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5篇
工业技术   107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李家峡水电站左岸坝后三角体蠕变动力机制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家峡水电站左岸坝后三角体是一类具有代表性和特殊本构特征以及变殂破坏特点的顺向边坡,其变形机制、蠕变模式、演化规律在水利电工程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笔者从三角体原型工程地质环境入手,通过对开挖形象和边坡的演变表现、施工用水的作用、开挖爆破振动效应等外部环境的动力机制和滑带峰、残值微差效应、滑带塑性蠕变耗能效应、锲劈作用、岩体自重作用等内部地质因素的动态变化的归纳、分析,应用滑坡动力学的理论和观点,  相似文献   
32.
前言     
2002年,在国防科工委的指导下,在国家有关部门关心和支持下,在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直接领导下,全院干部职工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锐意改革,开拓进取,扎实工作,科研生产取得新成绩。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1)以中国实验快堆核岛主厂房封顶和中国先进研究堆正式开工为标志,我院未来发展平台的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33.
34.
充填型方钴矿化合物PrFe4P12在低温6.5 K显示出异常有序相变及重电子性质。为研究3d电子在这些相变中的影响,采用助溶剂方法制备了Pr(Fe1-xCox)4P12样品,通过测量比热、磁化率及非弹性中子散射对掺杂前后f电子状态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PrFe4P12的物性对Co的掺杂极为敏感,仅3%的掺杂即可导致异常有序相迅速消失,同时其重电子态受明显抑制,f电子由与传导电子的混合态转变为局域态。  相似文献   
35.
中国先进研究堆(CARR)的建成为我国间接中子照相技术的发展及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实验平台。本文基于CARR开展了间接中子照相方法的初步研究。首先利用蒙特卡罗方法计算分析了基于CARR开展间接中子照相测量的条件;然后根据这些条件,通过解析计算确定了间接成像两次曝光过程的实验参数;最后利用CARR的热中子孔道,以核燃料元件模拟件为样品进行了间接中子照相实验,并研究了间接中子照相成像数据的处理及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36.
对加速器驱动洁净核能系统(ADS)次临界堆内核素的转换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ADS具有充分利用核资源的可能性。次临界热堆中能工作在ψ=10^15 ̄10^16cm^-2.s^-1下仍可稳定工作,且平衡时的易裂变核素(^233U和^239Pu)数目与初始装料核素的比值远高于热堆的。ADS中,外源中子可有效地将可裂变核素转换易裂变核素。为加速达到平衡,初始装料中加入少量^233U及^239Pu是一种  相似文献   
37.
文章研究了25keV附近中子平均俘获截面随质量数A、有效激发能U及能级密度参数α的系统学依赖性。给出系统学公式为〈σ_(nγ)〉=0.3482A~(-1.033)U~(-0.2438)α~(0.8569)exp{1.011(αU)~(1/2)}  相似文献   
38.
中国评价核数据库第二版(CENDL-2)蔡敦九,梁祺昌,刘廷进,周德邻,张竞上,苏宗涤,于保生,赵志祥,申庆彪,庄友祥,袁汉,储连元,王书暖,刘桂生,王耀清(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中国核数据中心北京,102413)中国评价核数据库第二版(CENDL-...  相似文献   
39.
宁夏固海扩灌六干渠工程区被大面积黄土类土所覆盖,土体成因类型复杂,其湿陷等级与类型,湿陷总量和程度各不相同,为了查明土体的工程特性,判定土层的湿陷类型及深度,在调查测绘的基础上做了大量的现场和室内土工试验,采用岩土工程统计分析的方法,对各类土体的湿陷性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40.
作者在赴西南考察、调研的基础上,对水电建设工程地质学科的新思想、新概念、新发现、新技术、新方法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综述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