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14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1.
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长玻纤增强聚丙烯/红磷/多壁碳纳米管(LGFPP/RP/MWCNTs)复合材料。氧指数(OI)测试结果表明:MWCNTs的加入提高了LGFPP/RP阻燃体系的阻燃性能。在LGFPP/RP阻燃体系中添加1%的MWCNTs后,LGFPP/RP/MWCNTs复合材料的OI提高到23.4%。热失重分析(TGA)研究表明:在氮气气氛下MWCNTs提高了LGFPP/RP阻燃体系的热稳定性。1%的MWNTs可使LGFPP/RP阻燃体系的热分解起始温度提高12.4℃。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MWCNTs的加入提高了LGFPP/RP阻燃体系的力学性能。在LGFPP/RP阻燃体系中添加1%的MWNTs后,LGFPP/RP/MWCNTs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冲击强度分别提高了3.2%、12.3%和7.7%。  相似文献   
12.
以聚丙烯(PP)及玻璃纤维(GF)为原料,以不饱和聚脂(UP)作为界面相容剂,研究了界面相容剂用量对玻璃纤维增强PP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界面和结晶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UP,玻纤增强PP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明显提高,界面粘接性能得到很大的改善,且在UP用量为7%(质量分数)时,出现极大值;随UP用量的增加,玻璃纤维增强PP复合材料的结晶峰温度向低温偏移,并且结晶度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3.
采用熔体浸渍工艺制备了增强聚甲醛复合材料,利用动态热机械分析仪(DMA)对增强聚甲醛复合材料进行动态力学性能测试和表征,结果表明,增强聚甲醛复合材料中玻纤含量和扫描频率对增强聚甲醛复合材料的动态力学性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随着玻纤含量的增加,增强聚甲醛复合材料的储能模量逐渐增加,随着扫描频率的增加,复合材料的损耗因子降低,同时采用Arrhenius方程计算增强聚甲醛复合材料在α转变时分子运动活化能。另外,还研究了玻纤含量对增强聚甲醛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PA6/ABS共混物的脆-韧转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熔融共混方法制备了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SMA)增容的PA6/ARS共混物,结合吴守恒的临界基体层厚度(IDc)理论,考察了基体层厚度与界面粘接对PA6/ABS共混物脆一韧转变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低于8℃,当ID减小时,冲击强度先缓慢增加,当ID<ID.时,共混物缺口冲击强度急剧增加;测试温度处于13℃~23℃...  相似文献   
15.
王蒙  宋海硕  郭建兵 《材料导报》2018,32(8):1344-1351, 1356
研究了不同热氧老化温度(160℃、200℃和240℃)和时间(0~50d)对溴化环氧树脂/Sb2O3协效阻燃短玻纤增强尼龙10T复合材料(PA10T/GF/FR)的热氧老化行为以及热降解动力学的影响。采用力学性能测试、SEM、DMA和TGA分析对老化前后复合材料的动静态力学、微观形貌以及热降解行为进行研究,并使用Kissinger和Flynn-Wall-Ozawa两种方法计算了复合材料的热降解活化能。结果表明:老化过程中基体树脂降解分子量降低,纤维与基体界面性能恶化,复合材料力学性能下降;160℃老化过程部分PA10T分子链发生交联反应,储能模量和玻璃化转变温度(Tg)增加,200℃和240℃下Tg先上升后下降,老化后期树脂分子链以降解为主;活化能计算表明160℃老化50d后复合材料热稳定性提升,200℃老化50d以及240℃老化30d后,复合材料结构破坏严重,热降解行为变化显著。此外,阻燃剂的添加能够提升老化试样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人因数据的收集、分析与量化是人员可靠性分析和概率风险评价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为此已建立了各种各样的人因数据库,但兼有数据采集、分类、分析、计算、预测功能的人因数据管理系统国内外却尚不多见。鉴于此,研制了大亚湾核电站人因数据管理系统,该系统包含三大模块和4个数据库。该文首先阐明了在系统研制过程中所涉及的有关人因数据的一些基本问题,然后描述了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考虑到人因数据库在该系统中的重要地位,还较详细地讨论了库中数据的结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以苯乙烯一马来酸酐共聚@(SMA)D增容剂,研究了共混工艺对PA6/ABS共混物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ABS为基体时,加入增容剂SMA后,PA6分散相尺寸变小且均匀地分散于ABS中,显著改善了共混物的冲击、拉伸性能;当以ABS为基体、PA6为分散相时,共混物的结构和力学性能强烈地受共混工艺的影响,SMA先与ABS共混,再与PA6共混,共混物的分散相尺寸最小,力学性能最好;当以PA6为基体、ABS为分散相时,共混物的结构和力学性能基本不受共混工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采用敌火龙(Deflam)对聚丙烯(PP)进行填充改性,制备出Deflam不同含量的PP阻燃复合材料。通过水平-垂直燃烧仪与氧指数测定仪测试材料的阻燃性能,热重分析实验与复合材料总体热稳定性作用(OSE)评价材料的热稳定性能,研究材料总体热稳定性作用与阻燃性能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增加Deflam填充量有利于提高PP复合材料总体热稳定性与阻燃性能,提高PP复合材料的总体热稳定性有利于改善其阻燃性能。  相似文献   
19.
以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及短玻璃纤维(SGF)为原料, 以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SMA)和环氧树脂(EP)为界面相容剂, 制备了SGF/SMA-EP-ABS复合材料。用扫描电镜(SEM)、 动态力学热分析(DMTA)等研究了界面相容剂对SGF增强ABS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及界面粘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SMA或EP, SGF增强ABS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明显提高; SMA与EP同时加入具有明显的协同效果, 使复合材料的性能更为优越。当SGF加入质量分数为30%时, SGF/SMA-EP-ABS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 弯曲强度、 冲击强度较未添加界面相容剂时分别提高了56%、 42%、 79%。SEM和DMTA测试表明, 加入SMA和环氧树脂后, SGF与ABS基体之间的界面粘结性能得到很大改善。   相似文献   
20.
以对氯硝基苯、甲醛、漆酚为原料,合成了漆酚缩甲醛对氟苯胺聚合物。采用红外分光光度计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测试其涂膜的疏水性能、耐腐蚀性能、抗紫外线性能、物理机械性能。结果表明:漆酚缩甲醛对氟苯胺聚合物与漆酚聚合物相比,具有良好的疏水性能。抗紫外线性能、耐碱性能等有了较大的提高,并保持了漆酚缩甲醛聚合物优良的理化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