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8篇
工业技术   16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为了提高毫秒导爆管雷管的延时精度,从铅索式延期元件贮存、制造工艺等方面进行试验,寻找提高导爆管雷管延时精度的途径。结果表明,延期元件的药芯直径减小,贮存环境干燥对提高导爆管雷管的延时精度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2.
王光勇  郭晓燕  王超  余永强 《爆破》2015,32(2):33-38
为研究拱腰集中装药下锚杆的动载响应特性,利用有限元分析程序LS_DYNA 3D,对锚杆的轴向应力分布规律进行了显示动力分析。对比爆心径向同一距离测点的实测压应力时程曲线,模拟结果曲线峰值、形态和趋势与之较为一致。迎爆侧受压强度明显大于背爆侧,最强的受压部位在迎爆侧拱腰;迎爆侧拱顶和拱腰受拉强度比较大,最强受拉部位在拱顶。受压峰值和受拉峰值从锚头到锚端都是先增加后减小,但最大峰值位置不同,并利用应力波原理和最大拉应力瞬时断裂准则分析其原因。  相似文献   
13.
由于云的变化比较复杂,因此云的观测是地面气象观测中问题最多的项目。目前借助仪器可以观测云量和云高,但云状观测仪器的研制技术尚未成熟,所以目前云的观测仍然以目测为主,因此极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本文总结了在云状的观测和编码中经常出现的一些问题,并对其加以分析,找出原因。强调云的观测应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加强集体观测,切实提高观测的内在质量。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对不同种类的的消泡剂消泡效果的研究,筛选出了一种适用于电点火头药剂制造的消泡剂,当消泡剂用量为0.02%~0.04%时,消炮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设直播栏目扬有线特长□郭晓燕(唐山有线电视台063000)现场直播:是对特定时间、空间中特定的人、事、物等可视形象和现场气氛以及发自现场的各种声音语言、声音进行动态(展示一定过程)的如实记录与传播。(《中国应用电视学》)1现场直播,现代生活之必然现场...  相似文献   
16.
水敏性储层水基压裂酸化油层保护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水敏性储层水基压裂酸化是一种油层保护新工艺,它在储层岩矿成份分析的基础上,对水敏性油层岩心进行了系列防膨稳定剂的筛选以及储层岩心渗透率损害等室内试验研究,从而研制出适应于水敏性储层的有效粘土稳定液配方及现场施工注入前置防膨稳定液的压裂酸化工艺方法,经现场应用已取得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结合实际应用中软交换网络对各网元的性能指标要求,介绍了软交换网元的性能和设置原则,并结合通信运营商业务网的现状,论述了软交换业务实现的几种方式,并介绍了软交换语音和媒体流带宽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8.
氟橡胶/镁/硝酸钠富燃料体系的热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TG-DTA研究了镁粉、硝酸钠、氟橡胶以及混合组分的热分解过程,揭示了高含量镁粉/硝酸钠体系的凝聚相热分解反应机理.单组分的热分析曲线显示,镁粉熔化后有一个大的失重过程,硝酸钠的分解可分为不同的阶段,氟橡胶在较窄的温度范围内发生完全失重.混合组分的热分析结果表明,镁粉与氟橡胶之间也存在着相互作用,硝酸钠与氟橡胶的分解产物之间也有相互反应;镁/硝酸钠体系的快速分解温度发生在535℃附近,添加氟橡胶的镁/硝酸钠体系的分解温度发生在380℃附近.  相似文献   
19.
采用电阻层析成像技术(ERT)实时监测反应器内横截面电导率变化,进而考查络合法形成球形硫酸钡颗粒的过程中溶液电导率变化趋势。在拟均相条件下,根据ERT实时监测、采集、分析硫酸钡颗粒生成过程中电导率变化情况,得出电导率变化曲线,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方法观察随着反应时间变化硫酸钡颗粒的形态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表明,使用ERT监测电导率变化可以得出不同浓度条件下电导率变化趋势及其浓度条件下的最适宜反应时间,并验证了采用电阻层析技术(ERT)对研究硫酸钡颗粒的形成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可用于研究硫酸钡颗粒的形成最适宜时间;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络合法合成硫酸钡最开始形成一种梭型颗粒,随着钡离子的缓慢释放,硫酸钡颗粒不断生长,最终得到粒度均匀、分散性良好的球形硫酸钡颗粒。  相似文献   
20.
荧光衍生化法测定不同季节桑叶中1-脱氧野尻霉素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建立测定桑叶中1-脱氧野尻霉素(1-DNJ)含量的方法,并比较不同季节桑叶中1-DNJ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以芴甲氧羰酰氯(FMOC-Cl)为柱前衍生化试剂,对衍生化条件进行了优化;色谱柱为Kromasil C18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醋酸(50∶50),流速1.0mL/min,柱温30℃,荧光检测器激发波长254nm,发射波长322nm。结果:1-DNJ在10~35mg/L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59),检测限为0.80mg/L(S/N=3),平均回收率为95.38%,相对标准偏差2.28%(n=5)。桑叶中1-DNJ的含量在不同生长季节间存在显著差异。结论: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适用于桑叶中1-DNJ含量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