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7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探讨广西扶绥县肝癌高发区壮族人群谷胱甘肽转硫酶GSTM1和GSTT1的基因多态性在肝癌家族聚集性中的作用,以及一级亲属与先证者之间HCC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1个广西扶绥县壮族肝癌家系76例,以及该地区21个对照家系68例,采用多重PCR技术和凝胶成像分析方法,对入选者GSTM1和GSTT1基因型进行检测,用ELISA法检测HBsAg,并将实验结果与临床资料相结合,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GSTM1基因空白型在肝癌家系组、对照家系组之间的频率分别为67.1%和36.8%(P=0.000);GSTT1基因空白型在肝癌家系组、对照家系组之间的频率分别为40.8%和19.1%(P=0.005);GSTM1和GSTT1基因同时缺失在肝癌家系组、对照家系组的频率分别为31.6%和2.9%(P=0.000)。②将GSTM1及GSTT1基因同时表达型为基准计算两基因联合作用的危险度,GSTM1基因缺失GSTT1基因表达型、GSTM1基因表达GSTT1基因缺失型、GSTM1基因及GSTT1基因联合缺失型的OR值分别为0.102、0.210和3.092。③GSTM1基因空白型在先证者与其直系亲属之间的频率分别为71.4%和65.5%(P=0.620),GSTT1基因空白型在先证者与其直系亲属之间的频率分别为47.6%和38.2%(P=0.454)。GSTM1和GSTT1基因同时缺失在先证者与其直系亲属之间的频率分别为33.3%和30.9%(P=0.83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GSTM1和GSTT1基因的多态性与肝癌家族聚集性相关;②GSTM1和GSTT1基因联合缺失与HCC的发生呈显著正相关,且两基因可能具有协同作用;③直系亲属与先证者HCC发生率无差别。  相似文献   
62.
脑卒中所致的肢体偏瘫及肌肉痉挛严重影响了肢体功能的恢复,本文着重研究水下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并探讨其康复训练的方法和机制。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男性脑梗死患者4例,年龄61~65岁,由头部CT或MRI确诊,经住院治疗后均出院回家自行康复,运动功能按Brunnstrom分级为Ⅲ~Ⅳ期。因患者均为我院退休老教师,我院体育系康复专业教师对4例患者采用了水下康复疗法进行运动功能恢复的研究。1.2 方法(1)肢体的被动训练。①将患者置于水温30~40℃水中,并且给予全身按摩,使其放松,反复进行,持续10~15min…  相似文献   
63.
64.
目的为了使髓过氧化物酶(MPO)染色安全快速、稳定可靠,对Pereira碘化钾MPO染色方法做了进一步改进.方法采用Wright-Giemsa染料为显色剂取代Pereira原法中的Leishman's染料,并采用人工预先氧化Wright-Giemsa染色液的新方法,使其一步到位氧化成熟,以后每次配MPO染色工作液时不必再加H2O2.结果本法(氧化WG-KI法)MPO阳性产物呈棕红色至蓝黑色颗粒状,在显示MPO的同时细胞核也能很好的着色,便于对细胞的辨认.本法与Washburn联苯胺法比较,两者阳性率十分相近,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本法所显示的髓过氧化物酶阳性反应对比鲜明、易于判断,试剂安全、稳定可靠,并简化了操作、缩短了染色时间,是理想的MPO染色方法.  相似文献   
65.
目的 分析术前静息心率(RHR)对老年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术(PCI)治疗的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间收治的211例老年STEMI患者纳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术前RHR水平,将其分为RHR1组(RHR:<60次/min,n=43)、RHR2组(RHR:60~79次/min,n=76)、RHR3组(RHR:80~99次/min,n=55)及RHR4组(RHR:≥100次/min,n=37)。比较各组病例资料,统计其PCI治疗后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及心肌灌注分级,术后30 d及1年患者死亡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采用Cox风险比例回归分析术前RHR水平与STEMI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不同静息心率水平组患者糖尿病病例占比、入院时收缩压、舒张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中性粒细胞计数、左心室射血分数≤40%病例占比、心肌梗死区域、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  相似文献   
66.
目的 建立准确预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后肿瘤复发风险的列线图预测模型. 方法 以1998-2007年首次诊断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的31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单变量和多变量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法对患者的性别、手术时年龄、吸烟史、饮酒史、合并肾衰竭、诊断至手术时间、肿瘤大小、肿瘤数目、病理分级、腔内治疗等预后因素进行分析、筛选,建立预测术后3年、5年内肿瘤复发概率的列线图模型.并对模型的预测准确性进行内部验证和校正. 结果 317例患者术后3年和5年内膀胱肿瘤复发率分别为36.9%(117/317)和43.5% (138/317).患者性别(RR=0.617,P=0.011)、手术时年龄(RR=1.369,P=0.088)、肿瘤大小(RR=1.474,P =0.030)、肿瘤数目(RR=1.663,P=0.002)、肿瘤病理分级(RR=1.880,P=0.000)和合并肾衰竭(RR=3.646,P=0.000)为有统计学意义的预测因子.预测术后3年和5年内肿瘤复发的列线图模型预测准确性分别为75.2%和68.3%. 结论 本研究模型的预测准确性满意,可为患者提供准确的个体化预后风险评估,并为临床制定个体化的治疗、随访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7.
68.
目的探讨慢性荨麻疹(CU)患者淋巴细胞指标、D-二聚体和炎性因子指标变化及预后情况。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接诊的60例CU患者进行研究(观察组),另选6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入选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指标(CD3~+、CD3~+CD4~+)、B淋巴细胞指标CD3-CD19~+、D-二聚体、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炎症因子白介素-6 (IL-6)水平并分析血液学指标对预后的影响。结果观察组血清CD3~+、CD3~+CD4~+及CD3-CD19~+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D-二聚体、TNF-α及IL-6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0例CU患者采用不同治疗方法,治愈13例,显效32例,进步8例,无效7例,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5%(45/60),采用自穴位注射治疗,治疗后效果明显优于氯雷他定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U患者T、B淋巴细胞指标能有效反映患者疾病发展情况,D-二聚体、TNF-α及IL-6水平升高,证明其参与了患者的疾病发展,患者治疗后疗效较好,临床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69.
70.
目的:加深输尿管镜术所致自发性肾破裂的认识,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经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后自发性肾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探讨其病因、发病机制及诊治。结果:1例行肾切除术,1例行输尿管支架管置入术,均预后良好。结论:输尿管镜术致自发性肾破裂是其严重的并发症,对于术后出现肾区疼痛、血尿加重、生命体征不稳定者,应考虑有肾破裂的可能,可通过影像学检查进行确诊,治疗的选择应注意个体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