超声检查 ,共提示胆道蛔虫 63例 ;其中男 19例 (3 0 % ) ,女 44例 (70 % )。年龄最大者 87岁 ,最小者 5岁 ,儿童患者 10例 (15 % ) ,成人患者 5 3例 (85 % )。仪器 :使用美国GERtfino及GELOGIQ 40 0MD诊断仪 ,频率为 3 .5MHz的电子凸阵探头。方法 :平卧位及左侧卧位于右上腹作纵切、横切、斜切扫查 ,仔细观察肝内外胆管及胆囊的声像图 ,并记录测量结果 ,有阳…  相似文献   
52.
刘立群 《中国医刊》1999,34(12):19-19
1996年10月至1997年10月我院共收治2型糖尿病患者84例,其中足坏疽7例,占糖尿病住院患者人数的83%。男3例,女4例。平均年龄63岁。患者入院时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体温最高385°C,溃疡位于左足3例,1例为左拇指,2例为前脚掌。右足4例,1例为足背及4、5足趾,3例为足背部及拇指?..  相似文献   
53.
目的 了解下呼吸道微生物群组成,探索下呼吸道微生物群改变的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对本实验室收集的1 109例下呼吸道样本进行下呼吸道微生物群检测,并从季节、年龄、性别、抗生素使用情况4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基于卡方检验对分类型变量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 链球菌属(检出率=70.240%)等10个属、粘液罗氏菌(检出率=51.220%)等10个种是下呼吸道常见的微生物群成分。其中巨球形菌属(=11.576,P=0.009 )、拟普雷沃菌属(=12.393,P=0.006)、念珠菌属(=13.268,P=0.004)、Solobacterium属(=11.417,P=0.009)随季节变化检出率差异显著(P<0.05)。14岁以下年龄组中链球菌属相对丰度均达到75%,与成人组(<15%)差异明显。下呼吸道主要正常菌群在男性和女性群体中检出率无显著差异(0.058<P<1)。使用抗生素组下呼吸道菌群多样性下降(P<0.001),正常菌群占比降低,耐药菌株的占比上升。结论 人体下呼吸道微生物群随季节变化、年龄增长不断演替,保持着动态平衡,而抗生素的使用会降低下呼吸道微生物群的多样性,导致耐药菌株的检出增加。  相似文献   
54.
目的心肌梗死后经心外膜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后移植细胞在心外脏器(肝脾)的分布及对肝脾功能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扩增雄性Lewis大鼠的MSCs,并用5-溴脱氧尿苷(Bromodeoxyuridine,Brdu)标记,建立心肌梗死后3周的雌性大鼠模型,将MSCs(3×106,50μL)经心外膜注射到大鼠模型(n=22)的心肌梗死边缘区,对照组(n=21)注射同等量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ed Saline,PBS)。4周后,检查大鼠心功能改变情况,并分别取肝脾和外周血液,行免疫组化,HE染色,肝功能检测,血常规,IgM检测等。结果 MSCs移植后4周,MSCs移植组心功能较对照组改善,免疫双染示MSCs向肝样细胞分化,HE染色示肝脾淤血减轻,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直接胆红素(DBIL)显著低于对照组,白蛋白(ALB)高于对照组,脾指数低于对照组。结论经心外膜注射MSCs可以改善心脏功能,移植后少量细胞滞留于肝脾,但对肝脾的功能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常温体外循环对脑组织损害及与一氧化氮(NO)的关系。方法将16只羊随机分为低温组及常温组(每组8只),建立体外循环,心脏采用常、低温含血停搏液灌注,低温组血流降温至脑温26℃,常温组保持体温37℃,于转流前、转流100min及主动脉开放45min取脑皮质、心肌组织检测NO,一氧化氮合酶(NOS)和MDA。结果常、低温含血停搏液灌注对心肌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常温组的脑组织NO,MDA均明显升高。结论常温体外循环不能有效保护脑组织,温度是关键因素,而NO的升高是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6.
刘立群  张春波  王玉姝  赵阳 《吉林医学》2010,31(22):3690-3691
目的:探讨对老年尿毒症透析患者进行持续质量管理的必要性,进一步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命。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老年尿毒症患者进行血液透析(血透)和腹膜透析(腹透)期间的临床资料。结果:老年尿毒症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与其心理状态有关;腹膜透析组并发低蛋白血症高于血液透析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血透组的心脑血管合并症高于腹透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总体存活率腹透结合血透者高于单一方式治疗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做好老年尿毒症患者的持续透析质量及心理管理,加强营养支持和适量运动,适时选择正确透析方式是提高老年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的保障。  相似文献   
57.
全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功能落实情况分析   总被引:23,自引:20,他引:3  
目的 了解目前全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功能落实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促进社区卫生服务功能落实的建议.方法 利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采用逐级上报的方式,对全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机构数量、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功能落实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截至2007-10-31,我国共有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6 472家,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 340家,社区卫生服务站20 132家.截至2006-12-31,我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医疗的开展率为100.0%,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年平均门急诊诊疗人次数为34 498人次,社区卫生服务站年平均门急诊诊疗人次数为6 740人次;计划免疫、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健康教育讲座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开展率分别为77.0%、77.6%、79.3%、86.7%,平均服务人次数为5 763、2 075、714、2 356人次.不同地区、不同级别城市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功能落实情况不同.结论 我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逐渐健全,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得到进一步落实.基本医疗开展率高,但服务量不足,中、西部地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医疗服务落实情况较差;公共卫生服务功能落实逐渐加强,东部地区、省级城市落实情况较好.  相似文献   
58.
目的分析心房组织葡萄糖转运体-3(GLUT3)水平与冠心病患者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术后新发房颤(POAF)的相关性,并评估影响GLUT3水平的风险因素。方法前瞻性人选79例窦性心律且接受冠脉搭桥的冠心病患者,其中22例患者出现术后新发房颤。收集患者术前、术中和术后的资料,在术中获取右心耳组织保存备分析。POAF由心电图评定,而且必须有抗心律失常治疗。GLUT3的在心肌组织中的浓度用ELISA方法测定。对可能与GLUT3有关的诸因素进行卡方检验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以分析GLUT3与POAF的相关性和影响GLUT3水平的风险因素。结果CLUT3水平在发生术后房颤的患者组中明显较低,与POAF明显相关(P〈0.05)。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中,低GLUT3水平与糖尿病明显相关(95%CI,8171.804-12402.757;P〈0.05)。结论心房肌组织GLUT3水平低的患者存在更多术后新发房颤的风险。心房肌组织能量代谢障碍是导致CABG术后新发房颤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59.
目的通过对米非司酮联合氨甲喋呤(MTX)配伍中药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分析总结。方法选自愿要求药物保守治疗100例异位妊娠病例的临床资料,采用双盲法,随机分成两组。结果米非司酮联合MTX配伍中药治疗的成功率78%,显著高于二药联用(P<0.01)。两组前后血β-HCG和P下降明显,但两组间比较则无明显差别(P>0.05),说明加上中药治疗并无明显加速血β-HCG和P的下降,其作用仅在于促进盆腔包块的融解、吸收(P<0.01)。结论三药配伍使用,可提高疗效。治疗过程中无明显配伍反应,说明配伍使用安全可靠。本方法给药方便,患者乐于接受,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0.
目的研究非融合性棘突间弹性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早期疗效,以期为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09年1月~2012年1月来本院骨科进行住院治疗的100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其中治疗组给予非融合性棘突间弹性固定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腰椎融合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VAS和ODI评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融合性棘突间弹性固定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手段在腰椎退行性疾病治疗中早期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