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1篇
  免费   108篇
  国内免费   45篇
医药卫生   1374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94篇
  2011年   90篇
  2010年   116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刘爽  关尚为  吴东媛  董梅 《中国药房》2014,(38):3613-3616
目的:了解肿瘤分子靶向药物致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并分析其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2003年1-6月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收录的肿瘤分子靶向药物致ADR病例报道,并按患者性别、年龄、原发疾病、给药途径、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分级、转归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 771例ADR报告中,新的ADR、严重的ADR分别有20、25例。患者年龄主要集中在4170岁,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损害(占37.03%)。12种肿瘤分子靶向药物中索拉非尼引起ADR的例数居于首位,占26.84%。结论:医务人员应对肿瘤分子靶向药物引起的ADR给予重视,做到早期预防、密切监测、及时处理,减少肿瘤分子靶向药物对患者的药源性损害。  相似文献   
42.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除常见的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甲状腺、呼吸、消化、肿瘤等系统疾病外,老年骨质疏松症越来越多的被人们认识,晚期并发脆性骨折,严重影响着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我们在对老年骨质疏松等老年疾病认识过程中,逐渐发现维生素D的重要性,维生素D缺乏在世界各地普遍存在,受到全球关注。据报道,25-羟维生素D[25(OH) D]>30μg/L即接近最佳的肠钙吸收效果;而25(OH)D低于30μg/L时甲状旁腺素(PTH)开始升高。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将25(OH)D为30μg/L时作为补充维生素D的最低目标,其最佳为30~50μg/L。另外,在25(OH)D达到20μg/L后,肠钙的转运效率比低于20μg/L时提高45%以上,因此20~30μg/L被定义为维生素D不足,低于20μg/L则为维生素D缺乏,低于10μg/L则定义为严重缺乏。近几年有很多相关文献报道证实它的临床应用价值,维生素D受体(VDR )不仅在小肠、肾、骨等与钙磷代谢直接相关的器官和组织找到,而且在甲状旁腺、淋巴细胞、胸腺、胰腺、心血管等部位也发现了v D R。说明维生素D广泛的生理功能及对临床相关疾病的影响。  相似文献   
43.
目的优化达格列净的合成工艺。方法以5-溴-2-氯苯甲酸为原料,经酰化、傅克反应、还原得到关键中间体5-溴-2-氯-4'-甲氧基二苯甲烷,该中间体与2,3,4,6-四-O-三甲基硅烷基-D-吡喃葡萄糖酸-1,5-内酯经缩合、醚化、脱甲氧基、酯化、脱保护得到目标化合物达格列净。结果与结论达格列净的总收率为26.4%(以5-溴-2-氯-4'-甲氧基二苯甲烷计),其结构经1H-NMR、13C-NMR、MS谱确证。在2-氯-5-(1-甲氧基-D-吡喃葡萄糖-1-基)-4'-甲氧基二苯甲烷的合成中,采用混合溶剂甲苯-四氢呋喃(体积比3.5∶1)减少了副产物三甲硅烷基糖苷的生成;在2-氯-5-(吡喃葡萄糖-1-基)-4'-甲氧基二苯甲烷的合成中,在反应溶剂中加入适量水,提高了生成β构型糖苷的选择性,且用正己烷除去极性小的杂质,避免多次乙醇重结晶,使目标物的总收率提高至26.4%。  相似文献   
44.
目的:比较2种不同灌注方式的经皮肾镜取石术后发热情况,探讨术后发热的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纳入142例经皮肾镜取石术患者,术中采用腔镜灌注泵灌注68例,采用自然重力灌注74例。对2组患者术后发热、灌注时间、灌注液量、高热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2组在术后发热、灌注时间、灌注液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2组高热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保持术中的低压灌注以及术后维持低肾盂压力措施可有效降低经皮肾镜取石术的术后发热率。  相似文献   
45.
摘 要丙肝病毒(HCV)感染是一个全球公共卫生热点问题,感染丙肝后慢性化概率极高,容易并发肝硬化等并发症,严重危害身体健康。近年,随着直接抗病毒治疗药物(DAAs)的诞生和发展,为慢性丙型肝炎(CHC)治疗带来了福音,当前泛基因型直接抗病毒药物是当前丙肝治疗的发展趋势。目前国际上已上市的DAAs主要有特拉瑞韦(telaprevir)、波塞瑞韦(boceprevir)、达卡他韦(daclatasvir)、索磷布韦 (sofosbuvir)、西米匹韦(simeprevir);含2种及以上靶点抑制药组成的固定复方制剂主要有哈维尼(harvoni)、伊柯鲁沙(epclusa)等。本文主要综述近年来DAAs的研发进展,以期为CHC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6.
刘爽  唐玉林  逄越 《免疫学杂志》2014,(7):636-640,649
目的从日本七鳃鳗(Lampetra japonica,Lj)类淋巴细胞中提取总RNA,通过RT-PCR方法扩增七鳃鳗IL-17基因,并对其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方法将IL-17基因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上,成功构建了重组表达质粒pET-28a-Lj-IL-17;经IPTG诱导表达并纯化重组Lj-IL-17蛋白。用重组Lj-IL-17蛋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多克隆抗体进行ELISA与Western blot检测。结果经ELISA检测抗体效价为1∶512 000,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该多克隆抗体能特异性结合重组和天然IL-17蛋白。流式细胞实验证明该多抗能特异识别七鳃鳗类淋巴细胞表达的IL-17分子。结论重组Lj-IL-17蛋白表达及多克隆抗体的成功制备,为研究日本七鳃鳗适应性免疫起源与进化提供了重要的工具。  相似文献   
47.
病毒性心肌炎(VMC)是由病毒感染和自身免疫反应共同引起的一种急性或慢性心肌炎性疾病,其最终能够导致扩张性心肌病并伴有危及生命的症状,如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及突发性心肌梗死等。目前,对于VMC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据初步研究表明,VMC发病与基因的易感性有关。  相似文献   
48.
目的 了解郑州市儿童哮喘的流行病学特征、诊治情况及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 以多阶段分层抽样的方法发放初筛问卷.疑似哮喘者二次问卷调查、体检及查阅既往病历、辅助检查,明确诊断;同时根据年龄、性别匹配的原则随机抽取非哮喘患儿调查作为对照.结果 共收集有效调查问卷10 616份,其中男5 444人,女5 172人.哮喘确诊308人,患病率为2.90%.男童患病率高于女童(3.38% vs 2.40%);3岁以下儿童哮喘患病率为10.24%,高于其他年龄组儿童.哮喘儿童发作的前3位诱因包括呼吸道感染(94.2%)、天气变化(89.0%)和运动(35.1%).哮喘患儿发作强度多为中度发作(71.8%),其次为轻度(22.7%).94.8%(292例)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74.7%(230例)全身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90.9%(280例)使用抗生素治疗.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下列因素是哮喘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过敏性鼻炎史(OR=150.285,95%CI:31.934~707.264)、湿疹史(OR=10.600,95%CI:1.054~106.624)、特应性皮炎史(OR=31.368,95%CI:3.339~294.683)、食物过敏史(OR=27.373,95%CI:2.670~280.621)、出生方式(OR=2.853,95%CI:1.311~6.208)、使用抗生素的年龄(OR=0.384,95%CI: 0.172~0.857)、1岁内使用抗生素的次数(OR=9.940,95%CI:6.246~15.820)、家装修墙面材料(OR=2.108,95%CI:1.464~3.036)、冬天是否采暖(OR=6.046,95%CI:1.034~35.362).结论 郑州市儿童哮喘患病率与年龄、性别有关;发作程度以中度为主;哮喘最主要诱因为呼吸道感染.哮喘的治疗较规范,但仍有待提高.过敏性鼻炎史、湿疹史、特应性皮炎史、食物过敏史及剖腹产出生、1岁内使用抗生素的次数多、家墙面使用装修材料、冬天采暖会增加儿童哮喘发病的危险,而使用抗生素时间较晚者哮喘发病的危险性较低.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CDH13、ATP2B1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子痫前期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于济南市第五人民医院妇产科诊断为子痫前期的患者共48例作为研究组,以及同期进行孕检的健康孕妇192例作为对照组,所有纳入对象均为中国汉族妇女。选择CDH13基因的SNP位点rs11646213和ATP2B1基因的SNP位点rs2681472进行检测,分析两者与子痫前期发病的关系。结果 CDH13rs11646213位点的等位基因表现为AA、AT、TT型,其中TT型的比率较少,CDH13的SNP位点rs11646213是子痫前期发生的易感基因位点(OR=1.983,P 0.001)。ATP2B1rs2681472位点的等位基因表现为TT、CT、CC型,其中CC型表达的比率较少,ATP2B1的SNP rs2681472不是子痫前期发生的易感基因位点(OR=1.054,P=0.534)。结论 CDH13的SNP位点rs11646213与中国汉族妇女子痫前期发生密切相关,而ATP2B1 rs2681472不是子痫前期发生的易感基因位点。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因证调食,控制血糖。方法:根据Ⅱ型糖尿病病人的体质、年龄、性别、血糖值,严格定时、定量、定餐,主、副食合理调配。结果:接受饮食调护的病人,均收到满意效果。结论:糖尿病的饮食调护,实际、高效、简便、经济、易被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