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6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25篇
工业技术   51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66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A type of electrical discharge called sliding discharge was developed to generate plasma aerodynamic actuation for flow control. A three-electrode plasma sheet actuator driven by repetitive nanosecond pulses with a negative DC component was used to generate sliding discharge, which can be called nanosecond-pulse sliding discharge. The phenomenology and behaviour of the plasma sheet actuator were investigated experimentally. Discharge morphology shows that the formation of nanosecond-pulse sliding discharge is dependent on the peak value of the repetitive nanosecond pulses and negative DC component applied on the plasma sheet actuator. Compared to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DBD), the extension of plasma in nanosecond-pulse sliding discharge is quasi-diffusive, stable, longer and more intensive. Test results of 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 demonstrate that the negative DC component applied to a third electrode could significantly modify the topology of the flow induced by nanosecond-pulse DBD. Body force induced by the nanosecond-pulse sliding discharge can be approximately in the order of mN. Both the maximum velocity and the body force induced by sliding discharge increase significantly as compared to single DBD. Therefore, nanosecond-pulse sliding discharge is a preferable plasma aerodynamic actuation generation mode, which is very promising in the field of aerodynamics.  相似文献   
82.
介绍了某厂1 000 MW汽轮机轴封系统的特点,分析和总结了存在的风险点及隐患。针对汽轮机轴封系统的现状,在不改变原有设计思想和保护原理的基础上,在测量和控制逻辑2个方面做了有针对性的整改及优化,有效地提高了机组运行的安全性,给国内配备了同类型汽轮机的机组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3.
本文对缺陷红外检测的定量化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在红外检测热传导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缺陷深度与时间信息的关系,给出了起始分离时间点和对比度变化最大时间点的概念,并与对比度最大值时间点等进行比较。对缺陷大小、激励强度、激励时间对深度分析的影响进行研究。在缺陷大小的定量分析中,发现了时间序列网像中缺陷大小检测变化的规律,指出缺陷大小检测的最佳时间段。另外,采用时间序列图像求强度平均的方法确定实际检测中激励开始、结束时间,为分析缺陷与时间信息的关系建立时间基准点。  相似文献   
84.
崔强  梁华  业成  蔡文生  蒋俊  邵峰 《化工机械》2012,39(5):567-570,585
某新制换热器管程水压试验升压阶段产生异常声响,为确认声响是否为容器主要受压元件裂纹开裂所致,应用声发射技术对换热器升压过程及同类材料试样拉伸过程进行了监测,并对采集的声发射信号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该换热器产生的异常声响不是由主要受压元件裂纹开裂所致,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一步分析和处理。  相似文献   
85.
本文主要概述了高纯度低聚果糖的质量标准及其在国内外制备方法研究进展,目前生产高纯度低聚果糖过程主要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6.
以钛酸四丁酯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纯TiO_2与Mo掺杂TiO_2纳米粒子,并利用XRD、UV-VIS、XPS等测试手段对制备的TiO_2纳米粒子进行表征;以亚甲基蓝为光催化反应模型,考察了煅烧温度、钼掺杂量等对TiO_2晶格畸变,晶粒大小,晶型,光学性能及光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大部分Mo~(6+)取代晶格中Ti~(4+)的位置,引起晶格畸变,抑制晶粒长大与TiO_2由锐钛矿相向金红石相转变;样品经450 ℃煅烧, 随Mo掺杂量增加,激发波长红移增加,当煅烧温度升至600 ℃,1.8%Mo-TiO_2样品中锐钛矿相含量增加,致光激发波长蓝移;适量的Mo掺杂有利于提高TiO_2光催化效果,Mo掺杂物质的量分数为1.8%, 经600 ℃煅烧后样品的光催化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87.
以钛酸四丁酯为原料,采用水解-沉淀法制备TiO2纳米粉体,利用BET、XRD、IR、SEM和激光粒度分析仪等测试手段对制备TiO2粉体晶粒大小、粉体的粒度分布情况等进行了研究,并讨论原料配比,烧成温度,pH值与晶粒大小,物相组成等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600°C到800°C之间,TiO2粉体由锐态矿转变为金红石,经800°C加热2h的物相主要为金红石,粉体呈类球形;pH为3.03,n(H2O):n[Ti(C4H9O)4]=30,400°C热处理2h后制备的TiO2粉末晶粒平均尺寸为80nm,粉体的平均粒度为580nm,比表面积为117.2631m2/g。  相似文献   
88.
To improve the cruise flight performance of aircraft, two new configurations of plasma actuators(grid-type and super-dense array) were investigated to reduce the turbulent skin friction drag of a low-speed airfoil. The induced je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wo actuators in quiescent air were diagnosed with high-speed 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PIV), and their drag reduction efficiencies were examined under different operating conditions in a wind tunnel.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grid-type plasma...  相似文献   
89.
研究了新显色剂 2-四氮唑偶氨-5-二乙氨基酚 (简称TZADAP)与V 的显色反应的条件。结果表明 ,在 pH 5.0的HAc NaAc缓冲溶液中 ,TZADAP与V 形成稳定的红色络合物 ,λmax=5 3 0nm ,试剂的λmax为 43 0nm ,Δλ为 10 0nm ,络合比为1:2 ,其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 3.2 1× 10 4。V 在 0~ 0.8mg/L范围内服从比尔定律。在掩蔽剂作用下 ,可不经分离直接测定铝合金样品及合成废水中的钒 ,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90.
研究了新显色剂 2-四氮唑偶氮-5-二乙氨基酚 (简称TTZAPN)与铋 的显色反应条件。结果表明 ,铋 在 pH6.0的HAc NaAc缓冲溶液中 ,与TTZAPN形成组成比为 1∶2的稳定紫色络合物 ,λmax为 53 5nm ,试剂的λmax为 43 0nm ,对比度Δλ =1 0 5nm ,其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 3. 80× 1 0 4,Bi 在 0~ 1.6mg/L范围内服从比尔定律 ,所拟方法用于合金样品及合成工业废水中微量铋的测定 ,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