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459篇
  免费   1154篇
  国内免费   756篇
医药卫生   26369篇
  2024年   85篇
  2023年   405篇
  2022年   441篇
  2021年   340篇
  2020年   376篇
  2019年   438篇
  2018年   413篇
  2017年   304篇
  2016年   395篇
  2015年   361篇
  2014年   1125篇
  2013年   789篇
  2012年   965篇
  2011年   1032篇
  2010年   971篇
  2009年   1079篇
  2008年   926篇
  2007年   1218篇
  2006年   1219篇
  2005年   1296篇
  2004年   1265篇
  2003年   1065篇
  2002年   713篇
  2001年   849篇
  2000年   939篇
  1999年   942篇
  1998年   742篇
  1997年   794篇
  1996年   797篇
  1995年   776篇
  1994年   588篇
  1993年   426篇
  1992年   445篇
  1991年   395篇
  1990年   327篇
  1989年   256篇
  1988年   123篇
  1987年   116篇
  1986年   100篇
  1985年   101篇
  1984年   71篇
  1983年   81篇
  1982年   67篇
  1981年   63篇
  1980年   52篇
  1979年   31篇
  1978年   12篇
  1965年   6篇
  1960年   10篇
  1957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一期正位尿道下裂修复术:附342例报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总结1986年7月~1995年10月行一期正位尿道下裂修复术342例,手术成功率95.6%。其中阴茎型156例,阴茎阴囊型102例,阴囊型68例,会阴型16例。采用阴囊纵隔血管蒂皮瓣成形尿道加阴茎头腹侧高位V形切口,将成形尿道口做到阴茎头顶端,对184例病人采用保留导尿替代传统的尿液转流。本法最适宜治疗阴茎型和阴茎阴囊型尿道下裂。由于皮瓣血供良好,皮管翻转固定后,其缝合面紧贴阴茎海绵体腹侧,极少发生尿瘘及尿道狭窄等术后常见并发症。  相似文献   
92.
动静脉内瘘术用于血液透析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自1985年1月~1996年3月为1256例慢性透析患者建立动静脉内瘘并成功地进行了血液透析,其中自体血管内瘘1101例(鼻烟窝动静脉内瘘526例,前臂动静脉内瘘512例,上臂动静脉内瘘36例,下肢动静脉内瘘27例),大隐静脉搭桥15例,聚四氟乙烯人造血管(PTFE)搭桥动静脉内瘘18例,人尸动脉搭桥动静脉内瘘122例。手术成功率100%,1年通畅率95.3%,3年通畅率82.5%,5年通畅率71.2%,10年通畅率为48.6%。就制作动静脉内瘘以及对国内外开展各种制作内瘘方法的临床评价和经验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93.
94.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以下简称SVT)是心脏病中最常见的急诊之一。尽管近年来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已成为该病的根治方法,但是在基层医院,尤其在急性发作时,应用药物治疗该病仍为首选方法之一。本文总结我院应用心律平治疗40例SVT患者的体会。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0例SVT均为1995年1月至1997年12月本院急诊求诊者。其中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14~62a,平均43a。3例合并有冠心病,急性发病至就诊时间为20~390min。 1.2 心动过速类型 发作停止间期35例心电图正常,5例为显性预激综合征(4例为A型,1为B型)。SVT急性发作时有3例合并有高血压。表现为血压偏低,四肢冷,恶心、呕吐等。  相似文献   
95.
96.
用传统微电技术研究了沙棘总黄酮(TFH)对心肌细胞的电生理作用。TFH100-200mg.L^-1使豚鼠心室乳头状肌APD缩短,收缩力下降,培养大鼠心肌细胞ATP缩短,收缩力下降,培养大鼠心肌细胞APD缩短及4相除极斜率降低。TFH100mg.L^-1可抑制毒毛花甙G诱发豚鼠乳头状肌心律失常。提示,上述作用主要与TFH抑制心肌细胞Ca^2+内流影响心肌细胞内Ca^2+储库有关。  相似文献   
97.
饮水有机浓集物致突变活性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探讨饮水有机物浓集流速及加氯量对致突变活性的影响。试验表明,饮水有机物浓集流速控制在每分钟2倍树脂柱床体积时,可获得最佳致突变效果。当加氯量≥20mg/L时,对TA98±S9和TA100—S9菌株有致突变活性,≤2mg/L时对TA98±S9和TA100±S9菌株无致突变活性。为最大限度减少致突变效应,在净水过程中保证流行病学安全前提下,减少加氯量和加氯次数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98.
通过实验证实,可用腐植酸(HA)代表天然水中三卤甲烷(THMs)的前体。单一模拟化合物(含一个活性空位碳原子的间苯二酚,三个活性空位碳原子的间苯三酚,及甲基酮类化合物的丙酮酸钠)氯化后氯信形成的规律与氯化HA的不一致。而间苯二酚与丙酮酸钠的混合物(1:4W/W)能很好地反映出HA中活性结构的特性。为今后研究THMs的形成提供了一个可资定量比较的THMs前体。  相似文献   
99.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