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2篇
工业技术   5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14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51.
以2,2’-双和双苯作扩链剂,用熔融挤出的方法,对聚对苯二甲酯丁二酯进行扩链,考察扩链剂的作量,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对PBT的特性粘度及端羧基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用2,2’-双作扩链剂时,PBT的特性粘度「η」从0.799提高到0。926dL/g,CV降至5eq/10^6g以下;当用双苯作扩链剂,「η」从0.763增至0.925dL/g,CV降至10eq/10^6g以下,达到了较满意的扩链效果。  相似文献   
52.
通过预聚体分散法制备出阴离子自乳化型聚氨酯-丙烯酸酯共聚乳液,对乳液粒径、贮存稳定性进行了表征,对共混型和共聚型复合乳液胶膜进行了DSC表征,测试了乳液胶膜的耐水性,并且研究了该乳液对PVC/PVC、PET/PE等复合薄膜的粘结作用。  相似文献   
53.
LLDPE-g-PGMA对PBT/LLDPE共混物的增容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接枝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LLDPE-g-PGMA,简称LG)作为反应型增容剂,来改善聚对苯二甲酸本二酯(PBT)与LLDPE共混物的相容性,考察了LG的加入对PBT端羧基含量的影响,以及LG的加入量对不同配比共混体系力学性能的影响,并用扫描显微镜(SEM)对共混物形态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LG的加入降低了共混物中PBT的端羧基含量,改善了共混物中两相的相容性,使共混物的冲击强度提高58%以上。  相似文献   
54.
用挤出机熔融共混法,比较了2,2′-双(2-噁唑啉),1,4-双(2-噁唑啉)苯和1,3-双(2-噁唑啉)苯3种双噁唑啉化合物与PET端羧基进行偶联反应和封端反应的程度和差别;并考查双噁唑啉助剂加入量,挤出温度与时间,后热处理对扩链效果的影响,以及研究扩链后PET的热失重、水解稳定性,力学性能及~(13)C~NMR分析。结果表明,经噁唑啉化合物扩链的PET增进了热稳定性和耐水解性,提高玻纤增强PET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55.
合成了一种绷带用聚丙烯酸酯乳液型压敏胶,测试了乳液的粘度、压敏胶的T型剥离强度、初粘力及持粘力。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为81~85℃、引发剂用量为0.35%~0.45%、复配乳化剂用量为3.8%时,制得的聚丙烯酸酯乳液性能较好;加入一定量的松香乳液,可有效地提高压敏胶的性能。  相似文献   
56.
提高PC/SMA合金力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入少量聚(2-乙基-2-2恶唑啉)于PC/SMA共混体系中,能增加PC和SMA的相容性,形成良好的界面粘结,提高了PC/SMA合金的力学性能,尤其是低温冲击强度提高明显。  相似文献   
57.
<正>创办于上世纪80年代的福建紫山集团公司,30年来凭着一股坚忍不拔的闯劲和韧劲,搏击着市场风浪,以敏锐的反应力,抓住国家对非公经济发展的每一次政策调整机遇,经历了"三易厂房,四度更名"的发展过程。风雨过后是彩虹,企业在无数次的尝试摸索中不断壮大,产品质量在精益求精的研发创新中不断提高,终  相似文献   
58.
丙烯酸酯齐聚物和微凝胶增韧环氧粘接件的湿热耐久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铝合金LY12CZ为基材,以丙烯酸酯齐聚物和微凝胶分别改性环氧树脂粘合剂,进行了湿热老化试验和楔子试验,观察了粘接件在湿热条件下剪切强度的变化和耐久性。结果表明丙烯酸酯齐聚物作为增韧剂,经湿热老化试验后,PACR1、PACR2有较好的湿热老化性,剪切强度保留率分别为81.7%、80.0%,而且PACR2耐久性较好;微凝胶作为增韧剂,微凝胶1^#有较好的湿热老化性和耐久性。  相似文献   
59.
介绍了Moldflow仿真分析在空调双色面板模具设计中的应用,通过仿真分析得出成型制品翘曲变形的结果,根据分析结果制定预变形解决方案,仿真迭代验证预变形方案的可行性,并指导模具设计。实践证明:分析结果对于解决制品变形、缩短模具开发周期、降低模具制造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及制品质量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