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309篇
  免费   4806篇
  国内免费   3506篇
工业技术   53621篇
  2024年   256篇
  2023年   802篇
  2022年   1678篇
  2021年   2070篇
  2020年   1563篇
  2019年   1108篇
  2018年   1221篇
  2017年   1404篇
  2016年   1227篇
  2015年   1971篇
  2014年   2604篇
  2013年   2965篇
  2012年   3565篇
  2011年   3755篇
  2010年   3631篇
  2009年   3452篇
  2008年   3462篇
  2007年   3325篇
  2006年   2904篇
  2005年   2302篇
  2004年   1774篇
  2003年   1338篇
  2002年   1319篇
  2001年   1169篇
  2000年   902篇
  1999年   475篇
  1998年   275篇
  1997年   206篇
  1996年   181篇
  1995年   148篇
  1994年   139篇
  1993年   77篇
  1992年   82篇
  1991年   46篇
  1990年   55篇
  1989年   44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9篇
  1977年   1篇
  1959年   7篇
  1951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为研究1 000 MW级核电站用安全壳喷淋泵的热冲击特性,对热冲击作用下泵内部流场进行了数值计算。热冲击工况下泵内径向力逐渐变大,波动更为剧烈;轴向力逐渐变小;径向力和轴向力的波动趋势与常温工况的一致。将内流场模拟得到的热载荷及压力载荷加载到结构体上,分析热冲击下转子系统过流部件的温度分布,并分析其热应力与机械应力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热应力对结构的破坏占主要作用;最大的热应力集中在轮毂上,最大的机械应力在轮毂与叶片的交界处;叶片上热应力和机械应力分布均满足叶根至叶顶依次减小的规律。  相似文献   
992.
顾嘉辉  关安民 《核技术》1996,19(4):224-228
描述如何简单地把标准Nielsen源必建成在线离子源,对它的一些性能进行测试并与标准离子源作了比较,讨论了它们的判别和产生的原因。实验结果表明,两离子源的放电特性无差别,改建后的离子源可考虑用来进行整体靶离子源试验。  相似文献   
993.
在氮气保护下,利用预辐照接枝技术在高密度聚乙烯(HDPE)膜上接枝苯乙烯三甲基氯化铵(VBTAC)单体,以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DMAEMA)单体作为接枝辅助单体来提高VBTAC的接枝率,制备出阴离子交换膜,解决了在HDPE上难以直接接枝聚合VBTAC的问题.本文研究了接枝条件及接枝液的组分对接枝的影响,并用X射线显微分析方法研究了VBTAC的接枝进程和接枝分布.  相似文献   
994.
随着铜冶炼规模的不断扩大,产生的含砷中间物料量逐年增加,含砷物料的资源化与无害化已成为铜冶炼行业可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介绍了铜冶炼含砷中间物料的来源、国内外对含砷物料的处理与利用现状,指出了湿法工艺、稳定化和固化存在的不足。系统综述了含砷物料火法工艺分类及资源化利用方面的应用情况,提出了未来含砷物料无害化与资源化利用技术的发展方向,并针对硫化砷渣减量化说明了矿相转化脱水减重新技术开发情况。  相似文献   
995.
宝钢三热轧粗轧机R1上下辊在轧制高硬度钢种时出现轧机振荡,主要是原系统存在两方面的因素导致轧机振荡的加剧:一是R1轧机的转动惯量偏小,咬钢时动态速降大,且原双闭环控制系统存在反应滞后的缺点,使R1轧机在咬钢与加速过程中扭振加剧;二是原系统速度环的截止频率与上下辊及轧制材料组成的联合体的固有频率接近,导致R1粗轧机出现联合共振。通过投入外扰模型前馈控制(SFC)功能减轻了动态速降大的问题,有效抑制了轧机振动;通过对速度环控制参数的分段切换控制,使控制系统的频率与联合体的固有频率错开,保证了R1轧机的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996.
研究利用特制的地层孔隙热压模拟实验装置,开展了模拟地层孔隙空间高压液态水热体系烃源岩生排烃模拟实验.模拟实验施加的流体压力为38±2 MPa,温度为290~390℃.模拟实验结果显示了有关高压液态水及其与之相联系的流体压力和孔隙空间等因素对烃源岩生排烃影响作用的一些重要现象,实验发现高压液态水介质条件有利于液态油的生成和保存,不利于液态油向气态烃的转化,而且干酪根的生烃潜力和排油效率有一定的提高.这些新的实验现象可能主要与近临界特性的高压液态地层水的作用有关,进一步推断近临界特性的高压液态水参与干酪根向油气的转化反应,增加了水对油气的溶解能力.在地下实际烃源岩生排烃的温压(100~200℃,30~120 MPa)条件下,岩行孔隙中的地层水是一种相对低温高压压缩液态水,这种地层水可能具有近临界特性,对烃源岩生排烃过程有重要影响.但目前对这种现象的机理和石油地质意义还知之较少.因此,加强高压地层水近临界条件下烃源岩生排烃热压模拟实验研究,对进一步深入理解地层条件下的近临界水介质、流体压力、孔隙空间因素对生排烃过程的影响,深化烃源岩生排烃机理的探讨,建立地质尺度上的烃源岩生排烃动力学模型,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97.
5.5.4 工作曲线Ⅳ(镍的质量分数大于14%) 加入0mg、5.0mg、10.0mg、15.0mg、18.0mg镍标准溶液于一组100mL容量瓶中,分别加入1.00mL内标溶液、10mL混合酸,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相似文献   
998.
以水热合成法制备CoFe_2O_4材料,考察溶液pH、固液比、时间、温度、初始U(Ⅵ)浓度等对CoFe_2O_4吸附溶液中U(Ⅵ)的影响。用扫描电镜(SEM)对材料进行表征,分析其去除U(Ⅵ)的机理。结果表明,CoFe_2O_4对U(Ⅵ)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在pH为5.5、固液比0.3g/L、反应时间120min、U(Ⅵ)溶液浓度30mg/L条件下,U(Ⅵ)最大吸附容量为73.9mg/g。  相似文献   
999.
实验测定了不同温度下C在Mn-Fe熔体中的溶解度。通过采用溶液的相互作用参数模型,结合实验结果,进行了严格的热力学推导与计算,获得了在1 623~1 748 K温度范围Mn-C系中εCC和εCCC与温度的关系式。  相似文献   
1000.
针对德国斯派克MAXx04型火花直读光谱仪,建立起Sn-Sb-Cu的分析程序,绘制各元素的工作曲线,增加类型标准化等,并对其精密度、准确度进行考查,应用火花直读光谱仪可满足Sn-Sb-Cu系锡基合金快速、准确分析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