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6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锌缺乏和锌过量对培养长骨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锌缺乏和锌过量对培养长骨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影响 ,为阐明锌对骨骼的生长发育影响的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小鼠胚胎长骨体外培养 ,采用流式细胞仪研究细胞周期各个时相所占比例和凋亡细胞百分比 ,进行电镜分析 ,观察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 缺锌可使细胞周期停滞在 G0 /G1期 ,培养 2 d,缺锌组 G0 /G1期细胞所占百分比 (82 .3% )高于对照组(76.9% ) ,G2 /M期细胞所占百分比 (3.4% )低于对照组 (8.9% ) ;培养 4d,缺锌组 G0 /G1期细胞所占百分比 (88.6% )明显高于对照组 (78.4% ) ,S期细胞所占百分比 (4.3% )明显低于对照组 (1 1 .0 % ) ;缺锌可使凋亡细胞数目增加。电镜观察 ,缺锌组可见大量的凋亡细胞 ,而高锌组则有大量的坏死细胞。结论 锌缺乏可改变培养长骨的细胞周期 ,诱导细胞凋亡 ,但锌过量对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02.
目的评价2010年-2012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基地项目开展情况,为提高继续医学教育管理水平提供参考。方法根据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系统中报告的2010年-2012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基地项目实施情况,采用Excel、SPSS 13.0等软件,统计、分析项目举办天数、地点、师资、学时、培训学员及培训效果等。结果2010年-2012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传染病预防控制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基地项目40项,项目完成率87.0%;举办天数以3天-5天为主;地点主要集中在东部和西部地区;授课教师以高级职称为主;培训学员大多为中级及以下职称群体;学员普遍对培训内容比较满意。结论2010年-2012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基地项目总体执行情况良好。继续医学教育对于传染病防控意义重大,需要在实施过程中进一步扩大规模,加强培训的监督管理,发挥继续医学教育基地在卫生人员培训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3.
目的:研究体外培养乳鼠胸骨剑突软骨细胞的原代培养方法,探讨该方法应用的可行性和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胶原酶消化法分离培养乳鼠胸骨剑突软骨细胞,以含20%胎牛血清的高糖DMEM培养液进行培养,并进行细胞接种与传代,用倒置显微镜、电镜及组织学方法观察细胞形态、超微结构.细胞采用ABC法进行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以及细胞形态观察鉴定软骨细胞起源.结果:(1)原代培养软骨细胞48 h后,大量细胞贴壁生长,呈圆形、长梭形或有2~3个突起,胞质透亮、饱满,7 d后细胞铺满整个培养皿底面.(2)原代软骨细胞呈圆形或多角形,第4代有一半变成梭形,第5代绝大部分变为长梭形;原代软骨细胞胞浆内粗面内质网和线粒体丰富,第3代软骨细胞生长增殖能力强于原代,第5代增殖能力明显减弱.结论:体外培养的乳鼠剑突软骨细胞保持了其体内的基本特征,采用胶原酶消化法分离培养软骨细胞是一种可靠、简便、快速的细胞原代分离培养方法.第3代软骨细胞适合用于软骨组织工程及学术研究.  相似文献   
104.
无机砷甲基化产物与砷代谢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砷对人体具有致癌性,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疾病有关。砷在体内的代谢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而调控砷代谢的相关基因在砷的代谢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解释了砷中毒的易感性问题。目前对于砷代谢的过程存在不同学说,对于砷代谢相关基因与砷代谢产物的关系以及砷中毒的易感性等问题,不同地区的报道也有差别。本文就砷甲基化的过程和产物、砷代谢相关基因研究的进展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展开阐述。  相似文献   
105.
氟化物细胞毒性和遗传毒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研究者对氟化物的细胞毒性已达成共识,但对其遗传毒性尚未定论,争议颇多。参阅了国内外有关文献,对氟的细胞毒性及遗传毒性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06.
Endemic arsenism, fluorosis and arsenic fluoride poisoning caused by drinking water in Kuitun, Xinjiang@王国荃 @黄月珍 @冈竞民 @汪师贞 @肖碧玉 @姚华 @胡宇 @顾玉兰 @张晨 @刘开泰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探讨氟对体外培养乳鼠软骨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采用细胞培养的方法,原代培养昆明乳鼠软骨细胞,传第3代后按染氟剂量不同分为O(对照)、5、10、20、40 ms/L组,10 d后光、电镜观察软骨细胞形态学变化;采用生长曲线、噻唑蓝(MTT)方法,在染氟24、48、72 h测定细胞数量变化及细胞增殖率.结果 染氟10 d后,镜下0、5、10mg/L组软骨细胞表现为增殖,细胞生长旺盛,均可见部分细胞核中核仁数增加:40mg/L组部分软骨细胞中有染色质固缩或凝结成块状,可见到凋亡细胞.在染氟24 h,细胞增殖活力各染氟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313,P>0.05).在染氟48、72 h,0 mg/L组[(23.5±4.6)%、(29.9±1.7)%]、5mg/L组[(34.6±4.7)%、(45.3±5.9)%]、10mg/L组[(39.9±4.8)%、(56.8±5.5)%]、20mg/L组[(31.8±4.1)%、(38.3±6.5)%]、40 mg/L组[(28.3±4.3)%、(33.4±4.8)%]组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1.401、25.671,P<0.05);各染氟组细胞增殖活力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5、10ms/L组明显高于40mg/L组(P<0.05).结论 低剂量氟在较短作用时间内可以促进体外培养小鼠软骨细胞的增殖,剂量升高时表现为抑制.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明确氟对人牙乳头细胞合成Ⅰ型胶原的影响.方法对人牙乳头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分别给予0.0、0.2×10-6、1.0×10-6、5.0×10-6、25.0×10-6g/L氟处理,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染色,图象分析氟对细胞合成Ⅰ型胶原的影响.结果Ⅰ型胶原在对照组和4种氟浓度处理组细胞表达均为阳性.图象分析结果表明,4种氟浓度对体外培养的人牙乳头细胞合成Ⅰ型胶原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过量氟对牙本质基质Ⅰ型胶原的影响可能不是通过影响成牙本质细胞内合成实现的.  相似文献   
109.
氟对骨骼损伤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氟中毒是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在我国已经被列入国家重点防治的地方病.地方性氟中毒以氟元素在骨组织的异常蓄积导致骨转换增强为特征,主要表现为氟斑牙和氟骨病,目前,氟骨症的发病机制还不十分明确.以下对氟中毒的骨骼损伤的分子机制的研究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分析地方性砷中毒患者生存质量影响因素,为卫生行政部门针对影响因素制定相关防治决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WHOQOL—BBEF量表对山西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砷中毒病人进行访谈调查。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模型,采用以砷中毒严重程度直接进入法,其他11个自变量逐步回归法探索影响砷中毒患者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和环境领域的因素。结果对163例轻、中、重度砷中毒患者进行了生存质量调查;影响砷中毒患者生理领域的因素主要有医疗需要程度,家庭摩擦影响、年人均收入、失眠、吸烟、饮酒和严重程度(F=51.902,P〈0.001);影响心理领域的因素主要有家庭磨擦、年人均收入和严重程度(F=60.988,p〈0.00);影响社会关系领域的因素主要有医疗需要程度、居住此地年数、吸烟(F=7.784,p〈0.001);影响环境领域的因素主要有家庭摩擦和严重程度(F=9.759,p〈0.001)。结论在防治地方性砷中毒工作中,应注重提供方便快捷的基本医疗服务,对不同程度的砷中毒患者实施有效治疗,提高患者的家庭收入、构建和谐家庭关系、加强健康教育,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等综合措施的制定和实施,以期改善砷中毒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