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6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 毫秒
41.
胰蛋白酶预防后发性白内障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应用晶状体上皮细胞清除的方法预防后发性白内障。方法 老年性白内障手术中前囊连续环形撕囊后取得人晶状体前囊,应用不同浓度胰蛋白酶对前囊进行消化处理。观察上皮细胞的清除情况。结果 0.25%,0.2%胰蛋白酶溶液处理的晶状体前囊,晶状体上皮细胞可以完全脱落,0.1%胰蛋白酶溶液处理晶状体前囊,上皮细胞部分脱落,结论 该结果可为临床应用胰蛋白酶清除晶状体上皮细胞防治后发生白内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2.
兔眼晶状体再生模型的建立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柳夏林  张新愉  刘奕志  刘欣华 《眼科学报》2002,18(4):230-234,248
目的:建立兔眼晶状体再生模型,探讨晶状体上皮细胞生长及晶状体再生的机制。方法:在8只新西兰白兔兔眼上行超声乳化晶状体吸除术,建立晶状体囊袋模型,术后裂隙灯观察晶状体再生并行再生晶状体的组织学检查。结果:术中撕囊口较小并有相对完整囊袋结构的实验兔眼可观察到晶状体再生;再生晶状体周边及前囊下有较好的透明性,越接近中央及后囊越混浊;组织学研究表明再生晶状体的赤道部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晶状体纤维,中央区LEC未参与增殖分化;再生晶状体的混浊部位其晶状体纤维排列混乱;囊膜皱折区有大量细胞增殖。结论:保留晶状体囊袋空间结构的相对完整性,可使兔眼晶状体再生;晶状体再生是赤道部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分化形成,囊膜形态结构影响细胞的增殖和分化。眼科学报 2002;18:230-234,248.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外伤性白内障手术方式的选择及疗效分析。方法将151例(151眼)外伤性白内障患者,根据其眼部外伤情况,分为4组(A,B,C,D),选择相应的手术方式及一期或二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术后视力。结果术后矫正视力=0.3者A组61.9%,B组19.6%,C组42.8%,D组46.4%。结论选择恰当手术方式对于外伤性白内障取得最佳效果具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4.
80例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与心率变化的观察辛宝莉,侯金香,刘欣华,张淑杰,李荣,刘志刚(河南省武警总队医院眼科郑州450052河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我院从1992年4月至1993年5月对80例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者同时进行肢导联心电图描记,分别在推药...  相似文献   
45.
飞秒激光角膜弧形切开术是一种有效、长期稳定且安全的散光矫正手术, 在白内障手术以及合并角膜散光矫正中的应用日益广泛。除了在白内障手术的关键步骤中得到应用外, 国内外的研究结果还表明, 引入飞秒激光技术提高了角膜弧形切开术的切口参数精确度, 降低了术中或术后并发症的风险, 为矫正白内障患者术前低至中度散光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但其效果依赖于更准确地获取切口参数和更完善的手术规划。本文对飞秒激光角膜弧形切开术的矫正效果、局限性和术前规划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对晶状体囊膜上皮细胞的清除效果。方法:收集白内障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中环形撕取的晶状体前囊膜32例,将其随机分为4组,分别用5mmol/L,10mmol/L,20mmol/L EDTA及生理盐水进行前囊膜消化处理,观察晶状体上皮细胞的清除情况。结果:经过20mmol/L EDTA溶液处理的晶状体前囊膜,上皮细胞可以完全脱落,经过5mmol/L,10mmol/L EDTA溶液处理的晶状体前囊膜,上皮细胞部分脱落,生理盐水对照组仅见少量晶状体上皮细胞脱落。结论:EDTA可以清除晶状体囊膜的上皮细胞,并随浓度增加效果增强,该结果可为临床应用EDTA清除晶状体上皮细胞以防治后发性白内障(posterior capsular opacification,PCO)的发生提供实验基础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7.
目的 探讨带虹膜隔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在外伤性虹膜缺失无品状体眼的安伞性及有效性.方法 2004年3月至2008年3月30例30只眼外伤性晶状体病变伴有虹膜缺失的患者.给予植入Morcher公司生产的带虹膜隔人工晶状体,观察术后疗效.所有患者均为Ⅱ期人工晶状体植入,随访6个月至2年.结果 24只眼(80%)的视力有较明显改善,5只眼的术后视力有所增加;另外有1只眼视力没有改变.所有患者对手术的美容效果都表示满意且畏光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术后有3只眼出现周边局部脉络膜浅脱离,经应用激素后治愈;6只眼术后前房反应较重;6只眼有眼压升高,经治疗后恢复正常.在以后的随访中未发现人工晶状体的移位以及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外伤性无晶状体眼联合虹膜大部或完伞缺失患者植入带虹膜隔人工晶状体可以明显改变屈光状态,减轻畏光,并起剑美容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带虹膜隔人工晶状体是安全、有效的,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8.
49.
目的:探究白内障日间手术患者在术后当天进行视力、眼压和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的必要性,探索安全有效的术后观察方法。

方法:收集我院2018-10/11的白内障日间手术的患者149例149眼,完成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患者术眼术前、术后2h,1d,1wk的BCVA和眼压并进行术前术后的对比,在裂隙灯下观察其角膜水肿情况、是否有人工晶状体脱位和其他并发症,对术前和术后高眼压率、低眼压率进行比较。

结果:术眼术前与术后2h BCVA,术后2h与术后1d BCVA,术后1d与术后1wk的BCVA均有差异(P<0.05),呈逐渐改善的趋势。患者术眼术前与术后2h,1d眼压均无差异(P>0.05),但术后1wk的眼压均低于术前、术后2h,1d的眼压(P<0.05)。术后2h出现高眼压的比例高于术前、术后1d,1wk。术后1wk未发现患者出现眼部并发症。

结论:白内障日间手术患者术后1wk视力、眼压和角膜水肿均恢复良好,在术后2h容易出现高眼压,进行视力、眼压和裂隙灯显微镜检查,较为安全,可对出现高眼压的患者作对症处理。  相似文献   

50.
本文报告1例20岁女性患者多发性大动脉炎及重度心功能不全的护理体会。 患者因感冒后心悸、气短、乏力7 d入院。测血压右上肢160/60 mm Hg。入院后2 d,患者胸闷、气短加重,呼吸急促,心率130次/min,阵发生夜间呼吸困难。诊断为多发性大动脉炎左心功能不全。我们积极配合医生,针对患者的病因、症状,进行精心治疗及护理,采用硝普钠(Sodinm Nitroprusside),开博通(学名卡托普利Captopril)等药物降压,纠正心力衰竭。 在用药期间,我们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严格无菌操作。掌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