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工业技术   17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为了弄清准噶尔盆地凹陷区是否发育有效砂体、岩性圈闭是否落实,基于岩心观察、重矿物分析、储层表征和地震反射特征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该盆地盆1井西凹陷下侏罗统三工河组二段(以下简称三二段)古地貌、沉积微相、储层性质和含油气性,评价了砂质碎屑流砂体的岩性圈闭条件,明确了准噶尔盆地三工河组下一步天然气勘探的方向。研究结果表明:①盆1井西凹陷周缘三二段发育坡折带,坡折带之上三角洲前缘砂体发育,在燕山期构造活动的触发下,滑塌至坡折带之下的半深湖形成砂质碎屑流砂体;②砂质碎屑流砂体厚度大,垂向上具有“泥包砂”结构,侧向与前缘相砂体之间存在泥质分隔带,封堵条件较好,岩性圈闭条件优越;③砂质碎屑流砂体储层物性好,属于中等—较好的储集层,砂质碎屑流砂体整体含油气性较好。结论认为:①准噶尔盆地三工河组发育砂质碎屑流砂体,岩性圈闭条件优越,具有重要的油气勘探意义;②基于该研究成果,通过新钻井已取得了油气勘探重大突破,证实坡折带之下砂质碎屑流砂体岩性油气藏成藏条件优越,是该区下一步最有利的天然气勘探新领域。  相似文献   
42.
研究了准噶尔盆地陆梁地区的9个层段:三叠系(T1b、T2k、T3b)、侏罗系(J1b、J1s、J2x、J2t)、白垩系(K1、K2).在对盆地井资料处理的基础上,做出了9个层段的古构造图.通过对这些图件的研究,从古构造分析的角度分析该区研究层位特别是克拉玛依组底界的构造演化史.隆起构造是盆地内的大型正向构造单元,是油气聚集的主要场所,通过隆起演化研究细致地刻画出不同时期隆起的状态、规模和地质结构特点,从而描述出这些关键时期的隆起的构造单元油气聚集单元与可能的油气聚集带.其中陆梁隆起侏罗系的生、储、盖组合发育良好,可成为盆地有利的勘探区域.  相似文献   
43.
新型结构Y_2O_3:Eu~(3+)发光材料的合成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几种新型结构Y2O3:Eu3+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详细介绍了核壳结构球形SiO2/Y2O3:Eu3+发光材料的合成方法,该方法可以大大降低荧光粉的成本.同时,还介绍了纳米Y2O3:Eu3+颗粒的表面修饰以及一维纳米结构材料的合成技术,并对各种合成方法所得产品的粒径、发光性能做了分析和比较,同时对各种方法的特点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相似文献   
44.
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粒度分析以及充放电性能测试对固相烧结法制备的LiCoxMn2-xO4(x=0,0.05,0.10,0.15,0.20)结构、形貌进行表征,并对电化学性质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LiCoxMn2-xO4(x=0,0.05,0.10,0.15,0.20)均为单一尖晶石结构,无杂相存在;晶格常数随着掺杂量x的增大而线性减小;钴掺杂有助于LiCoxMn2-xO4晶体更规则地生长,使一次颗粒呈现八面体结构;掺钴对LiCoxMn2-xO4的平均粒径无明显影响;纯LiMn2O4在循环过种中容量衰减快,钴掺杂明显地改善了LiMn2O4充放电循环性能,且大电流放电能力提高;随着掺钴量的提高,大电流充放电性能与循环过程中容量的保持率也提高.  相似文献   
45.
钛掺杂LiFePO4的还原插锂合成及其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共沉淀法制备掺钛前驱体FePO4·2H2O,对FePO4·2H2O经常温还原插锂合成LiFePO4的前驱混合物,后经热处理得橄榄石型LiFePO4;用SEM,XRD和恒流充放电等对样品进行表征,考察Ti掺杂和合成温度对LiFePO4的物理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600 ℃时合成的Ti掺杂样品具有优异的电化学性能,该样品在0.1C,1C和2C倍率下的首次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50,130和125 mA·h/g,循环40次后的放电比容量均无衰减.  相似文献   
46.
新型负极添加剂对MH/Ni电池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过渡金属氧化物作为MH/Ni电池的负极添加剂,研究了它对MH/Ni电池容量、放电电压、电池内压和循环性能的影响。加人2%的新型负极添加剂,可以在保证电池容量不受影响的前提下,使MH/Ni电池的放电中值电压升高约20nV,以1C倍率电流充电时的最大电池内压减少0.4MPA,并显著提高电池循环性能。以1C倍率快速充放测试徨400次时,其容量保持率在90%以上,放电中值电压变1.216V。  相似文献   
47.
准噶尔盆地南缘侏罗系—白垩系储集层中裂缝较发育,本文基于地表露头、岩心、薄片和测井等资料,运用工业CT、激光共聚焦、扫描电镜等技术手段,系统研究了储集层多尺度裂缝类型、分布特征及成因,并对裂缝形成的控制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南缘侏罗系—白垩系储集层裂缝可分为三级,分别是Ⅰ级宏观裂缝、Ⅱ级微细裂缝、Ⅲ级显微裂缝,再根据裂缝长度和成因将Ⅰ级宏观裂缝分为Ⅰ1,Ⅰ2两类,Ⅲ级显微裂缝分为Ⅲ1,Ⅲ2两类.研究结果表明:由天山造山带到盆地内部Ⅰ级宏观裂缝发育程度由强到弱,裂缝密度由第1排的1.6条/m到第3排的0.8条/m;Ⅱ级微细裂缝主要发育在各构造带的砂岩储集层中;Ⅲ级显微裂缝主要发育在第1排构造带的砂砾岩储集层中和北部斜坡带的砂岩储集层中.南缘侏罗系—白垩系储集层裂缝发育程度受构造应力、储集层岩性及岩矿组成、储集层厚度等因素控制.构造应力强则裂缝发育程度高,单层厚度较薄的细砂岩、中砂岩较粉砂岩、粗砂岩和砂砾岩更易发育裂缝.长英质碎屑颗粒、碳酸盐胶结物含量高的储集层更易发育裂缝.  相似文献   
48.
AB5hydrogenabsorbingalloyshavebeenexten sivelyusedontheproductionofnickelmetallichy dridebatteriesbecauseoftheirexcellentperformancesastheactivematerialsofnegatives .Ithasbeenshownthatnonstoichiometrichydrogenabsorbingalloyshavethegreatratecapability ,andthecyclinglifeisim provedbythepartialsubstitutionofSnforNiinLaNi5[1~ 3] .Inordertoobtainspecialhydrogenab sorbingalloyswithhighratecapabilityandrelativelowprice ,someAB5nonstoichiometrichydrogenabsorbingalloysareexplored ,whichisbasedonthes…  相似文献   
49.
以Fe2(SO4)3、H3PO4和NH3·H2O为原料,采用控制结晶法制备了多孔的前驱体FePO4·xH2O.通过研究pH值和合成时间对前驱体的物相结构、成分、表面形貌、粒度、比表面积和振实密度的影响,发现在pH=2.1的条件下反应8h制备的前驱体性能最佳.将前驱体、Li2CO3及葡萄糖均匀混合,用碳热还原法合成了LiFePO4/C,结果表明,以pH=2.1时制备的前驱体为原料合成的LiFePO4/C在0.1C时的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56mAh/g,其振实密度高达1.20g/cm3.  相似文献   
50.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Li4FexTi5-xO12(x=0.025,0.1,0.2)负极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充放电性能测试等对掺杂Fe3+的Li4Ti5O12材料的组成、结构、形貌进行表征,并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所合成的材料具有良好的尖晶石结构,无杂相。适当Fe3+掺杂能细化材料,提高材料的电子导电性,使材料的循环性能得到改善。Li4Fe0.025Ti4.975O12的充电容量最佳,0.1C倍率下首次充电比容量达到162.5 mA.h/g,循环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