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10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应用纤维支气管镜进行儿科引导气管插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应用纤维支气管镜对因头部不能向后伸仰或不能活动的患儿进行引导气管插管。方法:将气管插管套入纤支镜插入部并固定于操纵部下端,从口腔轻轻插入,“边麻边进”到达隆突上方时,固定纤支镜将气管插管沿纤支镜插入气管,到达隆突上方固定气管插管,再次确认气管插管位置无误后拔出纤支镜。结果:10例患儿当中,9例为一次插管成功,1例第2次插入。结论:应用纤维支气管镜进行引导气管插管安全可靠、操作简单、损伤小、成功率高,可试用于任何原因的气管插管困难病例,在儿科气管插管病例中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2.
1多导睡眠监测技术概述多导睡眠监测(polysomnography,PSG)用于睡眠疾病诊断和无创持续正压通气(CPAP)滴定、疗效评估。通过多导生物电信号的收集和分析,对睡眠时间、睡眠结构和各期睡眠时间进行显示和分析,是诊断睡眠疾病的关键检测手段。多导睡眠监测分析系统可以连续记录患者8~10h的脑电、心电、肌电信号、口鼻气流、呼吸运动、血氧饱和度、鼾声、体位等变化情况。具有准确、全面、简易、无痛苦等优点,已经越来越广泛地被用于睡眠疾病的诊断和治疗。1.1PSG的重要指标目前常用的PSG包括脑电图、下颌肌电图、眼动图、心电图、胸腹运…  相似文献   
43.
支气管镜的作用已为我国广大儿科医师、耳鼻喉科医师以及外科医师所认识.支气管镜术方法过关、安全可靠,是儿科临床有效的疾病诊疗手段.掺钕钇铝石榴石激光器,高频电切割及电凝(高频电刀),氩气刀,微波热凝,冷冻治疗,球囊扩张气道成型术,气管、支气管支架置入术和防污染采样毛刷等近年来的介入技术在我国儿科实现了全面的突破,大大提高了儿科疾病的诊治水平.儿科肺脏病学有更多的新领域、新技术等待我们去探索,对此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相似文献   
44.
阻塞性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在儿科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阻塞性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与成人相比,有许多共同特征,但又有其显著的特点.该文从儿童阻塞性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的病因、病理生理、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以及治疗上,对该病目前研究的进展进行阐述.治疗主要以减轻或缓解打鼾、低氧血症、呼吸暂停及睡眠紊乱为主,多采用扁桃体或腺样体切除术、持续正压通气、消除过敏原、减肥、氧疗等措施.  相似文献   
45.
随着耐药菌的逐年增加,作为天然免疫分子抗菌肽的研究日趋深入。防御素是抗菌肽中的一类,而人β防御素-3是防御素的一种,有保护上皮细胞和黏膜免受感染的屏障作用,甚至在肿瘤的发生过程中有一定作用。该文就近年关于人β防御素-3的表达调控机制,以及在抗菌作用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6.
儿科纤维支气管镜术的进展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3  
刘玺诚 《中华儿科杂志》1999,37(12):765-766
本世纪60年代中期利用光导玻璃纤维束做为光通路的纤维支气管镜问世,日本学者池田(Ikeda)等将其应用于临床,命名为可曲性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其管径细、可弯曲转换方向、能插入深部支气管,采光照明好、视野范围大而清晰,能直接检查到局部的微小病变以及气管支气管动力学状况。这些特点是传统的X线肺部平片,支气管造影和CT等不可比拟的。又可在直视下通过活检通道进行活检、刷检或灌洗。应用纤支镜既可诊断疾病又可进行介入治疗。其操作简便、安全、患者痛苦少。近年来,由于玻璃光导纤维技术的不断完善、其他科学技…  相似文献   
47.
48.
目的 了解细胞间粘附分子 1(intercellularadhensionmolecule 1,ICAM 1)在哮喘患儿气道炎症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纤维支气管镜活检气道粘膜 ,分别进行病理、免疫组织化学及原位杂交检查 ,观察气道粘膜炎症和ICAM 1及其mRNA在哮喘患儿气道上皮细胞的表达 ,并与对照儿童比较。结果 哮喘患儿存在气道粘膜炎症 ,ICAM 1及其mRNA在哮喘患儿气道上皮细胞的表达增加。结论 ICAM 1在哮喘患儿气道上皮细胞的高表达与气道炎症有关  相似文献   
49.
目的:人抗菌肽β防御素3(HBD3)除具有杀灭多种病原菌的作用外,还参与机体免疫防御的多个过程,本实验的目的是进一步了解HBD3在人体的生物功能。方法:通过将编码HBD3成熟链的基因与载体pGEX—KG相连,表达出谷胱甘肽s转移酶与HBD3(GST—HBD3)的融合蛋白,制备HBD3的抗体。结果: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及免疫组化方法证实HBD3抗体的制备成功,显示了HBD3蛋白在食道上皮细胞的表达部位。结论:为进一步了解HBD3在人体的功能及其在疾病状态下的改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0.
目的初步调查北京地区2~12岁健康儿童和哮喘儿童中睡眠呼吸障碍常见症状的发生率,比较二者的差异。 方法2002年6月至2003年6月间对北京6个近郊区县随机整群抽取6193例2~12岁健康儿童和北京儿童医院呼吸疾病专业门诊随机抽取的200例2~12岁缓解期哮喘儿童,由专人负责对家长进行儿童睡眠状况问卷调查。 结果哮喘儿童睡眠障碍症状发生率为47.0%(94例)。其中睡眠频繁鼾症发生率为11.0%(22例),喉头哽咽1.5%(3例),张口呼吸13.0%(26例),睡眠呼吸暂停1.5%(3例),磨牙8.0%(16例),梦呓7.0%(14例),梦游0.5%(1例),睡眠中肢体抽动4.0%(8例),睡眠不安28.5%(57例)。哮喘儿童睡眠障碍发生率较无呼吸道疾病的正常儿童高,其中睡眠频繁打鼾、睡眠不安、张口呼吸和睡眠呼吸暂停的发生率差异存在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哮喘儿童睡眠障碍发生率高于无呼吸道疾病的正常儿童,其中睡眠频繁打鼾、睡眠不安、张口呼吸和睡眠呼吸暂停的发生率差异存在显著性意义,应引起重视。对哮喘儿童睡眠障碍的防治应进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