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1篇
工业技术   13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构皮滩水电站坝址区软岩分布范围较广。软岩段围岩不稳定或极不稳定,自稳时间短,成洞条件差。根据软岩特性与计算分析,提出了"短进尺、弱爆破、及时支护"的开挖与支护原则,在运用各种试验与监测手段查明软岩的特性、分布及变形规律的基础上,施工中采取分层开挖、多期支护等合理的开挖程序与工艺,以及支护措施,成功克服了软岩成洞条件差、安全风险大等工程难题。  相似文献   
12.
大容量直流接入较弱受端系统,换流母线电压相对敏感,故障扰动易引起直流换相失败甚至发生连续换相失败。针对弱受端交流故障恢复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连续换相失败问题,提出了根据交流系统和直流系统关键变量,在线计算调整低压限流功能直流电压上限值的方法,使直流的恢复速度能适应交流系统的恢复状态,避免连续换相失败的发生;提出了逆变站调节器配合和分接头控制的优化方法,使逆变站进入定直流电压控制模式,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小远端故障引发换相失败的概率。利用与实际直流工程极控系统完全一致的仿真模型进行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优化方法可行、有效,能适应弱受端系统对于抵御换相失败的需求,有利于改善交直流系统运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分缝结构的非线性响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给出了模拟结构分缝张开和闭合的有限元模型,该模型可以模拟缝面初始压力、抗拉强度的影响,且具有形成方便,适用范围广等优点;文中导出了非线性有限元的计算公式,编制了相应的非线性有限元程序,并对两个块体接触问题和一个分缝拱肋结构的非线性动力响应进行了计算,研究了不同接缝参数、不同初始压力及基座是否设缝对结构非线性响应的影响,给出了有关结论。  相似文献   
14.
在固气比[Gs/(ρg?Ug)]为2.13~47.95的范围内,对循环流化床变径组合提升管内团聚物持续时间进行了测量与分析,结果表明:单个团聚物持续时间为0.001 28~0.601 60 s,局部位置团聚物平均持续时间为0.014 32~0.160 64 s;在数量上,持续时间小于0.064 00 s的低浓度团聚物占87.69%,持续时间大于0.064 00 s 的高浓度团聚物占12.31%;在固气比较低时,主要由低浓度团聚物主导平均持续时间;在固气比较高时,临近边壁区域主要由高浓度团聚物主导平均持续时间。时间多尺度分析结果表明:低浓度团聚物中,在数量上主要以持续时间为0.001 28~0.038 40 s 的团聚物为主,在对平均持续时间的影响上主要以持续时间为0.012 80~0.038 40 s 的团聚物为主;高浓度团聚物中,在数量和对平均持续时间的影响上,均主要以持续时间为0.064 00~0.128 00 s 的团聚物为主。  相似文献   
15.
为了更好模拟横断山在气象、植被、土壤、水分等垂直地带性影响下的水文过程,本文采用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 WEP,提出反映空间分异特征的垂直带参数化方案,并选择横断山流域 14 个水文控制断面 1960—2015 年的逐月径流数据进行了模拟验证。结果显示,垂直带参数化方案较好地模拟了横断山区的水循环过程;通过两种对照方案和垂直带参数化方案的对比表明,“垂直带参数化方案”比“普通的参数方案”的 NS 提高 0.03、RE 降低1%,比“均一化参数方案”的 NS 提高 0.3、RE 降低 19.6%。通过考虑参数的垂直变化影响,能够提高模型模拟效果,且可更好地反映气象、植被、土壤、水分等信息的垂直地带性,弥补以往水文模型对参数的垂直变化描述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称重传感器弹性体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利用有限元法,通过对两种材料100kg称重传感器弹性体的多次有限元计算、数据的分析和整理,给出了这种传感器弹性体的应力场分布状况和变形状态,并提出了作者的几点看法,供设计制造高可靠性传感器弹性体时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从土壤水动力学到生态水文学的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在20世纪80年代,土壤水动力学成为我国水文水资源领域的一个新兴研究方向。在此后的30多年中,土壤水动力学得到了巨大发展,并对我国农田水利、水文水资源等领域的科学与技术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以土壤水动力学为基础,逐步认识了非饱和土壤中水分与热量、溶质等耦合运移机理与规律,在20世纪90年代发展了土壤-作物-大气之间的水热交换和传输理论(即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理论,简称SPAC理论)。以SPAC理论为基础,农田作物模型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本世纪研究气候变化对农业水资源和粮食生产影响的主要工具。与此同时,从农田到区域的水转化机理与规律、不同尺度的农业用水效率、以及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生态和环境影响等基础科学问题和生产实践问题逐渐被重视,从而形成了新的交叉学科——生态水文学。生态水文学以水分-能量-物质耦合循环的动力学过程为基础,注重区域气候-植被/作物-水文相互作用的基础科学问题,旨在为区域水资源、生态和环境评价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复合地基已由传统的柔性桩复合地基发展到半刚性桩复合地基和刚性桩复合地基。在城市民用建筑中,越来越多地采用半刚性桩复合地基和刚性桩复合地基,其中刚性桩复合地基采用CFG桩(强度等级C10以上)、沉管灌注桩(包括素混凝土桩)、静压预制桩等刚性桩与桩间土共同承担荷载  相似文献   
19.
结合交通部2004年度西部交通建设项目《体外预应力桥梁设计施工技术研究》,利用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结构弹性阶段非线性分析程序,对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二次效应进行了分析。分析中选择等截面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等截面连续梁和大跨径变截面连续刚构桥等代表性桥梁结构形式。以结构跨径、跨高比、转向块间距、体外预应力钢束布置形式等为主要研究参数,研究体外预应力钢柬二次效应的影响程度。计算了工程实例的二次效应。研究表明在弹性阶段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二次效应均较小。在设计中可不予考虑。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直径为720 m m 、井口间距200 m 的地下敷设管道内壁用高压水射流清洗除垢,并将清下的锈垢吹扫到井口、提升到地面上来的新工艺.现场试验表明:该工艺对其他工况类似的管道清洗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