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9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结合某医院急诊部改建工程实例,阐述了其改建方案论证及改建工程检测评价,得出将“合规的换气、合理的气流组织、合适的回风过滤器”这三项防控措施有机结合,实现了急诊环境的有效控制,可作为平疫结合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2.
目的分析儿童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2017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住院治疗的10例儿童AIH患者的临床、肝脏病理、治疗转归及随访资料。结果患儿年龄3~16岁,中位年龄10岁,女性占70%。1型5例,2型5例。3例(30%)急性起病,2例(20%)亚急性起病,5例(50%)慢性起病。转氨酶升高8例(80%),胆红素升高7例(70%); GGT升高7例(70%); IgG升高6例(60%)。7例接受肝脏病理检查的患儿中炎症程度≥G3者4例,纤维化分期≥S3者4例,界面性炎症4例,浆细胞浸润5例,玫瑰花环4例;淋巴细胞浸润7例。1例患者死亡,1例失访,有效6例,复发1例,疗效不佳1例。5例2型AIH患者中,4例采用糖皮质激素联合硫唑嘌呤治疗,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结论儿童AIH临床表现复杂,个别患者病情重。2型患者多需要糖皮质激素联合硫唑嘌呤治疗。  相似文献   
33.
目的了解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流感)(甲流)病例与其他流感样病例(Influenza-like Illness,ILI)的临床特征。方法以疫苗上市后10个县(区)监测点的在校师生作为监测对象,对2009年11月20日~2010年5月31日发生的ILI临床症状进行流行病学问卷调查。结果调查的790例ILI的主要症状为发热、咳嗽、咽痛。甲流患者的高热(>39.0℃)发生率高于其他ILI,两组发热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57,P=0.01)。甲流病例与其他ILI除发热外,其他临床特征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性各症状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女性ILI中,甲流患者(14例)咽痛(2=4.17,P<0.05)、咳嗽/咳痰(2=4.40,P<0.05)的发生率高于其他ILI(16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ILI中,甲流与其他ILI各症状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ILI中,甲流患者与其他ILI的临床特征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34.
目的 明确北京地区菘蓝白粉病病原菌的种类及分类地位。方法 通过田间调查了解病害发生情况及为害特征;通过显微镜观察病原菌菌丝形态、产孢结构、分生孢子及其着生方式等;采用特异性引物ITS1/PM6扩增病原菌核糖体脱氧核糖核苷酸-内部转录间隔区,病原菌扩增序列及其高度同源序列用MegaX软件中的邻接法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结果 菘蓝白粉病病原菌菌丝直或略弯,上有浅裂叶状附着胞;分生孢子梗直立或微弯,不分枝;顶端串生分生孢子,长椭圆形或近圆柱形;芽管在分生孢子近端处萌发,直或弯曲,芽管顶端有吸器。根据显微形态特征初步推测,该病原菌属于白粉菌目(Erysiphales)白粉菌科(Erysiphaceae)白粉菌属(Erysiphe)。核酸序列比对结果表明,其与十字花科白粉菌Erysiphe cruciferarum核酸序列(MT309701、MK341128、MF192845、KY660929)一致性均为100%。该病菌与十字花科白粉菌聚为一枝,与其他白粉菌亲缘关系较远。结论 综合形态学特征及分子鉴定结果,该菘蓝白粉病病原菌为十字花科白粉菌。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肝硬化期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及T细胞亚群的特点并分析影响因素及临床意义。方法对86例肝硬化期PBC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诊断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40例代偿期和46例失代偿期PBC患者肝功、免疫学指标和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特点,对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失代偿期PBC患者年龄、血清总胆红素(TBil)水平、血清总IgA水平、Mayo评分高于代偿期患者(P0.05),而ALT、ALB、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数(LYMPH)、淋巴细胞百分率(LYMPH%)、T淋巴细胞绝对数(CD3+)、T辅助细胞绝对数(CD3+CD4+)和T抑制细胞绝对数(CD3+CD8+)均低于代偿期患者(P0.05);LYMPH、LYMPH%、CD3+、CD3+CD4+和CD3+CD8+结果中,失代偿期减低者频率均高于代偿期(45.7%vs.10%,34.8%vs.7.5%,58.7%vs.17.5%,45.7%vs.5%,60.9%vs.27.5%,P0.05),失代偿期增高者频率均低于代偿期(54.3%vs.90%,6.5%vs.27.5%,0 vs.20%,2.2%vs.22.5%,2.2%vs.10%,P0.05)。在可能的影响因素中,年龄、Mayo评分、上消化道出血、脾大或脾切除、腹水等肝硬化失代偿表现对结果影响呈负相关;而ALT、ALB对结果影响呈正相关。结论随着肝硬化程度的加深,PBC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及T细胞亚群数量降低;从淋巴细胞定量角度分析,随着疾病的进展,PBC患者免疫水平下降。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含量检测的意义。方法:选择急、慢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重型肝炎及原发性肝癌患者,分别检测血清中β2-MG含量。结果:(1)肝癌患者血β2-MG含量比急、慢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患者高 (2)随肝癌分期增加,血清β2-MG含量有增加的趋势。结论:血清β2-MG含量的检测,有助于肝癌、肝硬化及肝炎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7.
质量控制措施在卫生防疫工作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正>1 质量控制理论及在医疗领域中的应用 质量控制(Quality Control)理论已在工业生产领域广泛应用,特别是在产品的机械加工及生产的各个环节中采用,以保证最终产品的质量合格。在我国ISO9000标准中[1],也特别强调了各环节的质量控制是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不可缺少的环节。 将质量控制理论与实践引用于医疗卫生领域,应用最广泛  相似文献   
38.
水痘是在儿童期高发的急性传染病,极易在托幼机构、学校聚集发病,严重影响学生身体健康和教学秩序,接种疫苗可有效控制水痘发生。为科学规范水痘疫苗接种工作,水痘疫苗专家组针对免疫程序和应急接种形成共识,推荐无水痘疫苗免疫史儿童接种2剂水痘疫苗,第1剂于12~18月龄接种,第2剂于3~4岁接种;建议无水痘疫苗免疫史的13岁及以上健康人群接种2剂水痘疫苗,最短间隔4周;推荐水痘疫苗接种史不详和无免疫史者,暴露72 h内尽快完成1剂水痘疫苗应急接种,第2剂按照免疫程序及时补种。  相似文献   
39.
百日咳疫苗两种免疫程序免疫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卫生部1986年颁布的新的儿童免疫程序中,取消了对4岁儿童的百日咳疫苗白喉类毒素二联制剂的加强免疫。1986-1994年,北京市按卫生部下发的《计划免疫技术管理规程》的要求,对14岁以下儿童百日咳抗体进行了监测。结果显示,百日咳凝集抗体水平和保护率呈下降趋势。据北京市近年的疫情资料分析,大年龄人群百日咳发病比例上升。是否因免疫程序的变更影响了人群百日咳保护抗体的水平?为此,本文分析了1029份有明确免疫记录的样本,比较了百日咳疫苗两种免疫程序的免疫效果。结果表明,新程序的百日咳抗体的几何平均滴度倒数(GMRT)和保护率均低于旧程序。对不同地区、不同免疫后时间新旧两种免疫程序的GMT和保护率的分层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证明,免疫程度的变更对百日咳凝集抗体水平和保护率的下降有影响。本文对是否恢复百日咳疫苗的适时加强免疫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0.
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给我国日益增长的不孕不育患者带来了希望,但同时也增加了后代出生缺陷甚至成人疾病的发生风险.本文阐述了影响优生的配子、胚胎、母源因素以及辅助生殖安全性,旨在强调提升下一代健康水平应以配子/胚胎健康为本,可借助基因组学新技术降低遗传性出生缺陷发生率,防控胚胎发育源性成年病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