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18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12 毫秒
91.
血清胃泌素在尿毒症胃粘膜病变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2.
肾小球疾病与骨密度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河北地区汉族肾小球疾病患者骨密度 (bonemineraldensity ,BMD) ,并分析影响BMD的因素。方法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 ,测定 2 0 8例肾功能正常的成年肾小球疾病患者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前腰椎(lumbarspine ,L1~ 4)和股骨BMD。结果本组患者BMD与北京地区接近 ,高于长沙地区健康女性。男性 30岁以后各部位BMD随年龄增加而逐渐下降 ,女性则于 5 0岁以后快速下降。大于 5 0岁组男、女患者BMD较峰值年龄组减少 (0 .10 6~ 0 .2 6 0 ) g/cm2 ,以股骨三角区最明显。各部位BMD与肾小球病理类型无关 ,与体质量 (r =0 .2 2 2~ 0 .4 2 9,P≤ 0 .0 0 1)和体质量指数 (r =0 .2 5 0~ 0 .314 ,P≤ 0 .0 0 1)呈显著正相关 ,L3 、股骨颈和三角区BMD与年龄 (r =- 0 .12 9~ - 0 .5 4 3,P≤ 0 .0 1)呈负相关关系。结论随增龄BMD逐渐减少 ,以股骨三角区最明显 ,男、女开始骨丢失的年龄和速率不同 ,体质量指数和年龄是影响BMD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3.
IgA肾病足细胞损伤中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IgA肾病患者足细胞损伤中的作用及其与IgA肾病临床与病理表现之间的关系.方法 41例经肾穿刺活检明确诊断的IgA肾病患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肾组织中足细胞表面特异性标记物WT1及VEGF的分布,并结合临床及肾脏病理进行分析.结果 IgA肾病患者足细胞病变与肾小球内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性(r=0.575,P<0.05),随着病变加重,硬化肾小球增加,肾小球内足细胞数目及VEGF的表达均减少(P<0.05),肾小球中的WT1表达与尿蛋白无明显相关性,但与血清肌酐、肾小球硬化呈正相关性(r=0.776,P<0.01,r=0.658,P<0.01).Ⅰ~Ⅲ级病变组肾小球内VEGF的表达与尿蛋白定量呈正相关(r=0.558,P<0.05),但在Ⅳ~Ⅴ级病变组无相关性;肾小球内VEGF的表达与血压、血清肌酐无显著相关性,但与系膜细胞增殖程度呈正相关(r=0.714,P<0.01),与肾小球硬化呈负相关(r=-0.669,P<0.01).结论 IgA肾病足细胞损伤中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异常表达在其疾病进展(促进蛋白尿形成及肾小球硬化等)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肾小球病患者血脂异常特点、患病率和影响因素。方法横断面单中心分析我院经肾活检组织检查和临床确诊的3984例肾小球病患者的临床和化验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和比较。结果依据尿蛋白>3.5 g/L 和血清白蛋白<30 g/L 者为肾病综合征(肾病)组1918例,其余为非肾病综合征(非肾病)组2066例。①肾病组血脂异常患病率(83.4%)明显高于非肾病组(41.2%)(P <0.05)。肾病组以高胆固醇和混合型高脂血症为主(37.0%,33.8%);非肾病组以高甘油三酯血症为多(14.6%),超过半数(52.3%)的小血管炎患者为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随着增龄高胆固醇血症占比进行性升高。②相关分析示:年龄和体质量指数对脂质各组份均产生不利的影响;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尿蛋白正相关、血白蛋白负相关;血尿酸和血糖与高密度脂蛋白负相关(P均<0.01)。结论肾病患者血脂异常患病率高、以高胆固醇血症和混合高脂血症为主;非肾病患者以高甘油三酯血症为主;尿蛋白、年龄、体质量指数、血白蛋白和血糖均是影响血脂代谢异常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95.
IgA肾病PTEN表达及其对肾间质纤维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IgA肾病(IgAN)肾组织中染色体10上缺失的磷酸酶与张力蛋白同源物基因(PTEN)表达及其对肾间质纤维化的影响。方法: 选择IgAN患者47例,并详细收集资料;10例肾脏肿瘤切除后正常远端肾组织作对照。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用Katafuchi等标准分为4组。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TEN、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Ⅲ型胶原(Col Ⅲ)以及原位杂交法检测PTEN mRNA表达。结果: ①IgAN和对照肾组织中PTEN及PTEN mRNA表达部位主要在肾小管上皮细胞胞浆中,肾小球内无或仅有极少量表达。IgAN随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加重,PTEN与PTEN mRNA表达逐渐减少,无病变组明显高于其它3组(均P<0.05)。②IgAN肾组织PTEN与PTEN mRNA表达正相关(P<0.05);两者分别与eGFR、尿渗透压正相关(P<0.01),与TGF-β1、α-SMA、ColⅢ、24 h尿蛋白排泄量、硬化肾小球数以及血管积分负相关(均P<0.01)。结论: IgAN中TGF-β1可能在基因转录水平下调PTEN表达,诱导肾小管上皮转分化以及细胞外基质的沉积,从而在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Wnt/β-catenin信号途径在高糖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中的表达及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厄贝沙坦对该途径活性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HKC),分为正常糖组、甘露醇对照组、高糖组、高糖+厄贝沙坦干预组。采用免疫细胞化学观察β-连环蛋白(β-catenin)表达情况;Western印迹检测Wnt4、β-catenin、E-钙粘蛋白(E-cadherin)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水平;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Wnt4和β-catenin mRNA表达水平。结果高糖组较正常糖及渗透浓度对照组Wnt4蛋白及mRNA、α-SMA蛋白表达增高,E-cadherin表达降低,β-catenin总蛋白及mRNA水平无明显变化,细胞质及核蛋白表达增强。Wnt4和β-catenin核蛋白表达在高糖诱导24h达高峰;厄贝沙坦下调Wnt4、α-SMA及β-catenin核蛋白表达,升高E-cadherin表达水平。结论Wnt/β-catenin信号途径可能参与了高糖介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过程。厄贝沙坦可能通过调节Wnt/β-catenin信号途径活性而抑制该过程。  相似文献   
97.
目的研究阿魏酸哌嗪对单侧榆尿管梗阻(UUO)大鼠肾间质纤维化是否有抑制作用及其肾脏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75只SD大鼠设对照组(A组),结扎左侧输尿管(B组),分别给予阿魏酸哌嗪(C组),依那普利(D组),两者合用(E组)灌胃。术后第3、7和第14天测肾组织中羟脯氨酸含量,免疫组化测肾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骨形成蛋白-7(BMP-7)、CD34表达(计算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指数,PCI)。结果各治疗组胶原含量明显减少,E组起效最早。UUO术后BMP-7、VEGF表达和PCI:B组逐渐减少,3个治疗组则明显上调。BMP-7、VEGF阳性面积和PCI与肾组织中胶原含量呈负相关(r=-0.68,-0.49,-0.52P〈0.01),VEGF阳性面积与PCI呈正相关(r=0.53,P〈0.01)。结论阿魏酸哌嗪通过上调肾组织中BMP-7、VEGF及PCI,抑制UUO大鼠肾间质纤维化,其疗效与依那普利相似,两药联合应用优于单独用药。  相似文献   
98.
本文对21例感染性心内膜炎误诊进行了分析。误诊率达76.9%。曾误诊为风湿热、肺部感染、慢性肾盂肾炎、上呼吸道感染、黑热病、疟疾、肾结核及胆系感染等。从诊断、鉴别诊断方面进行了分析,讨论了误诊原因及教训。  相似文献   
99.
两种血液吸附器血透对尿毒症患者血清β2-MG和IL-6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性树脂HA-330型和活性炭YTS-200型血液吸附器串连低通量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患者血清β2-MG和IL-6的影响. 方法 30例维持性血透病人,交叉对照设计,清洗期1周;以常规间隙性低通量透析(IHD)为基础治疗,HA-330和YTS-200两种不同的血液吸附器为干预手段与F6低通量血液透析器串连,检测治疗前后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白介素6(IL-6)水平,计算治疗后β2-MG、IL-6的下降率,比较三种治疗对血清β2-MG、IL-6、血小板的影响. 结果正常对照血清IL-6为106.467±89.585pg/ml,β2-MG为81.579±25.417nmol/L;30例尿毒症病人,去除血液浓缩影响,IHD、IHD+HA-330、IHD+YTS-200三种治疗IL-6/HCT的下降率分别为 8.1±40.2 、-15.1±110.7 、-10.8±96.8 ,三者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 IHD、IHD+HA-330、IHD+YTS-200三种治疗β2-MG/HCT的下降率分别为-9.5 ±60.8、-16.4±43.1、-6.6±26.7,三者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IHD治疗前后PLT/HCT为77.75±31.60 、80.59±34.55,差异无显著性(P>0.05);IHD+HA-330治疗前后PLT/HCT分别为82.21±39.22 、68.94±33.55,治疗后显著降低(P<0.05), IHD+YTS-200治疗前后PLT/HCT为70.64±27.46 、53.56±20.80,治疗后显著降低(P<0.05). 结论 IHD、IHD+HA-330、IHD+YTS-200三种治疗后尿毒症患者血清β2-MG、IL-6无降低; HA-330、Aier-200引起PLT显著降低,提示HA-330和YTS-200两种血液吸附器生物相容性欠佳.  相似文献   
100.
曾文  王彦  杨林  王建荣  傅淑霞 《临床荟萃》2007,22(7):473-476
目的客观评估电镜检查在肾活检病理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351例肾活检标本先后进行光镜免疫荧光联合检查以及电镜检查,统计最终病理诊断类型的分布,并对电镜检查在肾活检病理诊断中的作用进行分析,比较电镜检查与光镜免疫荧光联合检查对肾活检病理最终诊断的影响。结果①最终诊断为肾小球疾病的占绝大多数(97.7%),以IgA肾病(18.8%)、薄基底膜肾病(8.8%)、肾小球微小病变(8.3%)、膜性肾病(8.3%)、糖尿病肾病(7.1%)多见;②电镜检查对肾活检病理诊断起决定诊断作用的病例占21.9%,起修正补充作用的病例占23.7%,而起验证作用占54.4%;③电镜检查对45.6%的肾活检最终病理诊断提供有价值信息,而光镜免疫荧光联合检查对54.4%的病例可独立诊断(χ2=5.476,P<0.05)。结论进行电镜检查对肾活检标本病理诊断非常必要,应该常规留取标本进行电镜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