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7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肾脏科收治的1例肾病综合征合并乳糜胸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儿,女,13岁,因肾病综合征入院,并胸腔积液,胸腔穿刺液为乳糜样,实验室检查确诊为真性乳糜胸,淋巴管造影提示胸导管出口梗阻。肾活检为肾小球微小病变。经原发病治疗,早期积极抗凝,对症等综合治疗后,患儿预后良好。提示乳糜胸是儿童肾病综合征罕见并发症,在无禁忌证的情况下尽早胸部增强CT及血管超声寻找血栓证据,同时建议行淋巴管造影评估有无淋巴管畸形存在。治疗方面以控制原发病,积极抗凝及对症治疗为主,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32.
26例儿童横纹肌溶解综合征致急性肾衰竭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儿童横纹肌溶解综合征(RM)致急性肾衰竭(ARF)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对77例RM患儿中合并ARF的26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治疗转归进行分析。结果合并ARF的26例RM患儿病因均为非创伤性疾病,感染(69%)、糖尿病(12%)、代谢性疾病(8%)是前3位病因。合并ARF的RM患儿出现频率前5位的临床表现包括发热(69%)、多脏器功能障碍(69%)、抽搐(46%)、少尿或无尿(35%)、茶色尿(27%)。26例合并ARF的RM患儿血肌酸激酶(CK)均1 000 IU/L,伴AST升高的26例,ALT升高的25例,CK-MB升高的25例,LDH升高23例。合并ARF的RM患儿中22例检测了血肌红蛋(Mb),均有增高。合并ARF的26例RM患儿CK降至1 000 IU/L以下的平均时间为10±5 d。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持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治疗的10例患儿的CK恢复时间与非血液净化治疗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ARF的26例RM患儿中7例放弃治疗,19例肾功能均恢复正常。结论急性肾衰竭及多脏器功能障碍是儿童RM的主要并发症,合并ARF的RM患儿原发病主要是感染性疾病,CK是诊断RM的主要指标。早期诊断、合理治疗可使ARF逆转,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3.
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跌倒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发生跌倒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对12例住院患者跌倒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现影响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发生跌倒的内在因素有年龄、疾病;外在因素有个人因素、环境因素、药物因素。易发生跌倒的时间集中在0:00—7:00,易发生跌倒的地点主要在病床旁及厕所。结论提供安全的就医环境,对住院患者进行跌倒风险评估,加强安全教育,使用相应的警示标志,提高护理人员、护工、患者及陪护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为患者提供个性化、人性化服务是预防住院患者跌倒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4.
目的 观察普伐他汀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 40例活动性RA患者随机分为:慢作用药物组20例;慢作用药物+普伐他汀治疗组20例;另设健康对照组20例.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检测血清氧化应激指标的变化,用高分辨率超声仪检测肱动脉内皮依赖性和内皮非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慢作用药物组患者血清丙二醛(MDA)、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及oxLDL与低密度脂蛋白(LDL)比值(oxLDL/LDL)明显升高,血管内皮舒张功能明显受损,且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加用普伐他汀治疗后,血清MDA、oxLDL及oxLDL/LDL比值明显降低,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明显改善.结论 普伐他汀能有效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这种有益作用可能部分与其抗氧化应激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2D-STI)技术定量评价实验性大鼠慢性心力衰竭模型的左心室心肌径向收缩功能的价值.方法 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手术组(n=25)和假手术组(n=15),分别于术前、术后2、4、8周行超声心动图检查.于左心室腱索水平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收缩末期内径(LVEDs),舒张末期室间隔(IVST),后壁厚度(PWT),计算短轴缩短率(FS)及射血分数(EF).采集并储存清晰的高帧频左心室乳头肌短轴动态图像.应用二维应变软件脱机分析左心室6节段的收缩期峰值径向应变(PRS)及整体径向应变(GPRS).比较各指标在手术组不同观察时点、手术组与假手术组同一观察时点的差异.结果 与术前及假手术组同一观察时点比较,术后2周手术组各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4周,手术组IVST、PWT增厚(P均<0.05),各节段PRS及GPRS减低(P均<0.05);术后8周,手术组LVEDd、LVEDs测值较之前各观察时点增大,FS、EF值较前明显减低,各节段PRS及GPRS减低(P均<0.05),IVST、PWT较术前、术后2周及同一观察时点假手术组增厚(P均<0.05),但与手术组术后4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重复性测量显示PRS组间及组内测值比较均有较高一致性.结论 2D-STI能观察后负荷增加导致左心室心肌纤维径向重构与收缩功能变化的进展过程,是评价实验性大鼠慢性心力衰竭左心功能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6.
普伐他汀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炎症反应和内皮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普伐他汀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炎症反应和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40例活动性RA患者随机分为:①慢作用药物组20例;②慢作用药物+普伐他汀治疗组20例;另设健康对照组20例.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8 周后测量血脂、ESR、CRP、IL-1β、IL-6和TNF-α表达水平,用高分辨率超声仪检测肱动脉内皮依赖性和非依耐性舒张功能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慢作用药物组患者血清CRP和TNF-α明显升高,内皮舒张功能明显受损,且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加用普伐他汀治疗后,血清CRP和TNF-α明显降低,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明显改善.结论:普伐他汀能有效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内皮功能.这种有益作用可能部分与其降低CRP和TNF-α水平、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37.
文奇  付倩  丁勇  宋利军  刘琴  潘虹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5,(7):1040-1042,1045
目的了解新余市流感的流行规律,病毒型别及其活动水平,为流感监测预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流感监测哨点医院采集的流感样病例(ILI)的咽拭子标本进行流感核酸荧光RT-PCR检测,将检测阳性的标本接种于犬肾传代细胞(MDCK)进行病毒分离和鉴定,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结果。结果荧光RT-PCR阳性率、病毒分离阳性率在2012年分别是13.7%、16.9%,2013年分别是5.3%、51.9%;流感主要型别在2012年是B和季H3,在2013年是新H1和季H3;荧光RT-PCR阳性率在不同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在不同性别、地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新余市流感主要集中在每年冬、春季节;优势型别在A型、B型、A的亚型新H1、季H3之间转换;在不同年龄ILC中,中小学生和青壮年的流感阳性率最高。  相似文献   
38.
目的构建科学、实用的医院管理培训效果评估指标体系。方法通过预调查和专家访谈设计指标体系,运用Delphi法进行指标的筛选,层次分析法用于指标权重的确定。结果构建的培训效果评估指标体系包括反应层、学习层、行为层和结果层4个层面的11项一级指标和54项二级指标,确定了各级指标的权重,指标权重判断矩阵排序一致性比率均小于0.100;2轮调查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均高于90%,专家的权威系数均在0.8以上,指标变异系数为0.08~0.22之间,协调系数经检验呈显著性(P<0.001)。结论构建的医院管理培训效果评估指标体系层次分明,指标数量适中,权重合理稳定,具备良好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39.
付倩  苗志敏  杨武  张云 《卫生软科学》2012,26(8):700-701
文章通过文献查阅并结合现代医院的工作特点对如何进行初级职称护理人员综合评价进行分析,探讨以考代评制度下初级职称护理人员综合评价的意义和操作思路。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发生跌倒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应用品管圈方法进行原因分析,找出实际造成患者跌倒的真因为:老年患者多,高风险药物广泛使用,护士防范能力不足,心血管疾病夜间发病率高4个方面。制定对策,如:鼓励老年患者进行有规律的活动和功能锻炼,提供个性化、人性化的服务;合理安排服药时间,实施规范性、安全性的药品管理;改善住院环境,加强安全宣教,规范各种制度、细化各项流程,提高护士防范能力;对高危人群进行全面的评估、预防及监控,加强夜间巡视和病情观察等,实施标准化管理,并持续质量改进。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从活动前的3%降到活动后的0.2%。结论采用品管圈方法对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进行防跌倒安全管理,有利于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