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7篇
工业技术   256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介绍了自主研发的脱圈自停装置原理、安全性和特点、装置的生产试验,并将4种无捻粗纱生产过程中采用/未采用脱圈自停装置的粗纱损耗进行对比。对比结果显示:使用脱圈自停装置的纱损耗大大减少,平均脱圈控制率为90.48%,平均减小损耗为77.8%,从而可大大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产品成品率,提高原丝利用率。  相似文献   
92.
东露天矿在基建期,借助单斗—卡车工艺机动灵活性较强的优势,对正常开拓运输系统作出合理修改,形成了东北部"双桥"式运输系统,有效的提高了运输设备的效率,达到了节约成本,快速见煤的效果。  相似文献   
93.
基于单片机的液晶显示触摸屏控制设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分析液晶触摸屏的工作原理基础上,分析触摸屏专用控制器ADS7846的工作原理与控制方式。通过ADS7846与MCU的SPI接口,给出AT89S51的测量子程序流程图,提出触摸屏触点坐标的获得方法与液晶屏显示实现同步的算法,以提高设计触摸屏与液晶屏的效率,满足控制精度。  相似文献   
94.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底板破坏深度预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总结采场底板破坏深度预测方法和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大量实际资料分析,归纳出开采深度、煤层倾角、开采厚度、工作面长度、底板抗破坏能力和有无切穿型断层或破碎带6个方面是影响底板破坏深度的主要因素.根据全国典型突水案例,构建基于BP神经网络的底板破坏深度的预测模型,确定建立BP神经网络所需的输入样本和检验样本,运用Matlab软件对网络进行训练,得出了优化的网络模型,并根据建立的网络模型预测肥城煤田曹庄井田8812和9604工作面的底板破坏深度.通过与实测结果对比,证明该网络模型的计算结果比相关规程提供的底板破坏深度经验公式计算的结果更接近实际.  相似文献   
95.
应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物性分析等实验测试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61段致密砂岩储集层的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特征及其对储集层孔隙演化规律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研究区致密砂岩储集层经历了复杂的成岩过程,成岩阶段到达中成岩阶段A期,部分已进入中成岩阶段B期的早期。通过对孔隙度定量演化模式的建立,发现压实作用是造成储集层致密化的最主要因素,使储集层孔隙度减少了21.52%,损失率为55.72%;胶结作用对储集层物性的破坏次之,孔隙度损失率为32.41%;溶蚀作用增加的孔隙度平均为4.36%,结合埋藏史模拟孔隙综合演化史,定量表征了埋深与成岩作用对孔隙度的影响。通过4块典型样品分析,进一步反映了研究区长61段属于压实型成岩改造,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是引起储集层致密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6.
针对矿井水害防治工作中,煤层底板破坏深度难以进行准确预测的问题,将主成分分析(PCA)与灰狼算法(GWO)改进的BP神经网络相结合,建立以采深、煤层倾角、采厚、工作面斜长、煤层底板抗破坏能力、工作面内是否有切穿型断层或破碎带为主要影响因素的底板破坏深度预测模型。根据实测资料分析各主要影响因素和底板破坏深度之间的相关性,利用PCA法将影响底板破坏深度的主要参数进行降维,根据降维后的主成分对底板破坏深度的贡献率,确定底板破坏深度的主控因素。利用灰狼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参数,建立PCA-GWO-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煤层底板破坏深度,并与其他预测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证明该模型误差小于0.5%、准确度高,可以对煤层底板破坏深度进行较为准确的预测。  相似文献   
97.
太钢热连轧三电系统的技术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太钢1 549 m m 热连轧三电系统的主要技术特点、实现方法以及实施效果。它是由计算机系统、电气传动系统、自动化仪表系统组成的大型自动化控制系统。该系统实现了多项创新技术,并在一些方面填补了国内空白。  相似文献   
98.
为了进一步研究不规则遗留煤柱群应力分布特征,以山寨煤矿一、二采区的锯齿状遗留煤柱群为研究背景,基于“载荷三带”理论,建立了侧向支承应力估算模型,对锯齿状煤柱群不同区域的应力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同时运用数值模拟研究方法,分析了锯齿状煤柱群形成前后,应力场的演化规律;通过定位分析锯齿状遗留煤柱群的微震监测数据,验证了理论推导和数值模拟的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山寨煤矿锯齿状遗留煤柱群内部应力分布并不均匀,煤柱内部支承应力叠加程度与其宽度成正相关,宽度最小的区域一煤柱,支承应力叠加程度最高,其冲击危险性也最高;相较于无保护层开采工作面,在保护层下开采对于锯齿状遗留煤柱群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99.
李康  韩进 《电气自动化》2007,29(4):29-31
本文简述了模糊自适应PID控制器的结构和原理。介绍了其在压延玻璃退火窑温度控制系统中的运用。模糊自适应PID控制器运用模糊控制原理来对PID参数进行在线最佳调整,使被控对象具有良好的动静态性能。仿真和工程实践证明其控制性能优于常规PID控制器。  相似文献   
100.
随着当前结构性能设计及耗能减震技术的普遍应用,根据合理的地震动强度指标来选择和调整实测地震动记录进行结构地震动响应分析,对于保证结构抗震设计的可靠性具有重要的意义。该研究将13种常用的地震动强度指标按照加速度型指标、速度型指标和位移型指标分为3类,对强震作用下13种常用的地震动强度指标与不同周期框架结构响应参数的相关性开展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3类地震动强度指标中,加速度型指标与短周期框架结构响应参数的相关性最好;速度型指标与中周期和中长周期框架结构响应参数的相关性最好;位移型指标与中长周期框架结构响应参数的相关性相对较好;同一结构在线性反应阶段与非线性反应阶段的响应参数与地震动强度指标的相关性是变化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