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6篇
工业技术   28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81.
以酿酒酵母AS21182为出发菌株,通过基因组改组三轮重排,获得了具有更高耐盐性的S3-4,其耐盐性能由100g/L提高为180g/L。并且将S3-4添加到发酵15d的酱醪汁中,对其生长状态进行初步研究。发现S3-4在高盐稀态酱醪中有较高的活性,而且可以有效提高乙酸乙酯、乙醇、乳酸乙酯、乙酸等物质的含量,而这些物质恰恰是酱油风味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82.
重点采用淋浇工艺添加耐盐酵母,研究其对低盐固态酱油风味的影响,探讨了耐盐酵母在酱汁中的生长情况及其对酱汁风味的影响、传统和淋浇工艺酱醅中风味物质的动态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T酵母更适合在酱汁中生长;选择淋浇工艺适时添加T酵母的酱醅中乙醇含量提高T77.9%,异丁醇提高了98.7%,HEMF提高了2.3倍,酒石酸、柠檬酸和琥珀酸总含量提高了31.1%.因此,淋浇工艺合理添加耐盐酵母可显著提高低盐固态酱油的风味.  相似文献   
283.
不同种类茶叶多酚及生物碱含量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市售29种不同类别茶叶,分别测定其总多酚、儿茶素及组分,茶黄素总量、没食子酸、总黄酮等多酚成分,以及咖啡碱、茶碱、可可碱等生物碱成分,并总结各类茶叶成分特点。研究发现,绿茶和普洱生茶具有较高的茶多酚和儿茶素含量,但绿茶的儿茶素单体以EGCG为主,而普洱生茶EGC、ECG、EGCG 3种单体含量相近;乌龙茶咖啡碱含量明显低于其他种类茶叶;红茶、普洱熟茶的儿茶素总量占茶多酚比例显著低于其他茶类,但红茶的茶黄素含量较高,普洱熟茶具有较高的没食子酸含量。  相似文献   
284.
采用离子注入法诱变米曲霉,经选育得到的纤维素酶、糖化酶、蛋白酶活力较原菌种均有提高的A100-8,通过以米曲霉沪酿3.042大曲为对照,研究A100-8菌株与低盐固态酱油发酵相关的3种酶的酶学性质,发现其更加适合低盐固态发酵工艺低控温的方式。  相似文献   
285.
套管环空保护液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冀东海上注水井无套压注水后,为了保护套管不受腐蚀以及井下注水封隔器能够安全起出的需要,在套管环空需要注入环空保护液。基于套管和油管的腐蚀机理和防腐机理,设计出了套管环空保护液的主要添加剂,形成了套管环空保护液的基础配方,并通过对不同类型的除氧剂、缓蚀阻垢剂和杀菌剂的优选及加量调整,研制出了适用于南堡油田海上施工的套管环空保护液。评价结果表明:该保护液的稳定性好,杀菌率大于95%,密度范围宽(1.00~1.15g/cm3),对钢片的腐蚀性低,腐蚀速率低于0.05mm/a,能在井下对套管起到保护作用。目前该保护液已在南堡油田应用3口井,现场施工顺利。  相似文献   
286.
对酱油发酵用菌球拟酵母的安全性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抑菌圈、最低抑菌浓度实验与血平板实验研究菌种的耐药性和溶血性;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与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探讨了球拟酵母在酱油发酵过程中的挥发性与非挥发性代谢产物。结果表明,球拟酵母对抗生素中的酮康唑、伏立康唑敏感,对氟康唑、两性霉素B存在剂量依赖性,氟康唑对球拟酵母的MIC为4μg/mL,两性霉素B对球拟酵母的MIC为1μg/mL,表明球拟酵母对两性霉素B和氟康唑敏感,不具有耐药性;血平板实验结果表明球拟酵母不具备溶血性。添加球拟酵母的酱油在发酵终端的代谢产物分析中未检测到有害物质,且球拟酵母能利用原料中的糖类产生相应的酯类物质,并在添加球拟酵母的酱油中检测到了较多的特征风味化合物,如吡喃酮。  相似文献   
287.
对酵母在酱油发酵过程中的自溶现象及对成品酱油风味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酱油理化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细胞数变化结果表明,20%盐度发酵时,酵母生长速度最慢,死亡率最高,达到72.9%;而16%和12%盐度发酵组死亡率分别为61.7%、52.8%。染色图片表明,随着发酵的进行,细胞结构均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呈现出明显的蓝色。风味分析实验表明,20%盐度发酵组细胞自溶加速,同时过度抑制酵母生长,不利于酱油风味的形成,12%盐度发酵组酵母细胞数量最高,其酸类物质含量也明显高于其他两组,过多的酸类物质会使酱油产生不良气味,影响酱油的感官品质。综合实验结果表明,16%盐度发酵组有利于酱油的发酵以及酱油综合风味的形成。  相似文献   
28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