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33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绒毛细胞培养液成分改进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绒毛细胞培养液成分改进的研究及应用丁显平绒毛细胞的染色体检查是80年代才开展起来的孕早期产前诊断技术之一。检查方法主要有直接法和培养法两种。直接法往往存在染色体形态不佳,分裂相少且不稳定等[1,2]缺点;培养法可克服上述诸多不足,但常因母体细胞污染而...  相似文献   
72.
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和医疗保险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的观念越来越被广大社区居民所接受。准确定位社区卫生服务对象、服务内容和建立合理的服务模式,是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国家十部委在联合签发的《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到2010年,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较为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成为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目标,在目前的政治环境、政策支持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条件下,是能够实现的。要达到这一目标,社区卫生服务面临的困难很多,需要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应当结合我国国情,研究探索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之路,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的卫生服务需要,促进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73.
精子发生障碍患者Y染色体微缺失分子诊断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通过建立的Y染色体微缺失筛查方法了解生精障碍与Y染色体微缺失的关系。方法:同时采用多重PCR-凝胶电泳技术和多重PCR-液态芯片技术对原发性无精症、少精症患者和精液常规正常男性对照进行Y染色体微缺失筛查。结果:42例无精症、少精症患者中,6例有AZF区域STS位点或基因的缺失,总缺失率为14.3%,AZFc/DAZ区发生微缺失的频率较高,AZFa区发生微缺失的频率较低。结论:本研究建立的Y染色体微缺失多重PCR-MASA检测系统具有相对高通量、简便、快速、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等特点;染色体微缺失是导致男性精子发生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AZF的候选基因在精子发生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4.
引物原位标记技术快速诊断精子染色体非整倍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索应用引物原位标记技术分析精子染色体非整倍性的可靠性。方法:采用3mol/LNaOH溶液对精子标本进行快速而有效的预处理,此步骤能够对精子细胞核同时进行去浓缩和变性,分析正常男性的8份精液标本的17条染色体和性染色体的非整倍性。结果:二体频率为0.28%至0.36%,染色体间在二体频率上无显著差异,但是21号染色体的不分离频率比其它染色体要高。结论:引物原位标记技术是一种简便、快速、经济的精子染色体非整倍性分析方法,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75.
目的 建立中国人原发无精与少精症Y染色体无精症因子(AZF)区域微缺失临床基因诊断的方法并进行初步评价。方法 在完成中国人原发无精与少精症Y染色体无精症因子区域微缺失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的基础上,采用盲法和多重聚合酶链反应—琼脂糖电泳检测技术,利用挑选的AZFa、AZFb、AZFc3个区域共8个序列标签位点(STS),对100例原发无精与80例少精症患者的精液进行微缺失分析。两组患者中各有27例和16例在事先分子流行病的研究中已确认存在AZF微缺失。结果 在原发无精症患者中检出STS位点缺失27例,原发少精患者中检出AZF区STS位点缺失16例,所有试验前被确认的AZF微缺失均被检出,未发现假阳性与假阴性结果,检测的灵敏度与特异性均为100%。结论 本研究所确定的AZF区域8个STS位点缺失与中国人原发无精和严重少精密切相关,利用上述STS位点与试验设计的多重聚合酶链反应技术进行微缺失分析,可以准确、方便、快速地完成中国人原发无精与少精症AZF区域微缺失的基因诊断,适于在临床实验室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6.
目的了解贵州省某市无偿献血人群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现状,探讨保证血液安全的招募对策。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将2009~2012年贵州省某市无偿献血者呈反应性抗-HIV样本送省临床检验中心进行免疫印迹法(WB)确认。结果 2009~2012年共采集并筛查无偿献血者样本226 668例,经确认HIV阳性121例,HIV阳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无偿献血HIV感染者中男性远多于女性;HIV感染以18~30岁为主,占77.69%。结论为有效防止HIV经血传播,首先应加大宣传力度,保护好献血者隐私,使其配合医生征询问答,从源头上排除部分高危献血者;其次应加强实验室诊断技术和实验室结果的综合判定规则,确保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77.
为进一步探明沙眼衣原体与解脲支原体感染与不孕症的相关性,我们采用PCR技术对106例不孕妇女宫颈分泌物的CT和UU进行了检测,检出CT的阳性率为47.2%,UU的阳性率为58.5%。同时检测了83例对照组妇女宫颈分泌物的CT和UU,其CT阳性率为7.2%,UU阳性率为10.8%,差别有极显著性(P〈0.01)。在106例不孕妇女的阳性病例中,经1~6个月按抗CT、UU治疗,有8例已怀孕,有的已正常生育,说明CT和UU感染是导致不孕症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8.
双色荧光定量PCR快速诊断唐氏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快速诊断唐氏综合征的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方法及其应用于产前诊断唐氏综合征的可能性。方法合成21号染色体单拷贝基因DSCR1特异的引物和TaqMan探针以及1对非21号常染色体单拷贝基因GAPDH特异的引物和TaqMan探针,其中检测DSCR1基因的探针标记6-羧基荧光素(FAM),检测GAPDH基因的探针标记六氯(HEX)荧光素;提取患者和正常人外周血及胎儿羊水脱落细胞标本的DNA为模板,在同-PCR扩增管中同时进行2种基因的双色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the double chromatography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C—FQ—PCR),分别定量测定DSCR1基因和GAPDH基因的含量,并计算每个标本2种基因剂量的比值;采用该基因检测技术检测23例唐氏综合征患者、20名正常人和100例羊水,与染色体检查诊断结果对比,判断该技术在唐氏综合征基因诊断和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在30μLFQ—PCR反应体系中,加入最少约0.05ng基因组DNA能够稳定地获得扩增曲线;实验表明23例染色体检测为唐氏综合征患者的GAPDH与DSCRl的差值为0.65±0.17,以2^-△CT方法计算DSCR1与GAPDH拷贝数的比值范围为1.77~1.39。而20例染色体检测为正常人的GAPDH与DSCR1的差值为0.06±0.18,计算DSCR1与GAPDH拷贝数的比值范围为1.18~0.92;2组问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100例羊水细胞的检测中,以DSCR1与GAPDH拷贝数的比值大于1.35为唐氏综合征的判定标准,发现2例为患儿,其余98例为正常,与染色体检查结果一致。结论双色荧光定量PCR检测唐氏综合征是一个可行的、快速的、准确的、高通量的、费用较为低廉的检测方法,该法在唐氏综合症的基因诊断和产前基因诊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9.
目的进行唐氏综合征及其他先天畸形的产前筛查、诊断,以降低出生缺陷。方法对12800例孕14~20周的孕妇采用酶联免疫方法检测血清甲胎蛋白(AFP)和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浓度,通过计算机软件计算危险系数,对唐氏高危孕妇取羊水作染色体和基因诊断;对神经管缺损高危孕妇行B超检查。结果在12800例孕妇中筛查出唐氏综合征、神经管缺损及18、13三体高危孕妇720例,占筛查总数的5.63%;对241例进一步确诊,发现5例异常妊娠;67例18、13三体高危孕妇,虽未作进一步确诊,但有3例已胎死宫内,证明也为异常妊娠;对109例神经管缺损高危孕妇,全部作B超检查,发现2例神经管缺损患儿。结论对母亲血清标记物进行唐氏综合征及神经管畸形的产前筛查并结合其他方法进行诊断,对降低出生缺陷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0.
目的比较肺炎链球菌多重耐药株与敏感株标准参考菌之间的差异基因。方法使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构建多重耐药肺炎链球菌差异DNA消减文库,经斑点杂交筛选阳性克隆后对部分DNA片段进行测序和同源分析。结果成功的构建了肺炎链球菌多重耐药株差异DNA消减文库,经斑点杂交的初步筛选,有17个仅能与多重耐药株DNA探针杂交,而不能与敏感株DNA探针杂交。对这17个克隆片段测序及基因库检索分析,发现2个未知新序列。结论从全基因角度研究肺炎链球菌多耐药菌株与标准菌株基因组DNA分子遗传差异,为发现、克隆肺炎链球菌多重耐药相关基因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