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30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完善卫生监督机制努力开创卫生监督工作新局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余姚市卫生监督工作以加强机构队伍建设,深化卫生监督体制改革,创建群众满意基层站所等方面入手,切实加强医疗卫生、食品卫生、职业卫生监督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文章就余姚市卫生监督工作的主要做法进行了总结,以便同其他地区交流、学习。  相似文献   
22.
《食品卫生法》第42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生产经营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的,责令停止生产经营,立即公告收回已售出的食品,并销毁该食品,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没  相似文献   
23.
《食品卫生法》对食品卫生违法行为规定的处罚,多为“并处式”条款。一般情况下,对食品卫生违法行为应按规定予以并处,但有下列几种情况应当例外:(1)对生产经营过程不符合卫生要求的,不宜给予警告并罚款的处罚;(2)对饮食业供应禁止食品的,一般不宜公告收回的处罚;(3)对无证又兼有其它违法行为的,不宜取缔并责令改正的处罚;(4)对无证生产经营禁止食品的.不宜同时分别给予没收违法所得和罚款的处罚;(5)对已经停止的违法行为,不宜给予已无必要的合并处罚。  相似文献   
24.
2008年7-8月,对余姚市5个乡镇不同经营规模的183户餐饮业的餐具消毒管理现状进行了现场调查,其中大中型餐饮业42户,小型餐饮业141户。调查结果显示,乡镇餐饮单位被调查项目中餐具消毒设施的配置率为最高,达90.2%,大中型餐饮业与小型餐饮业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其次为餐具消毒管理制度的建立率,为88.5%,大中型餐饮业与小型餐饮业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调查项目中比例最低的为设立专职餐具洗消人员,仅占14.2%,大中型餐饮业与小型餐饮业之间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其次为专用餐具洗消间的设置比例,仅为25.7%,大中型餐饮业与小型餐饮业之间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实施餐具消毒的比例为51.9%,大中型餐饮业与小型餐饮业之间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餐具洗消人员掌握餐具消毒知识的比例为61.1%,大中型餐饮业与小型餐饮业之间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餐具保洁柜的配置率为62.8%,大中型餐饮业与小型餐饮业之间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1 001份餐具检测合格率为61.9%,不同种类的餐具检测合格率总体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大中型餐饮业与小型餐饮业的餐具检测合格率,两者之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相似文献   
25.
1994年11月24日,余姚市某饭店客房部,发生一起两名旅客因使用燃气热水器而致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死亡事故.中毒发生经过如下:24日晚9时许,旅客齐某、徐某外出回房.约至11时50分,同住一室的施某进门时发现齐某裸体倒在卫生间里,徐某和衣倒在床上.见状立即叫来其他同事.此时,齐某肢体冰冷,呼吸、心跳停止,并有大小便失禁和呕吐迹象.徐某肢体尚热,但呼吸心跳也已停止.于是将两人抬到室外走廊,施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挤压术等抢救措施.约半小时后,当地卫生院和市人民医院医师相继赶到,经鉴定证明两人均已死亡.该客房部系汽车库改建,从设计、施工、竣工验收到投入使用,均未经卫生部门审批,也未办理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每间面积为18m~2,客房内有2m~2的卫生间,每间外墙安装了樱花牌SB-833型燃气热水器,以供应卫生间盥洗用热水.客房为水泥结构,铝合金门窗,除卫生间有一小型换气  相似文献   
26.
苯甲酸钠和氯化钠对经高温灭菌的方便榨菜保质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查明苯甲酸钠和氯化钠对经高温灭菌的方便榨菜保质期的影响以及影响的程度。方法:定制不同苯甲酸钠和氯化钠含量的方便榨菜共4组,经高温灭菌后放入恒温箱内,于不同时段观察其胖袋情况并作感官、菌落总数和酸度的变化比较。结果:高温灭菌的样品均未胖袋;感官和菌落总数的变化均以低苯甲酸钠和低氯化钠含量的组别为明显;酸度的变化基本呈同步状,与保质期没有明显关系。结论:高氯化钠含量方便榨菜进行高温灭菌后,不需要再使用苯甲酸钠,就能达到与使用符合标准范围的苯甲酸钠产品同样的保质期效果。但其处于低氯化钠含量时,在高温灭菌的同时使用适量苯甲酸钠,能延长保质期。  相似文献   
27.
急性钡中毒少有报道 ,2 0 0 1年 6月 ,浙江省余姚市发生一起误食碳酸钡引起中毒事件 ,中毒 5人 ,其中 2人死亡 ,3人经抢救痊愈。现将调查及救治经过报道如下 :1 中毒经过6月 2 5日中午 12 :30 ,余姚市小曹娥镇南新庵村村民周×(患 1)食入了隔壁堂弟家送的“鸭羹”,0 .5 h后 ,突感恶心 ,剧烈呕吐、腹泻。接着 ,其堂弟媳 (患 2 )也出现了相似症状 ,不久 ,堂弟 (患 3)及其儿子 (患 4)、母亲 (患 5 )均先后出现上述症状 ,并相继就诊于卫生院。2 流行病学调查患者系 2户人家共 6口 ,6月 2 5日中午有 5人食用了“鸭羹”,患 1、患 2食入量较多 ,…  相似文献   
28.
<正>1 事件经过 2001年6月25日中午,家住余姚市小曹娥镇南星庵村的王某一家4人和其邻居周某,同食了由王某家烹调的“鸭羹”后,均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心慌等症状,即去当地卫生院治疗。经抗菌、补液等一般治疗后未见好转,且病情呈进行性加重,遂急送至市人民医院抢救。期间,病人出现心律失常、四肢麻木和酸中毒症状,当日晚至次日晨,王某及其妻子因抢救无效相继死亡,其余3人经住院治疗一周后,病愈出院。  相似文献   
29.
食品卫生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对违反本法情节较重的,食品卫生监督机构可以给予以下行政处罚。”这里提出了执行食品卫生行政处罚时必须具备的以下两个条件:一是违反本法。即食品生产经营者有违反食品卫生法中所规定的行为;二是情节较重。这里,“情节”是个综合概念,包括是故意违法还是过失,违法的动机和目的,违法行为的手段及造成的后果等。其情节是否较重?应当在考察上述各个因素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地作出判断。兹就如何确定违法情节孰轻孰重的问题,笔者在从事食品  相似文献   
30.
本文就食品卫生监督管理活动中如何准确判定违法情节轻重,作了粗浅地探讨。认为:行为人的主观意识或客观行为故意违法,已经造成社会危害的行为,行为人实施了禁止性规范所禁止的行为,屡次违反相同规定的行为,同时违反多项条款的行为,都应判定为违反《食品卫生法》情节较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