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6篇
工业技术   13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地震作用下钢管混凝土柱框支剪力墙结构受力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通用有限元程序MIDAS—Gem对15层的钢管混凝土柱框支剪力墙结构和普通框支剪力墙结构进行了4种工况下的计算,对2种框支剪力墙结构的受力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并推导了适用于框支柱为钢管混凝土的框支剪力墙结构的转换层上、下层结构等效剪切刚度比γ计算公式,同时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以指导工程设计。  相似文献   
22.
一种用于桩基础动力相互作用分析的桩单元复刚度矩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动力文克尔地基粱模型,在求得有限长桩运动微分方程通解的基础之上,导出了层状土中桩单元复刚度矩阵.提出了计算层状土中单桩动力阻抗的方法.本文方法具有单元划分简单,输入数据少,可以方便地处理不同约束条件和计算桩截面内力等优点.可以用于群桩动力阻抗及桩身内力的计算,也可以进行桩—土—桩运动相互作用分析.  相似文献   
23.
基坑开挖中地层移动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以上海珠江花玫瑰花园基坑为工程模型,采用可考虑土体流变性态的二维施工模拟有限元法,对基坑开挖过程中影响地层移动的主要因素,包括不同的分析开挖工程和不同的支护条件,进行了详细的探讨。获得了坑底和坑周地层移动的规律以及墙后土体水平位移与垂直沉降之间的相关关系,其结论可供工程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24.
本文介绍冷轧带肋钢筋在长沙市科文大厦中的应用情况,给出了热轧I级钢筋之间的代换表格,指出了设计与施工中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25.
通过对软土基坑现场位移监测资料的比较分析,提出了三元件线性粘弹性土体本构模型及其模型参数的反分析方法。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可考虑土体流变性态的二维施工模拟有限元模型。同时依据所提出的计算模型,详细探讨了不同的分步开挖工况条件下坑底和坑周地层移动的规律。其结论可为施工技术及坑周环境保护提供指导性依据和对策。  相似文献   
26.
钢框架结构二阶弹塑性稳定极限承载力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舒兴平  沈蒲生 《钢结构》1999,14(4):19-22
为研究钢框架结构的受力、变形性能及破坏特点,对4榀平面钢框架进行了极限承载力静力试验。介绍试验情况,分析试验现象,并将理论分析与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27.
作者近几年来完成了 19块冷轧带肋钢筋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的试验,对混凝土拉应力限制系数进行了研究。介绍了这些试验及研究结果,给出了冷轧带肋钢筋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中混凝土拉应力限制系数的建议值。  相似文献   
28.
基于能量原理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层间弹塑性位移求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按照我国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设计了三个层数分别为4、7和10层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利用能量法对各框架结构按等效单自由度体系计算了其滞回输入能;利用pushover方法分析了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层间能量分布规律,通过与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结果进行比较,证明该法是可行的;利用文献[1]中楼层弹塑性变形耗能与弹塑性层间位移的关系求出各框架结构的层间弹塑性位移,并与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简化计算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29.
地震总输入能量谱的拟速度谱估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阻尼比的变化对线性单自由度体系的总输入能不产生影响这一结论为基础,获得了线性单自由度体系地震动输入能拟速度谱估计的方法,研究表明,单自由度体系在某地震波作用下的总输入能等价速度谱可由阻尼比为0.5%的拟速度谱来近似获得。  相似文献   
30.
分析了多垂直杆单元的力学性质,证明了与之等效的梁单元的转角和横向位移的位移函数均为一次式,且该梁单元在求弯曲横向位移时,需采用1节点数值积分。讨论了多垂直杆单元模型转动中心c值的含义,认为c值反映了数值积分的求积节点或假设剪切应变插值点的变化,会对单元的刚度产生影响,并对c值的取值范围提出了合理建议。提出了竖向弹簧布置的改进方式,按高斯点布置代替均布方式时,能够用较少的弹簧得到更为精确的结果,提高了计算速度。最后,从横向位移模式和剪应力不均匀分布两个方面提出了改进多垂直杆单元模型的新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