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4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肺部感染时血浆内毒素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革兰阴性杆菌和革兰阳性球菌肺部感染患者于抗感染治疗症状缓解前后进行血浆内毒素水平测定,结果显示革兰阴性杆菌肺部感染组在抗感染治疗前的血浆内毒素水平明显高于革兰阳性球菌组与正常对照组(P<0.01),而革兰阳性球菌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革兰阴性杆菌组在抗感染治疗症状缓解后血浆内毒素水平由(0.0658±0.0271)kEU/L降至(0.0254±0.0129)kEU/L,差异非常显著(P<0.001),而革兰阳性球菌组治疗前后血浆内毒素水平无明显差异。肺部感染患者的血浆内毒素水平可以为革兰阴性杆菌肺部感染的早期诊断提供帮助,也助于判断感染的轻重以及抗生素的疗效。  相似文献   
92.
目的 研究己酮可可碱 (POF)对肺结节病患者肺泡巨噬细胞 (AM)产生细胞因子的作用 ,并与地塞米松 (DEX)的作用相比较。方法 收集 1 4例活动期肺结节病患者的AM ,以 1 0 %RPMI为培养液 (含有 1 0 %热灭活胎牛血清、2mmol/LL 谷氨酰胺、2 0 0kU/L青霉素及 2 0 0mg/L链霉素 ) ;或1 0 %RPMI加内毒素 (LPS ,1 0 0 μg/L) ;或分别加入浓度为 0 0 1mmol/L、0 1mmol/L和1mmol/L的POF ;或加入 0 1mmol/LDEX进行AM培养 2 4h。用酶联免疫吸附 (ELISA)法测定培养上清液中细胞因子含量。结果 POF对结节病患者AM自发释放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有剂量依赖性抑制作用 (P <0 0 0 1 ) ,而对其他自发释放的细胞因子无影响。 0 1mmol/LDEX抑制自发释放的TNF α、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sTNFR 2 )、白细胞介素 (IL) 1 β和IL 1 0 (P <0 0 0 1或 <0 0 5 或 <0 0 1 )。除sTNFR 1外 ,POF亦抑制这些由LPS刺激的AM释放的细胞因子 (P <0 0 5或 <0 0 0 1 )。与POF相似 ,0 1mmol/LDEX同样抑制这些LPS刺激的细胞因子释放 (P <0 0 5或 <0 0 0 1 ) ,但对sTNFR 1和IL 1 β无影响。 结论 与DEX相比 ,POF有更宽的治疗窗。用在结节病治疗上可以减少皮质激素用量或可将其替代。然而POF治疗结节病及其他肺部疾病的临床价  相似文献   
93.
患者男性 ,5 6岁 ,因 1个月前出现发热 ,体温波动在37 5~ 37.8℃之间 ,伴咳嗽、少许白色粘液痰 ,上楼时出现喘息 ,在外院给予抗感染治疗 ,呼吸困难逐渐加重于 2 0 0 1年 12月 12日收住我院。查体 :体温 36 .5℃ ,呼吸 76次 /min ,脉搏16次 /min ,血压 12 0 / 80mmHg (1mmHg =0 .133kPa)。唇无紫绀 ,浅表淋巴结无肿大 ,双下肺可闻及爆裂音 ,肝脾未触及 ,无杵状指 (趾 )。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 10 .0 9× 10 9/L ,中性粒细胞 0 .75 ,血红蛋白 115g/L ,血小板 2 4 4× 10 9/L ,红细胞沉降率 92mm/ 1h ,血磷酸肌酶 10 6 …  相似文献   
94.
目的通过对1例误诊为肺结核的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allergicbronchopulmonaryaspergillosis,ABPA)患者进行病例总结,提高对黏液嵌塞型ABPA的认识。方法分析1例误诊为肺结核的黏液嵌塞型ABPA患者,尤其是全面回顾其影像学动态改变。结果患者为青年女性,临床主要表现为咳嗽、咳黄色块状痰,偶有喘息,早期肺高分辨率CT呈右肺中叶肿块影,诊断为肺癌合并阻塞性肺炎,抗炎治疗3周后,原肿块影有所减小,但其他部位出现新发斑片影,遂排除肿瘤后予经验性抗结核治疗。定期行肺CT检查,肺部阴影吸收不明显。规律抗结核治疗2.5年后,双上肺出现新发斑片影,故来北京朝阳医院就诊,完善检查示外周血嗜酸粒细胞明显增高,血清总IgE1151kU/L,烟曲霉特异性抗体(+++),气道激发试验强阳性,肺CT示中心性支气管扩张,远端黏液嵌塞。为典型黏液嵌塞型ABPA病例。结论早期黏液嵌塞型ABPA由于其影像学上不易发现中心性支气管扩张,易被误诊为肿瘤或结核。若合并喘息、痰液黏稠或经验性抗结核治疗不满意,应高度警惕本病可能。  相似文献   
95.
目的研究雷帕霉素对大鼠肺纤维化模型的干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150只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成3组,每组50只:①雷帕霉素组。经气管内灌注博莱霉素诱导肺纤维化,随后每日用雷帕霉素口服溶液0.5mg/kg灌胃进行干预;②模型组,气管内灌注用博莱霉素,灌胃用生理盐水;③对照组,气管内灌注和灌胃均用生理盐水。各组动物均于气管内灌药后第3、7、14、28、56天分别处死10只。通过HE染色、Masson胶原染色、天狼猩红染色偏光法及测定肺组织羟脯氨酸浓度来观察肺泡炎和肺纤维化的程度。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肺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mRNA表达。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肺组织TGF-β1蛋白的表达。结果模型组的肺组织羟脯氨酸含量和肺泡炎程度在各时间点均高于对照组,模型组的肺纤维化程度在第14、28和56天高于对照组(P〈0.05);雷帕霉素组肺组织羟脯氨酸含量在第14、28和56天低于模型组,雷帕霉素组在第14和28天肺泡炎的程度低于模型组,雷帕霉素组在第28和56天肺纤维化程度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TGF-β1的mRNA表达在第3、7、14和28天高于对照组,雷帕霉素组TGF-β1的mRNA表达在第7和14天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雷帕霉素能减轻博莱霉素诱导的大鼠肺纤维化,这种作用有可能部分通过抑制TGF-β1的表达而实现。  相似文献   
96.
患者男,31岁,因"反复咳痰、咯血 10年,再发2个月,左胸痛10 d"于 2009年12月25日入,院患者于10年前受凉后出现阵发性咳嗽,咳白色黏痰,伴畏寒,发热,体温最高达39℃,无气喘,胸痛及咯血,抗炎治疗后左肺仍见斑片影.  相似文献   
97.
目的了解透明质酸(HA)片段是否促进人胚胎肺成纤维细胞分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探讨HA与细胞的相互作用对胶原收缩和降解的影响,初步研究HA与肺成纤维细胞作用的受体途径。方法1)取人胚胎肺组织块进行肺成纤维细胞培养;2)实验分为5组:CD44抗体组(C组)、整合素β1(Integralβ1)抗体组(B组)、IgG1对照抗体组(I组)、HA组(H组)和蒸馏水对照组(M组);3)肺成纤维细胞分别与CD44抗体、Integralβ1抗体或IgG1抗体孵育30min;4)将细胞悬液与胶原溶液、透明质酸溶液(200000、0.1g/L)混匀,共同孵育,待形成凝胶后将凝胶漂浮于培养液中,连续培养72h;5)每24h记录凝胶面积,留取第1个24h的培养上清液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MMPs,72h后收集凝胶,应用分光光度测定法进行羟脯氨酸检测;6)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肺成纤维细胞透明质酸CD44受体。结果1)5个组的凝胶面积均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变小,C组和B组的凝胶面积在各个时间点与I组和H组比较都有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肺成纤维细胞胶原凝胶中羟脯氨酸的含量以C组和M组最高,2组与B组、I组及H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肺成纤维细胞C组和B组MMP-9的水平明显低于H组和I组(P<0.05),与M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MMP-1的水平明显低于B组、H组和I组(P<0.05),与M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HA可促进肺成纤维细胞CD44受体的表达,以相对分子质量为200000的片段作用最强。结论HA对人肺成纤维细胞MMPs的分泌有促进作用,加剧了胶原凝胶的收缩和降解,这种作用可被CD44抗体所抑制,也可被Integrinβ抗体部分抑制。  相似文献   
98.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 (idiopathicpulmonaryfibro sis,IPF) ,或称隐原性纤维性肺泡炎 (cryptogenicfi brosingalveolitis ,CFA) ,是一种常见的慢性间质性肺疾病 ,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慢性纤维性间质性肺炎 ,发病原因不明 ,其特定的组织病理学改变为普通型间质性肺炎 (UIP)。1 病史和体格检查1 1 本病多于 5 0岁以后发病 ,起病隐匿 ,主要表现渐进性加重的活动时呼吸困难和干咳 ,病程数月甚至数年。可以伴有全身不适、乏力和体重减轻等症状 ,但很少发热。1 2 听诊发现 80 %…  相似文献   
99.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 (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是一种渐进性加重的难治性性疾病 ,是纤维性间质性肺炎的一种特殊形式 ,只发生于肺 ,发病原因不明。明确 IPF需要外科肺活检 ,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为普通型间质性肺炎 (UIP) ,同时需要除外其它间质性肺疾病。大多数患者于 5 0岁以后发病 ,表现为渐进性呼吸困难和干咳 ,病程数月甚至数年。胸部体检可闻及吸气性爆裂音 ,约 2 5 %的患者有杵状指。胸部影像学特征为双下野外侧为主的网格影和蜂窝肺。肺功能异常表现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和肺容量减少 ,单次呼吸弥散量减低以及运动后低…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比较使用抗白三烯药物和吸入型糖皮质激素单独治疗哮喘患者的安全性和疗效。设计 对使用抗白三烯药物和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治疗儿童和成人哮喘达28天或以上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系统性综述。主要评价指标 因症状急性加重而必须使用全身糖皮质激素的次数。结果 共有13个临床试验(12个为成人试验,1个为儿童试验)满足入选标准;所有病例均为轻度和中度哮喘患者。白三烯受体拮抗剂与每日等效于二丙酸倍氯米松(Beclometasone dipropionate)400~450μg剂量的吸入型糖皮质激素进行比较。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治疗的患者有60%更容易出现急性加重而需使用全身糖皮质激素(相对危险度1.6,95%,的可信区间1.2~2.2;需要处理的患者数量为27,13~81)。与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治疗组比较,在吸入型糖皮质激素组,1秒用力肺活量多增加130ml(80ml~170ml),晨间峰值呼气流速也多增加19升/分钟(14升/分钟到24升/分钟),而且夜间憋醒需应急使用β2激动剂的次数和无症状天数指标也表明吸入型糖皮质激素疗效更好。两组治疗发生副作用的危险没有差别,但是,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组可因为哮喘控制不佳而使戒断的危险性增加2.5倍(相对危险度2.5,1.8~3,5)。结论 治疗成人轻度或中度哮喘患者,等效于400μg/日二丙酸倍氯米松剂量的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比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更有效。但对儿童哮喘,尚无充足的证据说明这一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