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8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8篇
医药卫生   37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肺间质性疾病的HRCT表现及相关病理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肺间质性疾病的HRCT表现及其与病理学的关系。方法:3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间质纤维化患者和疾病对照组14例分别行HRCT扫描、组织病理学检查(包括HE、Masson氏三色染色)及免疫组化。结果:早期组中肺小叶间隔增厚81.25%,肺内渗出毛玻璃影18.75%,肺内小结节影66.67%,胸膜下曲线12.5%;中、晚期组中肺小叶间隔纡曲、僵直、变形85.71%,支气管血管束纡曲、僵直35.71%,范围较广的肺气肿32.14%,蜂窝肺28.57%,胸膜增厚39.29%。结论:HRCT是一种安全、反映准确、无创性的诊断ILD的手段,经与病理对照、毛玻璃影、小叶间隔增厚,肺内小结节影、网状影和胸膜下曲线是ILD早期征象;而肺小叶间隔纡曲、僵直、变形,支气管血管束纡曲、僵直,范围较广的肺气肿及蜂窝肺是中、晚期的征象。  相似文献   
32.
目的 探讨着丝粒蛋白A(CENP-A)在大鼠心脏中的表达部位及增龄变化。方法 取新生1 d、1周龄、2周龄、3周龄、4周龄、3月龄、6月龄大鼠各10只,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荧光、Western blotting、Real-time PCR技术,观察心脏不同部位CENP-A的分布和增龄变化;利用图像分析系统对CENP-A进行定量分析,并对不同年龄组心脏CENP-A含量进行对比。结果 大鼠心脏中CENP-A的表达主要分布在血管壁、心外膜及外膜下组织。随着年龄增长血管壁中CENP-A表达基本稳定,心外膜及外膜下组织中CENP-A表达逐渐减少,新生1 d表达最多,3月龄、6月龄明显减少。血管壁中CENP-A主要是在平滑肌细胞表达,且各年龄段表达基本不变。在靠近心外膜的组织中也有少量心肌细胞表达,且随增龄变化而减少。结论 大鼠心脏CENP-A的表达随增龄变化逐渐减少,血管壁CENP-A的表达稳定不变。  相似文献   
33.
34.
目的分析PTPN13在人胃癌组织中及胃癌SGC-7901细胞系中的表达及其对细胞增殖、侵袭的影响。方法收集106例胃癌患者的胃癌组织及癌周正常组织标本。常规培养SGC-7901细胞并分为pc DNA3.1-PTPN13质粒转染组和未转染组。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组织中的PTPN13表达;分析PTPN13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及转移的关系;Kaplan-Meier曲线分析不同PTPN13表达患者生存率的差异;CCK-8法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Trans-well试验分析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检测E-cadherin、Snail及MMP9的表达。结果胃癌组织中的PTPN13阳性率低于癌周正常胃组织(31%vs 83%,P0.05);PTPN13的表达与肿瘤直径、浸润深度、淋巴结和远隔器官转移情况有关(P0.05);PTPN13阴性的胃癌患者2生存率较低;PTPN13过表达可以降低SGC-7901细胞的增殖率(P0.05),同时降低其侵袭能力(P0.05);上调PTPN13后SGC-7901细胞上皮化标志物E-cadherin表达增加,而间质化标志物Snail和MMP9表达减少。结论 PTPN13在胃癌组织和胃癌细胞中具有肿瘤抑制作用,较低的PTPN13表达提示患者预后不良。PTPN13具有成为胃癌的治疗诊断或治疗靶点的潜力。  相似文献   
35.
目的 了解妊娠合并重症肝炎的临床特点,总结诊断治疗经验,以降低孕产妇病死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42例妊娠合并重症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结局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分别为15例和27例.分析其病毒标志物、临床表现、血生化、临床处理与妊娠结局.结果 (1)病原学检查以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为主,占64.29%(27/42).(2)主要的首发临床表现为消化道症状,占73.81% (31/42).(3)存活组血清白蛋白为(29.91 ±6.78) g/L、胆固醇为(2.80±1.02) μmol/L、胆碱酯酶为(5 399.4±1 096.5)U/L,高于死亡组[血清白蛋白:(25.14 ±7.36) g/L、胆固醇:(1.73±0.77)μmol/L、胆碱酯酶:(3 423.6±1 102.7) U/L];存活组血清肌酐为(83.06±47.23) μmol/L、凝血酶原时间(PT)为(18.98 ±6.72)s,低于死亡组[血清肌酐:(231.54±58.90) μmol/L、PT:(44.16±5.38)s](t值分别为2.07、3.84、5.57、8.37、13.29,P<0.05或P<0.001).(4)终止妊娠者病死率为31.58%(6/19),低于总体病死率64.29% (27/42)(x2=5.636,P=0.018).结论 HBV感染是妊娠合并重型肝炎的主要原因.首发症状以消化道症状为主,有利于早发现、早治疗.血清白蛋白、肌酐、PT、血清胆固醇、胆碱酯酶可作为病情预后的指标.积极综合治疗和及时终止妊娠,可降低孕产妇病死率.  相似文献   
36.
AXSYM全自动免疫化学发光分析仪是美国雅培公司近几年投入中国市场的,其通过微粒子酶免分析法(MEIA)、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FPIA)、离子捕捉免疫分析法(ICIA)及辐射能衰减分析法(REA)等四种方法对多种人体指标进行检测,如肿瘤标记物、性激素、甲状腺激素、病毒及药物浓度等等,其检测快速、准确、简便、重复性好。仪器检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会以“EXCEPTION”的方式提示,通过一年多的使用,现将一些常见“EXCEPTION”提示的处理办法及保养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门静脉血栓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对5例肝硬化合并腹水患者进行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及脾静脉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门静脉内径增宽,内见低回声或中等回声光团,形态不规则,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血栓内部未见血流信号。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是目前非侵入性诊断门静脉血栓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38.
冯颖 《中国医药》2013,8(8):1124-1125
目的 观察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不同病毒基因型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选择120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采用特异性探针杂交法进行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根据基因分型结果将患者分为丙型肝炎病毒1b型感染的长效干扰素组(皮下注射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180 μg/次,1次/周)和非1b型感染的普通干扰素组(皮下注射普通干扰素α-2b,5 mIU/次,隔日1次),2组患者均口服利巴韦林.治疗前后和随访中检测患者血浆丙型肝炎病毒RNA和ALT水平作为疗效评价的指标.比较治疗结束后2组患者肝功能异常率的差异.结果 长效干扰素组与普通干扰素组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者分别为30例(46.2%)和41例(74.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长效干扰素组肝功能异常者10例(15.4%),普通干扰素组有8例(14.5%),2组患者肝功能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1,P>0.05).结论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丙型肝炎病毒1b型感染患者的疗效不理想,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主要影响治疗的难易程度.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在心房黏液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昌平区沙河医院2005年1月至2013年3月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22例心房黏液瘤患者的临床及超声心动图资料。结果 95%的心房黏液瘤的蒂附着于房间隔卵圆窝部位,蒂基底部通常较宽,蒂直径5~15 mm,平均直径为8.9 mm,蒂长短不一,平均长度9.2(3.0~15.0)mm,往往影响黏液瘤的活动度,蒂很长时,黏液瘤可随心动周期出现较大范围的往返运动。结论超声心动图能及时发现心房黏液瘤,为手术提供诊疗依据,可作为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西红花酸对于非酒精性脂肪肝细胞的干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油酸和棕榈酸的脂肪酸混合液诱导L02肝细胞株,建立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并加入一定浓度的西红花酸进行干预。通过观察细胞形态,甲基噻唑基四唑(MTT)法检测细胞活力,并检测细胞内三酰甘油(TG)含量,以及细胞内氧化还原指标包括谷胱甘肽(GSH)、还原型辅酶Ⅱ(NADP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氧(ROS)和丙二醛(MDA)水平,以反映西红花酸对脂肪肝细胞模型的干预作用。结果使用西红花酸后脂肪肝细胞中TG含量降低,细胞中脂质沉积有效缓解,ROS、MDA水平呈明显下降,且NADPH,GSH,SOD等抗氧化系统指标明显改善。结论西红花酸通过降低脂肪肝细胞内氧化应激水平可能对脂肪肝防治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