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2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4篇
医药卫生   35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目的 探讨创伤性颅脑损伤(TBI)模型小鼠神经功能与认知功能的动态变化及其机制。方法 60只12月龄Balb/c小鼠,分为对照组(10只)与TBI模型组(50只),根据模型构建时间将TBI模型小鼠分组为,模型1d组、3d组、7d组、14d组和28d组,共5个亚组,每组10只。实验第29天分别开展神经功能评分,跳台测试。测完后处死取材,用于免疫组织化学、炎性细胞因子含量、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各个时期神经功能评分明显增加,在第7天达到峰值后降低。然而,各个时期,模型组小鼠跳台错误潜伏期低于对照组,跳台错误次数高于对照组,且没有明显变化。此外,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各个阶段离子化钙结合适配分子1(IBA1)、趋化因子C-X3-C基元配体1(CX3CL1)、CX3C趋化因子受体1(CX3CR1)、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磷酸化核因子(p-NF)-κB表达明显增加,在第7天达到峰值,之后开始降低。与此同时,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先升高达到峰值,随后开始降低。然而,与对照组相...  相似文献   
132.
目的观察臭氧水疗治疗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样小鼠的疗效。方法 DNCB诱导的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样小鼠模型40只,随机分成A组(臭氧水疗组),B组(药物治疗组),C组(纯净水治疗组),D组(自然恢复组)。A、B、C三组皮损处分别予以臭氧水疗、外用药物、纯净水治疗,连续治疗2周,D组不做任何处理。2周后处死小鼠,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的皮肤组织病理改变;透射电镜观察各组小鼠皮肤棘层的变化;实时定量PCR(RT-PCR)检测皮损中γ-干扰素(IFN-γ)、白介素-10(IL-10)、白介素-17(IL-17)表达水平。结果 A组及B组较C组及D组小鼠的搔抓症状及皮炎表现好转,皮损处病理结果与电镜下超微结构明显改善。A组及B组小鼠皮损中IL-10、IL-17 m RNA水平明显低于C组和D组,IFN-γm RNA水平较C组及D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臭氧水疗对治疗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样小鼠有明显疗效,可能通过调控T细胞间的平衡及细胞的氧化还原反应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33.
目的 探讨内镜下和显微镜下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腺瘤术后病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变化。方法 2014年6月至2017年3月收治符合标准的垂体腺瘤89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4例)。观察组采用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腺瘤,对照组采用显微镜下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腺瘤。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P<0.05),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术后3个月CD3+、CD4+、CD4+/CD8+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血清MMP-9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 与显微镜下手术相比,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腺瘤可明显减轻手术创伤,改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MMP-9水平,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34.
目的 探讨circTRIM33-12通过miR-191/DAB2轴对脑胶质瘤细胞增殖、凋亡及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RT-qPCR法检测circTRIM33-12、miR-191和DAB2在脑胶质瘤细胞CHG-5和人正常脑胶质上皮细胞HEB中的表达。将培养的CHG-5细胞进行分组:siRNA NC组、circTRIM33-12 siRNA组、DAB2 siRNA组;mimics NC组、miR-191 mimics组;circTRIM33-12 WT+mimics NC组、circTRIM33-12 WT+miR-191 mimics组、circTRIM33-12 MUT+mimics NC组、circTRIM33-12 MUT+miR-191 mimics组;inhibitor NC组、miR-191 inhibitor组;pcDNA+mimics NC组、pcDNA-TRIM33-12+mimics NC组、pcDNA+miR-191 mimics组、pcDNA-TRIM33-12+miR-191 mimics组;DAB2 WT+mimics NC组、DA...  相似文献   
135.
目的:探讨肝癌组织中抑癌基因PTEN蛋白表达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7例肝细胞癌及相应的癌旁组织与6例正常肝组织中PTEN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HCC中PTEN蛋白表达与各临床病理特征关系。结果:PTEN蛋白在正常肝组织及HCC癌旁组织中表达高于癌组织,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正常肝组织与癌旁组织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分化程度高的HCC中PTEN表达高于低分化者,ChildA级高于B和C级,差异有显著性(P<0.05);无静脉浸润者高于有静脉浸润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PTEN蛋白表达在性别、年龄、有无包膜、大体类型及肿瘤大小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肝癌组织中PTEN蛋白阴性表达率较高,PTEN可作为检测肝癌生物学特征的一种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36.
目的:应用整体自显影定量技术(QWBA),比较单次和重复多次给药后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情况,以指导人体放射性物质平衡试验设计.方法:按15 mg ? kg-1剂量,分别灌胃给予雄性Long-Evans(LE)大鼠0,7和14次的非放射性标记药物VPS-01(qd)24h后单次灌胃给予100 μCi/15 mg?kg-1的...  相似文献   
137.
目的探讨弹性髓内钉与锁定钢板内固定对四肢骨干骨折中的影响,为临床治疗四肢骨干骨折提供有效依据。方法前瞻性研究2016年4月—2017年6月四川省雅安市人民医院治疗的四肢骨干骨折患者98例,男性55例,女性43例;年龄20~59岁,平均36.6岁。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弹性髓内钉组(50例)和锁定钢板组(48例),弹性髓内钉组行弹性髓内钉内固定处理;锁定钢板组行锁定钢板内固定。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骨折线消失时间、术中出血量)、治疗前后VAS评分、愈合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弹性髓内钉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骨折线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锁定钢板组(77.04±12.67)min vs.(117.76±17.64)min、(6.56±1.12)d vs.(7.93±1.27)d、(14.19±1.67)周vs.(17.42±1.98)周、(16.89±2.24)周vs.(19.45±2.64)周,P<0.05;弹性髓内钉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锁定钢板组(98.67±12.74)mL vs.(211.84±23.48)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前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62),术后2、4周弹性髓内钉组VAS评分(4.34±0.36)分、(3.65±0.34)分显著低于锁定钢板组(5.17±0.49)分、(4.68±0.5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弹性髓内钉组愈合率96.00%显著高于锁定钢板组81.25%(P=0.006);弹性髓内钉组优良率90.00%显著高于锁定钢板组64.58%(P=0.003)。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00%与18.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7)。结论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四肢骨干骨折效果显著,且其能显著加速患者康复,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8.
共情是心理治疗中的重要环节,但不当的共情在心理治疗过程中也会带来许多难以控制的负面影响。与心理治疗有相似特征的巫术对共情能力没有要求,却依然拥有治疗心理疾病的能力。巫术虽然本身具有局限性,但在回避共情的基础上,可能会避免心理治疗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9.
目的检测恶性黑素瘤组织中环氧化酶2(COX-2)与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以明确其在恶性黑素瘤发生、发展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40例恶性黑素瘤和20例色素痣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组织中COX-2与HIF-1α的表达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40例黑素瘤患者中33例(82.5%)COX-2(+),高于对照组(15%)(P<0.01)。黑素瘤患者中35例(87.5%)HIF-1α(+),高于对照组(10%)(P<0.01)。恶性黑素瘤患者组织中COX-2与HIF-1α表达存在正相关(r=0.324,P<0.05)。恶性黑素瘤HIF-1α表达在年龄、性别和部位分组中,差异不显著(P>0.05)。而恶性黑素瘤患者中病理分期高,且有淋巴结转移者则HIF-1α阳性率高(P<0.05)。结论 HIF-1α参与恶性黑素瘤的进展,可能与COX-2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40.
目的:观察感染性休克对大鼠血小板及血管L-精氨酸(L-Arg)/一氧化氮合酶(NOS) /一氧化氮(NO)通路的影响及其相互联系,探讨感染性休克损伤的机制。方法:利用盲肠结扎并穿孔复制早期和晚期感染性休克大鼠模型,采用Greiss法测定血管各层及血小板孵育液亚硝酸盐(NO-2/NO-3)含量;以同位素示踪法检测其NOS活性及L -Arg转运。结果:早、晚期感染性休克大鼠血小板和主动脉内膜NO-2/NO-3水平、NOS 活性及低亲合L-Arg 转运量均显著低于假手术组(高亲合L- Arg 转运量在早期休克增加、晚期休克降低);而中膜和外膜的NO-2/NO-3水平、NOS 活性及L-Arg 转运量则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均以休克晚期改变为显著。血小板和主动脉内膜NO-2/NO-3生成、NOS 活性及高、低亲合L-Arg 转运的改变均呈正相关(均P< 0. 01)。结论:感染性休克下调血管内膜和血小板的L-Arg/NO通路,上调血管中膜和外膜L-Arg/ NO通路。提示检测血小板L-Arg/NO通路的变化可能反映休克时血管内皮功能的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