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6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的 建立晶状体连续发育模型,检测Pax—6基因在小鼠晶状体发育的不同阶段的表达情况,探讨该基因在小鼠晶状体发育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RT—PCR法和westernblot法,检测Pax—6在小鼠晶状体发育不同阶段中的表达状况。结果 在鼠胚9.5d(E9.5)即可检测到Pax—6的表达,在其连续发育阶段的E12.5,E17.5及新生10、20、60d均可检测到Pax—6的表达。westernblot法同样发现在体外培养的原代细胞,传第1、第2及第3代的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中均能检测到Pax—6蛋白水平的表达。结论小鼠晶状体发育的各个阶段均具有Pax—6基因,该基因的正常表达是晶状体发育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22.
目的:评价福来视(Tetraflex)可调节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白内障患者21例30眼行超声乳化手术并植入Tetraflex可调节人工晶状体。20例29眼同年龄白内障患者植入传统单焦点人工晶状体做对照。所有患者术后1d;1wk;1,3mo常规行裂隙灯检查,屈光、裸眼及矫正远视力和近视力检查。术后3mo检查调节幅度及20g/L毛果芸香碱滴眼前后的前房深度。结果:术后两组均可获得良好的裸眼远视力及矫正远视力,Tetraflex组裸眼近视力明显好于传统单焦点组。动态检影法Tetraflex组的调节幅度为2.25±0.35D,单焦点组为0.65±0.25D(P<0.01)。滴20g/L毛果芸香碱后前房深度变浅分别为0.40±0.20mm,0.15±0.11mm,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Tetraflex可调节人工晶状体是安全有效的,可为患者提供良好的远近视力。  相似文献   
23.
目的通过研究先天性白内障致形觉剥夺性弱视眼视网膜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各项指标的变化,旨在探讨儿童先天性白内障致形觉剥夺性弱视眼的视网膜结构的变化特征。方法 82例(142只眼)先天性白内障致形觉剥夺性弱视患儿分为2组:A组为眼轴22.01~24.00mm者,共97只眼;B组为眼轴24.01~29.00mm者,共45只眼。18例(36只眼)正常儿童为C组即对照组。对3组行视网膜OCT检查,记录黄斑中心凹中心视网膜厚度和视盘上方、下方、鼻侧、颞侧及平均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并进行比较。结果 (1)弱视眼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较对照组明显变薄,P<0.05;并且随着眼轴的增长,弱视眼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逐渐变薄,P<0.05。(2)B组弱视眼视盘周围平均RNFL厚度及上方、下方、鼻侧RNFL厚度均较C组薄,P<0.05;B组视盘颞侧RNFL厚度及A组各相应部位均与C组无显著性差别,P>0.05;B组鼻侧及平均RNFL厚度较A组薄,P<0.05。结论先天性白内障致形觉剥夺性弱视眼儿童的视网膜结构存在异常。  相似文献   
24.
维拉帕米抗人巩膜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评价维拉帕米(verapamil,Ver)对人巩膜成纤维细胞(human scleral fibroblasts, HSF)增殖的影响. 方法:培养的HSF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Ver及5-FU,肝素(heparin,Hep)、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ex),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在酶联免疫测定仪上测540nm处吸光值,计算出各药物浓度条件下的净增抑制率.实验数据行t检验. 结果:Ver在20mg/L以上使细胞增殖率显著下降;60mg/L以上使部分细胞生存受到影响.将Ver分别与不同浓度的5-FU,Hep、Dex合用,抗增殖作用明显增强。结论:Ver对HSF增殖有抑制作用,并能增强5-FU、Hep、Dex的抗增殖作用效果. (中华眼底病杂志,1996,12:98-100)  相似文献   
25.
Biomedical researchers often study binary variables that indicate whether or not a specific event,such as remission of depression symptoms,occurs during the study period. The indicator variable Y takes two values,usually coded as one if the event ( remission) is present and zero if the event is not present ( non-remission) . Let p be the probability that the event occurs ( Y= 1) ,then 1-p will be the probability that the eventdoes not occur ( Y = 0) . The odds that an event will oc-cur is a quantity defi...  相似文献   
26.
晶状体上皮细胞清除预防后囊混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晶状体上皮细胞清除的方法预防后囊混浊。方法:应用新西兰白兔10只,将20眼随机分2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胰蛋白酶组。晶状体囊袋内超声乳化吸出晶状体皮质,保留完整囊袋,胰蛋白酶组间囊袋内注入2.5g/L胰蛋白酶保留1min,冲洗清除晶状体上皮细胞,最后撕去前囊。对照组将胰蛋白酶换为平衡盐水,其他方法相同,术后观察后囊混浊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4周,胰蛋白酶处理组8眼晶状体囊保持透明,后囊无混浊,2 眼轻度混浊。对照组10眼均有不同程度的后囊混浊。两组后囊混浊情况经统计学处理有显差异(P<0.01)。结论:应用胰蛋白酶清除晶状体上皮细胞可以显预防后囊混浊的发生。  相似文献   
27.
目的评价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植入术矫治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接受ICL植入的高度近视患者82例(160只眼),术前平均屈光度球镜(-13.65±4.25)D,柱镜(-2.65±0.75)D。观察术后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屈光度、内皮细胞计数等情况,分析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裸眼视力:0.5~1.0,平均0.78±0.32。术前最佳矫正视力:0.3~1.0,平均0.59±0.36,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79±0.30。达到术前矫正视力92只眼(57.5%),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68只眼(42.5%),随访6个月至2年,无明显变化。术后屈光度数平均球镜(-0.75±0.65)D,柱镜(-0.55±0.25)D。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术前(3126±260)个/mm2,术后6个月为(3069±308)个/mm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植入矫治高度近视及超高度近视安全有效,是高度近视患者的理想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SIRT1)调节人小梁网细胞功能的可能通路机制。方法实验研究。分别将SIRT1过表达慢病毒(SIRT1过表达组)和对照慢病毒(空载体对照组)按照最佳感染复数转染人小梁网细胞系,提取两组样本的总RNA进行长链非编码RNA(lncRNA)芯片检测。通过生物信息学技术对芯片差异性lncRNA进行分析,并用实时定量PCR法对筛选的差异性lncRNA进行验证。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lncRNA表达谱显示与空载体对照组相比,SIRT1过表达组人小梁网细胞有636个lncRNA上调和2246个lncRNA下调(差异倍数绝对值>2,均P<0.05)。基因本体分析显示SIRT1对人小梁网细胞外基质、细胞代谢、增殖、凋亡等有调节作用。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生物学通路分析显示差异性lncRNA涉及19个信号通路,主要包括Notch信号通路、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信号通路、酪氨酸酶相关蛋白通道的炎性反应介质调节以及细胞外基质受体的相互作用等。结论SIRT1能通过调节Notch、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等多个信号通路的lncRNA影响小梁网细胞的功能。(中华眼科杂志,2021,57:215-222)  相似文献   
29.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与后发性白内障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e fibf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对白内障术晶状体上皮细胞增生过程中的影响。方法 在培养的牛晶状体上皮中添加bFGF,甲基噻唑基四唑(methyl thiazoly tetrazolium,MTT)法测定细胞增生情况以及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结果 bFGF浓度为10^-1-10^-2ng/ml对牛眼晶状体上皮细胞增生有促进作用,且以10ng/ml浓度作用最佳。结论 bFGF与其受体结合后可促进晶状体上皮细胞增生,与白内障术后后囊浑浊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0.
目的:分析深圳地区近3a白内障手术趋势。方法:通过统计出入院相关资料,回顾近3a(2007-01/2009-12)在我院住院治疗的白内障患者,对白内障类型及手术方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2007-01/2009-12住院治疗白内障患者10058例,其中男4284例(42.59%),女5774例(57.41%),男女比例约为1:1.35;年龄3月龄~99岁,平均67.03±15.37岁;2007年共2803例(27.87%),年龄4月龄~99岁,平均66.06±16.76岁,2008年共3265例(32.46%),年龄3月龄~96岁,平均66.16±15.61岁,2009年共3990例(39.67%),年龄5月龄~99岁,平均67.82±14.94岁;白内障类型:老年性白内障9000例(89.48%),并发性白内障565例(5.62%),外伤性白内障265例(2.63%),先天性白内障178例(1.77%),代谢性白内障14例(0.14%),无晶状体眼36例(0.36%);手术方式: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折叠型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9499例(94.44%),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220例(2.19%),白内障囊外摘除术100例(1.00%),二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228例(2.27%),未行手术11例(0.1%)。结论:深圳地区近3a来白内障住院患者数量逐年递增,老年性白内障是最主要的白内障类型,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折叠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治疗白内障稳定、占优势地位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