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0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41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102.
脾切除,门奇静脉断流术是目前外科治疗门脉高压症的主要方式之一。据报道,此手术后门脉血栓发生率为5%~10%,高者达17%^[1]。因此,有学者提出为预防门脉高压症术后血栓形成应及早介入防治治疗措施。对此我们在护理工作中高度重视,自2005年1月-2006年11月对41例患者加强观察,及早预防,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3.
104.
笔者师承福建中医学院著名中医教授阮时宝,跟师临床学习二年余,对女性绝经期前后更年期综合征深有体会。导师以二仙汤为主治疗更年期综合征60例,疗效较为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EGFR、HER-2及CD117蛋白在软组织肉瘤中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E-vision二步法检测108例软组织肉瘤中EGFR、HER-2及CD117蛋白的表达。[结果]108例软组织肉瘤中EGFR、HER-2和CD117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8.5%、12.0%和4.6%,EGFR蛋白和HER-2蛋白过表达主要出现在滑膜肉瘤、皮肤隆突性纤维肉瘤和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中;3例CD117蛋白过表达均为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层瘤。[结论]EGFR、HER-2及CD117蛋白在软组织肉瘤中的表达局限,用抑制剂治疗需警惕。  相似文献   
106.
农卫霞 《世界肿瘤杂志》2007,6(3):204-207,219
软组织肉瘤是一种起源不同、形态学复杂多样的恶性肿瘤。不同遗传学改变的软组织肉瘤之间在p53改变、染色体端粒长度及其发生机制等方面均有差异。研究这些差异对于软组织肉瘤的诊断、分类、预后判断甚至治疗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7.
1病例报告 例1:女,28岁。慢性肾小球肾炎史2a.孕前血尿常规正常。孕后32周出现轻度水肿,尿PRO( )。分娩前尿PRO( ),无高血压。顺产一男婴。产后6周随诊,尿蛋白转阴,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08.
复方曲安奈德乳膏是本院研制的新制剂,具有抗炎、抗过敏、收敛止痒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亚急性和慢性皮炎等皮肤科疾病,其中曲安奈德是方中主要有效成分之一。本研究采用离子对色谱法对其进行分离测定,该法简便、快速、准确,为控制该制剂质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9.
目的了解我院患者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耐药情况.方法用常规方法对住院患者临床标本进行病原菌培养、分纯后,用Sceptor微生物鉴定仪进行鉴定及药敏检测.结果从1999年1月至2000年12月共分离出1284株,其中革兰阳性菌495株,其中葡萄球菌属297株(主要包括金葡菌、表葡菌、模仿球菌)、链球菌属209株、大肠埃希菌属222株、克雷伯菌属114株、肠杆菌属130株、不动杆菌属82株和其它32株.革兰阳性菌除链球菌外均对4种头孢类抗生素耐药率达67.7%以上;革兰阴性菌对第一代头孢菌素耐药率为57.9%~97.6%,对第二代头孢菌素耐药率为15.3%~81.5%,对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率为18.9%~84.1%.结论8种头孢菌素的耐药情况严重,临床应加强合理用药,减少或避免耐药株的出现.  相似文献   
110.
非甾体类抗炎药物(NSAIDs)的发展始于1899年,德国拜耳公司通过水杨酸乙酰化发展的阿司匹林,成为NSAID的原型,阿司匹林的出现标志着现代抗炎治疗时代的开始,并在其后半个世纪中,它一直是抗炎治疗的主要药物.其后相继研究和上市了许多类型结构的NSAIDs.本世纪50年代出现的吡唑啉酮类药物如保太松,其具有强抗炎和止痛作用,其对骨髓和其他系统有严重毒性.60年代出现吲哚乙酸类药物消炎痛,具有强抗炎、止痛和解热作用, 由于消炎痛对胃肠、肝和肾的严重不良反应,以及不适于老年人和有肝、肾和心血管并发症者,现已被80年代上市的舒林酸和阿西美平替代.70年代有丙酸类药物如布洛芬;苯乙酸类药物如双氯芬酸钠;喜康类药物如炎痛喜康;邻氨基苯甲酸类药物依托劳那等.80年代上市产品还有萘普生等,90年代研究发展了选择性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当前,研究和发展选择性COX-2抑制剂,减少和消除对环氧化酶-1(COX-1)的抑制已成为当前抗炎治疗的新热点和新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