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3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31篇
医药卫生   80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3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91.
红霉素与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健平  刘义 《临床儿科杂志》2006,24(11):920-923
目的探讨不同的红霉素给药方案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效果,分析红霉素有效性的相关因素。方法观察36例喂养不耐受新生儿。随机分为A组,予红霉素5mg/(kg·次),qd;B组,予红霉素5mg/(kg·次),q12h。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红霉素血药浓度。结果不同出生体重新生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红霉素用药第1天的血药浓度均低于第5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为1.91±0.85μg/mlvs.3.36±2.26μg/ml;B组2.07±0.81vs.2.98±1.27μg/ml,P均<0.01)。两组有效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胎龄、出生体重、血药浓度等16个因素与红霉素有效性均无关(P>0.05)。结论不同的红霉素给药方案均有一定疗效,红霉素给药第1天的血药浓度低于第5天,不同给药方案与疗效无关。  相似文献   
792.
1病例资料患者,男,60岁。因右上肢无力、感觉减退伴关节畸形10年入院。查体:颈椎无畸形,无压痛,活动良好。右胸背T2~3、右上肢触觉正常,痛、温觉消失。右上肢肌萎缩,肘关节畸形,外翻30°,无红肿、压痛。右肘屈曲65°~150°。右上肢肱二、三头肌反射未引出,Hoffman征阴性。MRI示:小脑扁桃体疝入枕骨大孔平面下7mm,颈髓、胸髓中央管扩张,呈长T1、长T2信号。见图1。X线片示:右肘关节间隙狭窄,关节畸形,周围有大量云絮状异位骨化及钙化影。见图2。肌电图:右小指展肌、右第1骨间背侧肌见失神经电位。神经电图:右尺神经前臂段运动传导速度减…  相似文献   
793.
目的 研究小剂量阿司匹林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可能的机制.方法 雄性SD大鼠,尾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30 mg/kg,造成1型糖尿病动物模型,随机分为糖尿病模型组和9mg/kg阿司匹林治疗组,每组8只,另选8只健康雄性大鼠为正常对照组.各组大鼠灌服给药12周后,检测各组大鼠空腹血糖、血尿素和肌酐,以及尿蛋白含量,HE染色法检查肾组织病理显微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分析Caspase-3、Bax和Bcl-2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糖尿病模型组大鼠空腹血糖、血尿素和肌酐,以及尿蛋白含量均升高,肾小球萎缩明显,肾组织Caspase-3、Bax表达增强,肾组织Bcl-2的表达减弱,Bcl-2/Bax比值降低;阿司匹林治疗组大鼠上述指标均有改善.结论 小剂量阿司匹林对糖尿病大鼠肾脏有保护作用,可能与调节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94.
目的探讨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对高血压前期人群进展至高血压的预测价值。方法此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对象来自2006-2007年度河北唐山开滦集团公司员工健康查体数据库,选取符合高血压前期诊断标准的研究对象作为观察队列,共33 913人,于2008-2009年度进行第二次体检,纳入最终统计分析的有效数据为24 441例(男性19 345例,女性5096例),年龄19~93岁。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基线lg hsCRP水平对第二次体检时收缩压、舒张压的影响。按基线hsCRP水平四分位数分组,用Logistic回归分析基线hsCRP水平对高血压前期人群进展至高血压的预测价值。结果①2年间观察队列中有8026例进展至高血压,进展至高血压的比例为32.8%。②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基线lg hsCRP每增加1个单位,收缩压增加0.39 mm Hg(P<0.01)。③按基线hsCRP四分位数分组,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基线年龄、性别、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收缩压、舒张压、腰围后,hsCRP仍是进展至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最高四分位数组进展至高血压的风险是最低四分位数组的...  相似文献   
795.
现将我院2003-2006年收治的脑静脉窦血栓7例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4例,女3例,年龄18~71(平均38)岁。急性起病1例,亚急性起病6例,发病时间为2~13d,平均8d。1例有长期中耳炎病史.1例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史,1例在产后10d发病,1例为胃癌术后2a,其余3例均无明显诱发原因。  相似文献   
796.
目的 探索使用深度学习方法在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图像上分割肝外胆管和检出结石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7月5日—2020年6月30日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就诊的225例患者共230人次3D MRCP检查图像数据纳入胆管分割研究;并补充2020年7月1日—2021年2月27日通过经内镜逆行胆胰管成像或临床综合诊断证实的胆总管结石患者数据,最终合计73例存在胆总管结石患者3D MRCP检查图像纳入胆管结石分割研究。由2位影像科专家标注数据,得到267个肝外胆管和98个胆总管结石区域的标签。使用Unet3D网络分两步(coarse-fine)训练胆总管分割模型,将267个数据随机分为训练集213个、调优集27个和测试集27个。以胆总管标签为掩膜(mask),进一步训练胆总管结石的分割模型,将98个数据随机分为训练集80个、调优集9个和测试集9个。使用客观评价指标为测试集的Dice系数,并输出标注区域与模型预测区域的径线、体积等进行比较。主观评价指标包括肝外胆管分割评分、肝外胆管轴位T2WI匹配评分和结石分割评分。结果 肝外胆管分割模型的测试集共27个数据,第一步(coars...  相似文献   
797.
目的 分析上颌前磨牙区种植单端桥基牙及其周围支持骨组织在静态加载方式下的应力分布状况。方法 采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方法,研究分别在分散垂直和斜向加载条件下,单端固定桥中基牙种植体及其周围骨组织的应力分布情况。结果 上颌前磨牙区两类骨质中种植单端桥在不同加载方式下,种植体-基台复合体所受应力均集中于对应颈部皮质骨部位的种植体远中部位;周围骨组织中皮质骨应力高于松质骨,均以颈部皮质骨远中部位最大,各向加载时D3模型皮质骨的最大应力值均小于D4模型;与垂直加载比较,颊舌向加载时两类模型最大位移均增大,各向加载时D3模型的种植体-基台复合体最大位移均小于D4模型。结论 从生物力学角度分析上颌前磨牙区种植单端桥的设计具有合理性;高密度松质骨(D3)更有利于上颌前磨牙区种植单端桥的应力分布。  相似文献   
798.
目的:分析儿童青少年新诊断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的临床表现、遗传学及随访结局。方法:回顾分析23例DKA患儿的临床和随访资料,自愿接受基因检查者给予二代测序。结果:男6例,女17例,中位年龄10.1岁。1型糖尿病(T1DM)22例,2型糖尿病(T2DM)1例。烦渴多饮多尿22例,呼吸深长16例,腹痛恶心呕吐12例,发热5例,意识障碍12例,休克15例。中位随机血糖25.0 mmol/L(11.48~34.72 mmol/L),平均糖化血红蛋白13.62%(9.80%~17.40%),C肽降低22例,平均0.18 ng/mL(0.05~0.37 ng/mL),平均静脉pH 7.06(6.80~7.23),糖尿病自身抗体阳性10例。所有患儿给予补液、小剂量胰岛素持续静脉泵入治疗,1例转院,22例抢救成功。DKA纠正后T1DM患儿给予胰岛素治疗,T2DM患儿口服二甲双胍。随访18例,平均随访26.5月(5~57个月),1例T2DM患儿HbA1c 6.8%,17例T1DM患儿平均HbA1c 8.79%(5.5%~14.4%),中位C肽0.09 ng/mL(0.05~0.50 ng/mL),...  相似文献   
799.
腰椎椎间盘突出症(LDH)是脊柱外科常见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LDH发生率逐年增高,约10%的患者须手术治疗。与传统手术相比,经椎间孔入路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TD)工作通道经腰椎侧后方进入手术操作区域,对椎旁肌肉损伤小,无须破坏重要的关节韧带等结构,对脊柱稳定性影响较小,成为近年来治疗LDH的主流手段。精准的穿刺定位是PETD工作通道置入的核心步骤,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为解决PETD穿刺定位困难的问题,缩短术者的学习周期,增加穿刺精准性、安全性,并减少术前定位穿刺次数、透视次数、术中辐射剂量,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并发症,国内外学者利用影像系统、超声容积导航、三维打印、数字医学等技术对穿刺定位进行辅助,以精准、安全、快速地进行定位穿刺。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关于PETD穿刺定位辅助设备的研究进行总结分析,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00.
摘要:目的探讨脂联素基因(ADIPOQ)rs2241766T/G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广西壮族人群新发2型糖尿病(T2DM)易感性及不同代谢参数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 SNPscan高通量技术检测广西地区212例新发T2DM患者和289例健康人对照者的rs2241766T/G基因分型,统计并分析二者的差异性。结果rs2241766T/G 位点存在GG、TG和TT基因型及G和T等位基因;T2DM组与对照组基因型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 = 6.294,P = 0.043) ;TG( OR= 2.443, 95%CI:1.197-4.988 ,P=0.014)、TT( OR= 2.057 ,95%CI:1.017-4.159, P=0.045)及TG+TT( OR= 2.222, 95%CI:1.122~4.402 ,P=0.022)基因型与T2DM风险增加显著相关;在调整性别和年龄共同混杂因素后,TG .TT和TG+TT基因型患T2DM风险分别是GG基因型的2.863倍 ( OR= 2.863 ,95% CI:1.352~ 6.060,P=0.006)、2.291倍(OR=2.291, 95%Cl:1.094~4.800, P=0.028)和2.532 倍(OR= 2.532,95%CI:1.235~ 5.192 ,P=0.011);与健康人对照组比较,不同基因型T2DM患者的多种临床生化代谢指标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证实rs2241766T/G SNP可影响患者肌酐(Gr)水平(P=0.049)。结论ADIPOQ rs2241766T/G SNP与广西壮族人群T2DM易感性增加相关,或可作为预测T2DM风险的潜在遺传标志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