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384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2篇
  1969年   1篇
  1967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4篇
  1962年   2篇
  1961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周光斌 《世界电信》1997,10(2):34-35,41
90年代初,随着通信向全球化方向发展,发达国家各电信企业纷纷采用联盟的方式,相互联合,发挥各自优势,大举进军全球电信市场。面对这种联盟潮流,想要搭上全球通信的列车,发展中国家应该采取什么措施?坚持什么原则?本文作者对此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并对中国电信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叶云 《世界电信》2003,16(12):16-21
随着国内外SMS业务的巨大成功,移动消息类业务的市场潜力初步显露,并逐步呈现了SMS与EMS、UMS、MMS、IM等多种不同标准的消息类业务互相竞争的局面。通过对移动消息业业务发展历史的回顾,在对SMS的成功要素与UMS、MMS业务对比分析基础上,探讨了移动消息类业务发展演进趋势。  相似文献   
13.
张晓雷 《世界电信》2003,16(10):6-8
信息社会世界峰会是根据ITU的相关决议,在ITU的大力倡导下,在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国际机构的支持和配合下促成的。峰会的目的旨在通过召开尽可能高级别的会议,就信息社会建设问题达成全球共识,通过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潜力。推动实现联合国《千年宣言》所确定的目标,促进全人类的进步。峰会的整个进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于2003年12月在日内瓦举行,第二阶段于2005年在突尼斯举行。目前,峰会的主要议题和安排已基本确定,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对信息社会的认识和未来的一些做法上还存在明显分歧。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实地考察内容,结合宽带网络技术和业务重点及实施策略,全面介绍了日本关西宽带实验网发展背景,通信与广播电视综合应用实验和B-ISDN实用化实验的进展以及NTT所起作用。文章最后就关西宽带实验网的借鉴意义提出了几方面意见。  相似文献   
15.
The move toward the international exchange of patent information on electronic media could make access to patent documentation difficult for end-users. It is proposed that offices should adhere to the principle of the free nature of official information, as has been the case with patent information. The possible negative results of widespread distribution of MIMOSA are analysed.  相似文献   
16.
刘杰  朱天成 《微计算机信息》2012,(2):133-135,180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无线通讯技术、网络技术、传感器技术交叉融合的新兴产物。无线传感器网络具备小型化、智能化、网络化和能够无线通讯等特点,能够满足人们在生产生活、科学研究、军事、医疗等众多领域对于实时信息获取的需求。由于人类获取信息的80%以上是通过视觉获取的,因此,无线图像传感器网络作为人类获取视觉图像信息的重要工具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无线图像传感器网络要想实现小型化、智能化、集成化等要求,采用与标准CMOS工艺兼容的CMOS图像传感器技术将是最为理想的选择。随着CMOS图像传感器工艺和设计水平的进步,CMOS图像传感器在成像质量、生产成本、小型化、智能化等方面显示出巨大的优势,同时由于与VLSI电路兼容的天然特性,基于CMOS图像传感器的无线图像传感器网络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基于CMOS的无线图像传感器网络目前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高分辨率、高速、低功耗、智能化等方向是基于CMOS的无线图像传感器网络未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18.
3G业务与3G支撑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立君 《世界电信》2004,17(1):38-41
通过分析3G网络特点,3G业务特点和3G网络管理需求,从建立支撑系统的统一接入平台、话音与数据的协调一致以及3G计费系统建设等3个方面提出了3G支撑系统的建设需求,希望对运营商更好地进行3G支撑系统建设起到比较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One of the pitfalls in current methods of acceleration analysis of planar mechanisms is the difficulty in identifying the different types of acceleration components such as the “sliding” acceleration and the Coriolis contribution. Furthermore, the latter is often missed by the analyst altogether which then leads to completely false results in dynamic analysis. Even distinguished authors have on the record actual numerical examples where the wrong angular velocity was used in computing the Coriolis component. The present article demonstrates the acceleration analysis of planar mechanisms using complex-number algebra. This technique, when programmed for digital computation using complex-arithmetic, or using hand calculation, provides the magnitude and direction of all the acceleration components, including the Coriolis term, automatically without resort to such crutches as a “rule of thumb” for determining whether or not the latter is present, “traditional sign conventions”, and without the risk of using the wrong angular velocity. The procedure, derived here, is illustrated by examples.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