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44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1 毫秒
11.
本文实验研究了轧后冷却方式对低碳钛微合金钢组织、析出行为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轧后冷却方式(层流冷却、层流冷却+超快速冷却、超快速冷却)下实验钢的组织主要是细晶铁素体。与层流冷却工艺相比,采用超快速冷却工艺能够细化铁素体晶粒尺寸,促进微合金元素Ti在铁素体中的析出且细小弥散。采用超快速冷却工艺,实验钢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分别达到了760MPa和683MPa,比层流冷却工艺下实验钢分别提高了40MPa和20MPa。  相似文献   
12.
新一代TMCP工艺下热轧钢材显微组织的基本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新一代TMCP与传统TMCP的区别,综述了基于超快冷技术的新一代TMCP工艺的基本物理冶 金学原理,重点介绍了新一代TMCP在细晶强化、析出强化和相变强化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通过模拟实验研究了钛微合金化热轧双相钢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及终轧温度对组织的影响规律,获得了可行的工艺窗口,并进行了验证性热轧实验.在冷却速率小于5℃·s-1及温度在625~725℃时,实验钢可以形成先共析铁素体.随着终轧温度升高,组织中铁素体及马氏体含量先升高后降低,但幅度不大.同时,当终轧温度较高时,铁素体显微硬度增加,析出强化作用增加.当终轧温度及缓冷温度分别为840℃及700℃时,获得了抗拉强度为672 MPa及屈强比为0.61的性能良好的热轧双相钢.经计算,铁素体组织中析出强化量为78.5 MPa.   相似文献   
14.
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分析了经不同工艺热轧得到的22 mm厚X80管线钢中马氏体/奥氏体(M/A)岛的形貌及分布.结果表明:M/A岛的形貌及分布与待温厚度和终轧温度密切相关,适当增加待温厚度,降低终轧温度有利于细化M/A岛的组织,减小M/A岛的尺寸,降低M/A岛的体积分数,使X80管线钢的落锤性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5.
以DE值为指标,采用响应面法对玉米糖浆生产过程中糖化阶段的工艺条件进行研究.最后的优化结果为:真菌淀粉酶添加量为6.2u/g干基淀粉、普鲁兰酶添加量为30.1u/g干基淀粉、糖化温度55.2℃、糖化pH为5.5,该条件下得到的最大DE值为61.76%.在糖化6~9h时,DE值在45%~60%内,符合啤酒糖浆的DE值范围.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在对称应变控制条件下1100 MPa级调质态高强钢的低周疲劳性能,借助OM、SEM、TEM等手段对高强钢在低周疲劳载荷下的微观组织、断口形貌、裂纹扩展特性、夹杂物形态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调质态1100 MPa高强钢具有优异的低周疲劳性能,主要有2个原因:一是由于夹杂物形态为近圆形,直径为2~5μm,低于夹杂物引起疲劳裂纹萌生的临界尺寸,裂纹萌生于试样表面,提高了疲劳裂纹萌生寿命;二是原奥氏体晶界、马氏体板条包/束界、夹杂物/孔洞都会诱导裂纹偏转,使裂纹走向曲折,降低了裂纹扩展速率,提高了疲劳裂纹扩展寿命。  相似文献   
17.
制备了低成本工程机械用550MPa级钢,研究了轧后超快冷工艺对该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快冷工艺有效提高了该钢的力学性能,其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断后伸长率分别可达600MPa,755MPa,19%,-20℃的冲击功为253J;超快冷后钢的组织为贝氏体,其强化相为细小的贝氏体及基体中分布着的细小析出相。  相似文献   
18.
控轧控冷双相高强度X100管线钢的组织与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石油输送管线钢的等级及韧性,对超低碳微合金钢通过控制轧制后的三阶段冷却,在实验室试制了X100高钢级管线钢,并对其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试验钢在拉伸过程中没有明显的屈服点,屈服强度达770 MPa,屈强比为0.80,伸长率达到21.3%,-20℃冲击功为179 J,均符合标准要求,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试验钢在冷却过程中发生了位错回复、亚晶形成、形变诱导析出、针状铁素体以及板条贝氏体的转变、析出物长大和碳化物偏聚等,形成了针状铁素体和贝氏体双相组织为主及部分M-A岛和孪晶的显微组织。  相似文献   
19.
对钛微合金化TRIP钢进行连续冷却转变曲线的测定,分析轧制与冷却工艺对其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钢的奥氏体/铁素体、奥氏体/马氏体相变点分别在500~650℃和450℃左右;组织由铁素体/贝氏体及少量残余奥氏体组成;随着终轧温度的升高,实验钢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有所降低;随着空冷结束温度的降低,实验钢的屈服强度降低;当终轧温度和空冷结束温度分别为796℃和722℃时,实验钢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强塑积分别为661,888MPa和25042MPa·%,其对应组织为细小的铁素体及板条贝氏体,铁素体基体上存在大量细小的析出物。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硼含量及热处理工艺对低碳贝氏体钢板的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钢中硼含量和轧后冷却速度以及热处理制度对钢板的组织和性能有明显影响,低碳贝氏体钢中硼含量宜控制在0.0025%以下;当硼含量在0.0025%以上时,如轧后冷速不足10℃/s,可形成正火、回火热处理不容易消除的硼脆;650℃以下回火可以改善低硼空冷钢板的性能;采用合适的淬火和回火热处理工艺可消除由硼含量过高和冷速偏低形成的硼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